分享

保定故事(40)灶君庙

 唯我英才 2022-02-04

每逢农历腊月二十三,老百姓都准备开始过小年了,这是我们北方人的小年。但全国之大,所以小年并非专指一个日子,由于各地风俗,被为“小年”的日子也不尽相同。

在北宋时小年不叫小年,叫“交年节”,意为立春前后,年节之交。南宋时则称为“小节夜”。 小年期间主要的民俗活动有贴春联,扫尘,祭灶等。小年在各地有不同的概念和日期,北方地区是腊月二十三,南方地区是腊月二十四,江浙沪地区把“腊月廿四”和“除夕前一夜”都称为小年,南京地区称正月十五的元宵节为小年,云南部分地区是正月十六,西南和北方部分少数民族地除夕定为小年。

文章图片1

小年也意味着人们开始准备年货,准备干干净净过个好年,表示新年要有新气象,表达了中国劳动人民一种辞旧迎新迎福的美好的愿望过小年,为什么要祭灶?有人认为,灶君是三皇五帝时期发明了钻木取火的燧人氏,因教人食熟物故而被尊崇为灶神(灶王爷)。也有人说,灶君是掌管灶火的火神祝融,古籍中有许多关于灶君的记载。除了造神之说,所以官家就修庙,人们开始祭祀灶神(灶王爷),或灶君,到到庙里去祭祀。

小年这天,也是民间祭灶的日子。北方民间流传,'二十三糖瓜粘’,大街上到处是卖糖瓜的,有麻糖的,大麦芽糖的,有圆柱形的,有圆的,有憋的,五花八门。每年腊月二十三,大人领着小孩在大街上买糖瓜,尤其是最繁华的保定城皇庙街,卖糖瓜的一个接一个、卖对联,卖窗花的也是一个挨一个。人们为了祭祀灶王爷,都来这条街置办祭祀的用品,这条街显得非常热闹。

文章图片2

据传说,灶王爷这天要上天向玉皇大帝禀报每家的善恶,让玉皇大帝赏罚,因此送灶王爷时,人们在灶王像前的桌案上供放糖瓜、清水、料豆、秣、对联、水草,后三样是为灶王升天的坐骑备料。祭灶时,还要把糖瓜用火融化,涂在灶王爷的嘴上。这样,就不能在玉皇大帝前讲坏话了。

小年是祭祀灶君的节日,祭灶节,民间还讲究吃饺子,取意“送行饺子迎风面”。除此之外,家家户户,还有大扫除,扫除的目的, 主要是将家里进行彻底清洁,主妇通常先将房里的床铺家具遮罩起来,用头巾将头包好,然后用扫帚将墙壁上下扫干净。 扫屋之后,擦洗桌椅,冲洗地面。扫房之后,各店铺、居民家焕然一新。新贴的春联,鲜艳夺目,显示着红红火火的鸿福盛景。活灵活现的门神,抬头见喜的横幅,精美的窗花,五彩的年画,花团锦簇的灯笼,和神龛上丰饶的祭品,无不显示着喜气洋洋、欣欣向荣的节日景象。

文章图片3

祭灶是在哪儿进行?民间传说祭祀灶王爷有在个人家里灶台前祭祀的,灶台墙上有神龛,贴上灶王爷画象,神魔上摆满了供香,有糖瓜,小果等。官家造神修庙,因此有了灶王庙或叫灶君庙,百姓开始上庙祭祀,多数百姓要到庙中祭祀。保定作为直隶省省会,当然也有这个庙,每年腊月二十三开始,灶君庙前,热闹非凡,人们大包,小包提着糖瓜,点心,到庙前进香,此景延续到满清末年。

文章图片4

保定的灶君庙位于今永华北路路西,永华北路小学所占位置即是。该庙三面被操场营坊所包围,坐西朝东,进庙门后两侧有配殿,后两个院子,前院北殿为正殿供奉灶君夫妇的塑像,南殿供奉有其他祈福,祈寿,祈财各类各路神的泥像,西殿为十殿闫君殿。后院西殿供奉地藏菩萨,所以也称地藏庵。光绪28年,1902年废科举兴办新学堂,此庙改为灶君庙两等小学堂,20世纪40年代初,寺庙重修油漆彩画,金碧辉煌,学校停办,断了几十年的香火又重燃烧起来。

抗战结束后再次办起小学,新中国成立后,改为永华北路小学。随着永华北路的扩宽,旧城改造的进行,寺庙当然无存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