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金石献瑞】经典拓本迎春专场2月10日正月初十22:00结拍

 老庆mqo544fkvp 2022-02-04

图片
图片
​1、清原石旧拓~悬针篆代表作巜唐元结撰峿台铭》,淸原装裱本完整一册,这种装裱特别轻便,非常适合临摹使用。

巜峿台铭》元结元次山撰,篆书,大历二年刻,在湖南祁阳县,此铭书法直承秦小篆,略有发展变化,世称悬针篆,而此巜峿台铭》存字尤为完整,是悬针篆传世代表作。此拓有旧翻刻流通,此为原石拓,拓工甚为精良。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2、清原石旧拓欧阳询书《皇甫诞碑》精拓本

《皇甫诞碑》全称《隋柱国左光禄大夫弘义明公皇甫府君之碑》,亦称《皇甫君碑》。唐于志宁撰文,唐欧阳询书。 此碑在陕西西安,无书写年月。楷书28行,行59字。碑额篆书“隋柱国弘义明公皇甫府君碑”十二字。《墨林快事》谓此碑立于隋朝,当为欧阳询(557年~641年)早年所书。另据前人考之,为高祖武德时立 ,又谓贞观初立。宋时,碑尚在咸宁鸣犊镇。碑阴有宋皇祐三年(1051年)刻“复唯识廨院记”。以后移至西安府学文庙。明万历十六年(1588年)余君房督学作亭覆之,至二十四年亭圮,此碑中断,损数十字。现藏西安碑林博物馆。

翁方纲说:“是碑由隶成楷,因险绝而恰得方正,乃率更行笔最见神采,未遽藏锋,是学唐楷第一必由之路也。” 

《皇甫诞碑》用笔紧密内敛,刚劲不挠。点画重在提笔刻入,此为魏碑及隋碑的瘦劲书风所特有的笔法特征。

此册《皇甫诞碑》为晚清皮纸精拓本。册页为重装本,拓本原碑石有残损的部份文字被剪去,参拍者请细对后慎拍。拓本拓墨醇古,册页装裱精良。轻质原木为前后护封,品相典雅大方。册页的内容图片已全部整开拍出并附有部份单页高清图。

拓本年份:晚清。(不认可该年份者请勿参拍)册页内容:拓本内容二十开半,前后空白页四开半。拓本大小:高33.20厘米、宽19厘米。装裱工艺:生宣面皮纸底,传统五镶式精裱本。封面质材:较轻质整块原木板。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3、东汉蔡邕《熹平石经》残石旧拓两整幅

《熹平石经》刻石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官定儒家经本,为书法家蔡邕用标准的八分隶书体写成,故又被称作是“一体石经”,原立于洛阳城南的开阳门外太学讲堂前,开创了我国历代石经的先河,其集汉隶之大成,在当时被奉为书法的典范,对后世书法的正本清源与发展影响深远。

1933年,于右任为抢救文物,慨然以四千银元从洛阳一个古董商人手里买来一块略似三角形的东汉刻石经原石。关中著名史学家张扶万确认此石为东汉著名书法家蔡邕所出,是《熹平石经》的一部分。于右任所得石经残石为两面刻,一面刻《周易·家人》迄《归妹》十八卦,存二百八十六字;另一面刻《文言》和《说卦》,存二百零五字。1940年,抗日战争形势紧张,于右任为确保碑石安全,将其由上海转运至西安,后捐赠于西安碑林,现陈列于西安碑林第三室。

本拍品为《熹平石经》民国旧拓两整幅拓片,其实是最著名的大三角的底部,向来为书家与藏家视为珍品。

本拍品为一套两张,整幅大小俱为高39厘米、宽71厘米。旧拓底,品相绝佳。拓片有斑点,不喜请慎拍。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4、唐怀仁《集王圣教序》清嘉道间浓墨精拓本

唐《集王圣教序》为弘福寺沙门怀仁集晋右将军王羲之书上石,唐咸亨三年(公元672年)十二月八日京城法侣建立。文林郎诸葛神力勒石,武骑尉朱静藏镌字。行书,三十行,行八十三至八十八字不等。额刻七佛像。碑原在陕西西安弘福寺,后移西安碑林。怀仁《集王羲之圣教序》书,历廿五年乃成。怀仁功力精凿,又谨慎从事,将王字各尽其势地融会在一起,完好地再现了王羲之书法的艺术特征,用明人王世贞的话来说,是“备尽八法之妙”,成为王字的一个大宝库。王羲之笔法精绝,笔势遒劲,字里行间流露出“端庄杂流丽,刚健含婀娜”的韵致,确是后世学书者难以达到的境界。

此册为唐怀仁《集王圣教序》约为清嘉庆道光时期的皮纸焦墨拓本,新裱本一册全。册页的内容图片已全部整开拍出并附有部份单页高清图。拓本拓墨醇古,品相美观典雅。

拓本年份:约嘉庆道光年间。(不认可该年份者请勿参拍)

册页内容:拓本内容二十五开,前后空白页四开。拓本大小:高33.20厘米、宽18厘米。装裱工艺:生宣面皮纸底,传统五镶式精裱本。封面质材:较轻质整块原木板。

拓本最后一开,色字石字被剪去,勒字超字拓糊(焦墨或浓墨重拓时会产生的副作用);原碑石最后一行“武骑尉朱静藏镌字”基本被磨平,此册拍品原裱本中被剪去不裱。 图中附有说明与对比图。参拍前请先详阅图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5、东汉《石门颂》清道光咸丰间原旧裱本

《石门颂》(全称为《故司隶校尉楗为杨君颂》,后世简称《石门颂》)是东汉建和二年(公元148年)由当时汉中太守王升撰文、书佐王戎书丹刻于石门内壁西侧的一方摩崖石刻,是隶书书法作品。现藏于汉中博物馆。

《石门颂》歌颂了东汉顺帝时的司隶校尉杨孟文“数上奏请”修复褒斜道的事迹。整块摩崖通高261厘米,宽205厘米,题额高54厘米。

《石门颂》多用圆笔,逆锋起笔回锋收笔,线条沉着劲道,结字舒展放纵,体势瘦劲,飘逸自然。

《石门颂》是中国书法史上的一座丰碑,它与洛阳的《郙阁颂》、甘肃成县的《西狭颂》并称为“汉三颂”。

本拍品为东汉《石门颂》清道光咸丰间原装旧裱本一大册全。册页高39厘米,宽23厘米。正文内容共30开零一面,即61页面。册页前后共有两开空白页,册页每开图片全部拍出,第二十四开右上角的春字右上部有描,敬请留意。封面的木板由于年代久远,大约收缩了三至五毫米左右,正面木板上部的中间处有微裂痕,已于板背作了保护性处理。册页为原装原裱本,有如此年份的裱本册页能保存如此完好者,实属稀有。册页品相古意盎然,品质上佳,极为难得。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6、西周《史墙盘器铭》出土最初拓片

西周时著名青铜器。1976年12月陕西扶风出土。为西周恭王史官墙所作的礼器。器形宏大,制造精良。盘高16.2厘米 ,口径47.3厘米。圆形,浅腹,双附耳,圈足。器腹饰鸟纹,圈足饰云纹,以雷纹为地。造型稳重、制作精工。

内底铸有铭文18行284字,文章使用的四言句式,颇似《诗经》,措词工整华美,是解放后当时发现的铜器铭文最长的一篇,有较高的文学价值。铭文前半部分颂扬西周文、武、成、康、昭、穆诸王的重要政绩,后半部分记述墙所属的微氏家族的家史,与文献记载可相印证,是研究西周历史的重要史料。铭文字体为当时标准字体,字形整齐划一,均匀疏朗,笔画横竖转折自如,粗细一致,笔势流畅。有后世小篆笔意。《墙盘》年代久远,其中许多文字已无法辨认,留待研究金文学者探考。

拍品拓片为初出土时的最初拓片,初拓片拓出的锈蚀痕非常清皙,锈蚀自然分布于器铭的各处,特别是边缘部份的亦已拓出,与后来的剔痕后的拓片相比十分明确,是目前能反映墙盘发现后最可信的初拓,十分难得。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7、唐《尊胜陀罗尼经幢》旧拓四整张八面全

尊胜经幢原存于郑州开元寺,今存郑州博物馆。唐中和五年刻立,通高3.5米,青石雕凿,由底座、幢身、华盖、佛顶造像、顶盖五部分组成,幢身八棱柱体,正面篆刻“尊胜幢”,各面刻陀罗尼经文,其他部分分别雕刻坐佛、佛龛、兽首衔带、瑞兽、仰莲等。幢顶为八角形,仿木结构凉亭式盖。龛侧刻有纪年铭文。

网上还有一张照片,是上世纪二十年代日本人常盘大定、关野贞拍摄,后收录在他们1925年出版《支那佛教史迹》一书中,这本书以后又以《支那文化史迹》为名再版,成为研究中国古代建筑的重要文献。在这本书里,我们可以清晰地看见开元寺塔和它旁边的经幢。这个经幢的来头也了得。

这个经幢名为“尊胜陀罗尼经幢”,简称“尊胜幢”,其上有刻辞云:“此尊胜幢,本在市曹院内,去年废毁之时,随即召集众人移于寺中建立,至天成三年(928年)岁次戊午五月乙巳朔十八日重修建讫。”此段文字透露出两点信息,其一,该经幢最初本非开元寺原物,乃是五代后唐天成三年因故移入开元寺的;其二,在此之前的某个时候,原来供奉此经幢的郑州市曹院遭到废毁,具体原因不详。

此套《尊胜经幢》一共拓成四张,每纸拓两面,拓片四张八面全。每张拓墨大小:155厘米X53厘米,已托底。《尊胜经幢》拓片稀有,且更因为原寺解放后人为毁了做了医院,现以几乎不为人所知了。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8、北齐《刘碑造像记》晚清旧拓整幅

北齐刘碑造像碑,位于登封市东南20公里刘碑村。北齐天保八年(557年)豫州剌史刘碑等人刻立。后人因碑兴建佛寺,因名“刘碑寺”,又为保护此碑建碑楼,俗称“碑楼寺”。刘碑寺造像碑由石灰岩雕造,通高398厘米,是河南现存造像碑中体量最高大的一通螭首扁体造像碑,。

刘碑寺造像碑最早显名于世,当归碑阴下部的造像铭文,清代的金石书籍对其多有著录,然对其书法的评价并不客观,《金石萃编》曰其“字殊鄙劣”,实乃差矣。

综观刘碑造像铭文,篇幅之大,刻写之精,在同时代造像碑中尚属罕见。其书法精湛,浑圆遒凝,与东魏《敬史君碑》如出一人之手。正如孙兰风、赵超先生评曰:“这是一件刻写精美的书法作品,虽然文字中夹杂隶书、篆书,在行笔中夹杂篆意,这是北朝晚期楷书在向成熟发展中表现出的一种复古风气,在北齐的碑刻铭记中常可见到。笔法中多含篆意,使得文字平正和美,气势圆浑,具有端庄秀美的风韵。它既承继了北魏碑刻中雄健的开阔气势,又吸收了南朝书法中的柔媚绵丽之风,汇为一体。章法上疏密得当,表现出错落有致的节奏美。隋代书法承上启下,为唐代楷书的极盛奠定了基础,而刘碑造像铭一类书法作品,正是隋代书法风格的先源”。

本拍品为北齐《刘碑造像记》晚清旧拓整幅,拓片拓工精良,内容完整。拓片折痕处有多处小伤,中部有一处微裂,不缺损。请详阅后面的图片,要求完美者请慎拍。

拓片拓墨约为144X144厘米左右,是目前北碑中最大的造像题记。《刘碑造像记》旧拓片稀少,清拓整幅完整的更是罕见。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