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杨立三:一生掌管后勤无遗产,9位元帅治丧,周总理、彭老总执绋

 麦田忠实守望者 2022-02-04

1954年11月28日,被中央“强行”送到莫斯科克里姆林宫医院治疗的人民解放军财务部部长杨立三因脑癌离开人世,年仅54岁

  消息传回国内,时任国务院总理的周恩来是痛心疾首,国防部部长彭德怀也是虎目含泪他亲自担任杨立三的治丧委员会主任,并确定了由林彪、刘伯承、贺龙、陈毅、邓小平、罗荣桓、徐向前、聂荣臻、叶剑英、粟裕、黄克诚、肖劲光、刘亚楼等20人组成的治丧委员会。

  细心的朋友不难发现,这20人的治丧委员会中,后来的十大元帅就有9位,即便是黄克诚、肖劲光、刘亚楼等人,也是声名显赫

  能让十大元帅亲自治丧,这位被誉为“红色管家”的杨立三,究竟为革命做出了多大贡献?为何会获得如此殊荣呢?

  今天要讲的,便是杨立三传奇而伟大的一生。

  杨立三,湖南长沙人,出生于当地一个佃农家庭,因为家贫,少年时期半耕半读,18岁时,在乡下当了一名小学老师。

  当时列强入侵,军阀混战,山河破碎,杨立三如何能安心教书?1920年,杨立三弃笔从戎,投奔湖南军阀张辉瓒,负责文书工作,并当上了湖南陆军15团司务长,并且在1921年,孙中山讨伐浙军时,担任第一路军军需官

  此后,杨立三一直在民国政府中任职,直到1925年,实在看不惯腐朽的官场,便弃官回乡务农。

  李立三回乡之时,正值国共合作北伐战争开始,1926年夏,杨立三参加了湖南的农民运动讲习所,并有幸听到了毛泽东的授课,深受感染,认为共产主义,才能真正救中国,经过刻苦学习,1927年1月,杨立三成了一名党员。

  可惜的是,入党没多久,四一二、马日事变相继爆发,蒋介石汪精卫相继背叛革命,全国笼罩在白色恐怖之中。

  虽然形式艰难,但并未吓倒杨立三,当毛泽东筹备秋收起义时,杨立三义无反顾追随,1927年9月,起义部队在三湾经行改编,杨立三被任命为副官兼经理处处长,负责起义军的后勤事宜

  大会上,毛泽东对杨立三大声道:“立三同志,我们吃饭靠你喽!”。

  从这时候开始,杨立三便肩负起了红军后勤的重任,这一干,便是一辈子。

  1928年12月,彭德怀率领的平江起义部队辗转到达井冈山,在欢迎大会上,毛泽东将杨立三叫到跟前,亲自给彭德怀介绍道:“他是省城上山的,是我们的“粮草官””。

  当时的朱毛已经会师,再加上彭德怀率领的军队,井冈山上兵力,一下子多了起来,而且,反动派对井冈山,不仅进行军事打击,还展开经济封锁,在这穷山恶水,想要养活一支大军,其艰难程度,可想而知。

  可在杨立三的安排和周转下,红军虽然处境艰难,但却挺过了初期这段难熬的阶段。

  很快,时间来到1930年,在中原大战获胜的蒋介石,终于腾出手来,开始对中央苏区展开围剿,彭德怀在前线浴血奋战,杨立三则在后方运输钱粮,组织同志们救助伤员

  在接连大战中,彭德怀声名赫赫,而杨立三却声名不显,但杨立三为反围剿的胜利,做出了多少贡献,前线的将领们,都是心知肚明

  1931年4月,蒋介石命何应钦率20万大军,对中央苏区发起第二次围剿,步步为营,想要一举歼灭赣南红军,在如此险峻的形式下,朱毛采取诱敌深入,先弱后强的战略,一步步引导敌军深入,再逐个歼灭。

  为了胜利,朱毛将3万军队隐蔽在龙冈、东固一带,待机而动,这一待机,便是25天,3万人马的粮草,全靠杨立三筹措,杨立三的压力可想而知

  但在他的不懈努力下,却顺利完成任务,也是这一战,让彭德怀真正意识到杨立三的重要性,多年后提起,依旧敬佩不已。

  1934年10月,由于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中央红军被迫长征,起初,杨立三担任的是总兵站总站长兼政委,等到遵义时,杨立三成了保管处处长,到达云南时,红军粮草不济,补给困难,杨立三成了粮秣队队长,再次成了“粮草官”,接受了这一艰巨的任务,等红军进入四川后,伤员增多,杨立三改任总医院院长,可谓哪里需要到哪里

  紧接着是过草地,当时的周恩来,大病初愈,走不了路,彭德怀便组织担架队抬他过草地,杨立三深知周恩来对于红军的重要性,得知消息的他二话不说加入担架队,6天6夜寸步不离周恩来左右,硬是安全的将周恩来抬出了草地

  一出草地,杨立三便病倒,也是因为此事儿,二人结下了深厚的情义。

  红军到达陕北后,杨立三被任命为兵站部部长,1936年4月,东征的红军从山西返回陕西,负责接应的,便是杨立三。

  此时,得到消息的国军,已经在黄河东岸布置下长达200多公里的封锁线,但在杨立三的巧妙安排下,依旧顺利完成接渡任务,为此,还受到毛主席口头嘉奖。

  抗日战争打响后,杨立三担任八路军兵站部部长。

  当时,大批有志青年奔赴延安,首先需要解决的,便是住的问题,为此,杨立三亲自带着干部和战士们日以继夜挖窑洞,成功解决困难

  延安的困难解决了,八路军又遇到了难题,而且是最棘手的粮草物资问题,1939年4月,在朱德、彭德怀、左权的联名电请下,杨立三来到了晋东抗日根据地,担任八路军后勤部长

  当时的八路军,有两大难题,第一,是军费粮草,第二是武器弹药

  众所周知,蒋介石是因为西安事变,才被迫同意“二度合作”,在他内心,对红色军队的戒心从未停止,因此,在抗日初期,八路军的部队,“在编人数”并不多,即便如此,对八路军的军饷,蒋介石也是一拖再拖

  而八路军在奔赴晋察冀战场后,连战连捷,深得民心,部队迅速长大10倍不止,粮草军费自然成了迫切解决的问题

  第二就是武器弹药了,八路军刚刚经历长征没两年,再加上底子薄,虽然能简单的生产一些武器,但对于日益壮大的军队来说,是杯水车薪。

  论到带兵大战,朱德、彭德怀这些人都是一把好手,可要说到后勤,他们就不太擅长了,于是便想到了素有红色管家之称的杨立三,想把这副重担,交给能挑的起的人

  担任八路军后勤部长的杨立三,并没有让二位老总失望,到根据地后,便开始大刀阔斧的改革。

  他首先对兵工厂出手,根据根据地的设备、技术和物资供应,与技术人员们一起,研究出了能与日军“三八式”步枪抗衡的“八一式”马步枪,并严格步枪的生产化、制式化,这种步枪,在1940年投入生产,仅半年时间,便生产出3300多支,直接提高了八路军的战力

  除此之外,还制造出大量构造简单,威力巨大的手榴弹、地雷等武器,并开展培训班,推广生产和使用,这些武器甚至装备到了民兵身上,很快,华北地区村村造地雷,户户有地雷,掀起轰轰烈烈的地雷战,炸得日军晕头转向……

  对于粮草物资的筹集,杨立三也很有一套,对内“精兵简政”,推动群众大生产运动,对外采取“对敌经济”政策,扩充资源,到1942年,八路军的赤字,渐渐缩小,1944年,基本实现收支平衡,1945年,抗日胜利,杨立三攒下了4841万元,这笔钱在解放战争初期,尤为重要。

  对于7年来,杨立三为八路军做出的贡献,彭老总是赞不绝口,他曾在一次大会上说:“八路军是小米加步枪,小米,米是立三同志筹措的,枪是立三同志造的。”。

  这句评语,足见杨立三为八路军做出的贡献有多大。

  1946年,解放战争爆发,杨至成担任解放军总部后勤部长兼华北军区后方勤务司令,更加繁忙。

  这段时间,他不仅主持全军后勤,还谋划华北解放军外线出击,还要操心各解放军的经济建设和支前工作,可谓忙得焦头烂额。

  毛主席说:“杨立三的一举一动,事关军计民生。”,

  周总理说:“那时候,杨立三真是能者多劳。”。

  1949年10月,新中国成立,征战四方的将军们,在打完仗后,终于可以缓一口气,可负责后勤的杨立三不行啊。

  国家新建,百废待兴,除了担任人民军事委员会后勤部长一职,杨立三又兼任了食品工业部部长和财政经济委员会委员,更是忙得脚步沾地。

  1950年,抗美援朝爆发,杨立三又开始为异国征战的将士们后勤补给操心……

  从1927年给毛泽东当“粮草官”开始,杨立三的工作,便一直围绕着“后勤”二字,几十年间,解决的难题数不胜数,为国家,可谓是操碎了心,也因此,多次累到住院,还患上了恶性脑疾。

  1954年春,54岁的杨立三深感身体大不如前,但他没有想着治疗,而是对身边的工作人员说:“我从头到脚都是病……我想趁能工作的时候多做一点才好!”。

  这年7月,杨立三的病情更重,同志们看不下去了,“强送”他去苏联治疗,可惜,当时的医疗水平并没有治好杨立三的病,1954年11月28日,杨立三与世长辞。

  病逝后的第5天,杨立三的遗体被运回北京,国家为他组织了隆重的吊唁活动,12月7日上午,杨立三追悼会召开,周总理是他的主祭人,发表了长篇讲话。

 11点,杨立三出殡,在杨立三右面执绋引棺的是周总理,后面跟着彭真、徐特立等人,左面执绋引棺的是彭老总,后面跟着贺龙、陈毅、聂荣臻、叶剑英等同志……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