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千古奇图《内经图》全解析

 新用户7477R4h3 2022-02-04
文章图片1

千古奇图,《内经图》全分析,来历内容,以及内含诗句的解析。

《内经图》与中医、道家的关系

文章图片2

中国医史博物馆编撰的《文物选粹》一书,收有一幅彩绘《内经图》,系清宫如意馆藏品,北京白云观也有同样一幅,是木刻板,黑白图。道教中称它“绘法工细,筋节脉络注解分明。把图像、诗歌、隐语集于一纸,是明清之际养生类书的典型风格。

从《内经图》的内容来看,所示人体脏腑经络生理与解剖部位关系看,与中医学健康长寿、养生养性学问关系密切,或即源于中医学内容之发展。但从对人体脏腑生理功能的重新命名与界定、图示练功法要领来看,其语言特点其道家理论更为突出。

其实《内经图》也为《内景图》,但图一致,目的不同。《内景图》是人体内脏的解剖图,目的是要给予学习内脏关系以图示,而《内经图》则富有道家养生方法图示的目的,包含着“内丹修炼”经典之意。

道家养生与《内经图》

文章图片3

《内经图》代表了道家静养功思想与技术的真谛,其廋辞、谜词、隐语在图示与论述上大量出现,是道家宋明以来的典型风格。

《内经图》的创意依据,当源于明代《性命圭旨》,可以说《内经图》直接继承了《性命圭旨》反照图等精美绘图的谜戏画风,使静功小周天法(内丹修炼)的图示更隐晦、更形象、更艺术化,使整个人体形象完全隐于一幅“山水风景”之中,从而以谜辞隐语结合精美图画,形象化讲述了道家“内丹修炼”的经旨、方法与技术。

《内经图》术语

文章图片4

内丹:是以人体喻炉鼎,精、气为药物,以神运精气,通过意念修炼而结丹药者,即内丹,亦称圣胎。

小周天:全名为“阴阳循环一小周天”。练功者闭目静坐,鼻吸清气,使吸入之气下降脐下,过肛门而沿督脉尾闾上行,经夹脊至玉枕,到头顶之百会,入泯丸,顺面部至舌与任脉接,至前胸部膻中(中丹田)而下,至下丹田复沿原路循行,即一小周天。

上丹田:为百会所在,亦即泥丸宫、升阳府、昆仑顶、灵台等。其中玄关所指在两目两眉与额、鼻骨之十字中心处,道家对此也十分重视,认为是入道之门。

中丹田:为膻中所在,为自承漿下十二层楼至黄庭,以牛郎代表心为阳,有肝胆脾均各自专职,共同耕种心田。

下丹田:即正丹田,在脐下,或有称之为气海,藏命之所,以织女代表肾为阴性。

按道家以织女喻肾,为真阴,在卦为坎;以牛郎喻心,为真阳,在卦为离,阴阳合则为真夫妻,阴阳合则生丹药,所以还有坎离交媾,男女媾精阴阳合而生丹药之喻。心肾交,水火交,龙虎交之类等等,也都是指练功中之术语。

尾闾关:为下关,在人体尾骶骨之末节,或指长强穴之所在,为任脉向督脉过渡之处,亦为任脉之阴与督脉之阳交会之所。

夹脊关:即辘轳关,为中关,为练功阴阳和合上行的第二关。

玉京关:为上关,即玉枕,位在枕骨粗隆上缘。

《内经图》诗解

文章图片5

《内经图》除了图,本身含有许多诗句,其实都是对于图内运行的说明,特此解释。

1、铁牛耕地种金钱:指搬运肾气,搬运工夫有牛车、羊车、鹿车之分,因为初炼,故用牛车。所种金钱,隐喻所耕耘收获乃珍贵者,借喻金丹。

刻石儿童把贯穿:把金钱贯串,天机在其中,须珍而重之。刻石儿童,暗喻刻图者。儿童把贯串成北斗,《破迷正道歌》云「若遇神仙亲指诀,捉住北斗周天轮」,此之谓也。

一粒粟中藏世界:小宇宙等同大宇宙,丹头种子即整个生命之源。

半升铛内煮山川:山川大宇宙,玄机亦同铛内烹煮工夫。主在火候。

白头老子眉垂地:白头者,气也。指气从督脉上,再引导阴液沿头面下降。

碧眼胡僧手托天:手托天指搭鹊桥,任督二脉因舌顶上颚而使气畅通。

若问此玄玄会得:明通造化之机,此工夫是终极。

此玄玄外更无玄:除此以外,并无其他。

2、我家端种自家田:人身中有可耕之田,不用外求。

可育灵苗活万年:身中之田可养活生命,长生不死。

花似黄金苞不大:所开之花是金花,不太大。金花即真炁。初起之苞为丹种,幼嫩而细小。

子如玉粒果皆圆:大小仅似粟米。

栽培全藉中宫土:意是工夫的重点。

灌溉须凭上谷泉:气往上走,上丹田有液下流。

有朝一日功行满:火候足,工夫到,直至功行果满。

便是蓬莱大罗仙:大罗金仙,仙界中之最。

3、众妙之门何处求,机关拨转水逆流;万丈深潭应见底,甘泉涌起满山头:水逆流,因肾水往上冲,故逆流。肾气为后天功能,自先天肾水出,全赖「铁牛耕地」所致,牛车搬运上山脊之象。山头,即头顶。肾气到顶,自口中生津液而为甘泉涌起。此乃气多生液、任督相通之貌。

4、肾神名玄冥、字育婴:见《黄庭经·心神章第八》。

5、心神名丹元、字守灵:见《黄庭经·心神章第八》。

6、肝神龙烟字含明:见《黄庭经·心神章第八》。

7、肺神皓华字虚成:见《黄庭经·心神章第八》。

8、胆神龙曜字威明:见《黄庭经·心神章第八》。

注意:此图五脏欠脾,六腑只提到胆。脾为中央土,以意喻之,乃交接水火之媒介,修炼工夫本已有之,不可或缺,故不作炼脏腑神之用。至于胆,此为六腑之一。本来五脏均主藏精不泄,六腑主传化物而不藏,但功能上胆却藏五脏之精汁,故特别予以强调。后世以「三焦」替代胆为六腑之代表角色,如「六字诀」。

9、后三关:尾闾下关、夹脊中关、玉枕上关合称三关。此三关之位置,发展至钟吕,有不同之描述。《灵宝毕法,肘后飞金晶第五》钟吕认为,天柱为上关,相当于颈椎第三节下;神道为中关,相当于胸椎第五节下;命门为下关,相当于腰椎第二节下。

10、前三丹田:下丹田气海、中丹田绛宫、上丹田泥丸。

11、十二楼台藏秘诀:十二重楼,即喉软骨。秘诀者,此在气液相交之际,咽津或咽气以逆求丹种之谓也。

12、阴阳玄牝车:玄牝,是万物所由生之所。陈抟借用为「炼精化气」之预备工夫。此借玄牝车喻丹种之出现,在阴阳混沌于橐龠,真炁由此而出之貌。《老子?第6章》:「谷神不死,是谓玄牝。玄牝之门,是谓天地根。绵绵若存,用之不勤。」

13、水火交接地:此地划于下丹田,说明真炁萌生于此,《悟真篇》云「要知产药川源处,只在西南是本乡」,及「依他坤位生成体,种在乾家交感宫」,皆是此意。

14、夹脊双关透顶门,修行路径此为根:气必循夹脊上行,此乃炼气的基本方法。气到头顶,头顶上有泥丸宫,为修炼之终极。

《内经图》使用秘诀

文章图片6

“内经图”解决的秘诀是关和窍。背后闯三关过九到窍为暗中之窍。一旦气串动到这些部位时,就要注意了。

三关为尾闾关、夹脊关、玉枕关。

尾闾关在脊背的尽头之处,有七个骨节,七个穴位。们练的就是这七个穴位的通道,其内关通内肾,一男一女。内肾为藏精孵卵之地。上行一条髓道,髓道过去叫河车、黄河,也叫漕渓,上通到泥丸,此阳气上升之路。直到第七节与内肾相对之处,谓之夹脊关。

一旦气到夹脊关,一旦气在两肾中间停留不动,这时要用急火烧。要看看时辰,什么时候要吸长,什么时候要呼短,什么时候腹腔要往里去,要进风,要想办法鼓风,现在叫巽风。

夹脊关再往上,上到脑后灵风之穴,就到玉枕关。

炼丹的第一个过程就是将这三关把握住。把握住三关后,才能通过三关到泥九,再往下降,变玉液还丹为金液还丹。

《修真内外火候全图》与《内经图》释及《原本修真图》 上篇《内经图》,又名《内景图》,此图以图画的形式, 暗示了内丹修炼的内容:丹道周天的路径、修炼方法等。

“修真图” 是道教著名的丹道修炼图,与 “内经图” 齐名,也是隐喻着道家顶级修炼功夫:丹道修炼的诀窍,其出处及历史已不可考,张果老祖师曾云:『修真图中有妙诀』。

“修真图” 为好道者所钟爱:收藏之、究研之、张挂之。可惜古时没有复印机,每每以手抄流传,时日一久,错漏层出,而且版本众多,令学者无所适从。

坊间流传最广者,为 “北京白云观” 之藏版,当我细阅之时,惊觉内文错漏竟达数十处之多!图形含糊不达意者、后人肆意更改者、字行衔接出错者,总数亦有十数处之多。道门瑰宝岂可如斯陋绌?遂有寻根究源、修正重刊之愿。

尤幸得天之助,图内文句源出之处,几乎全部可从《道藏》寻出,又觅得广州三元宫存有清.嘉庆年间所立之修真碑,以资参考;更得师兄之义助,以计算机从新绘画,并输入文字,其间披星戴月,百次修正;另文句加上标点,刚赶及在癸未年《金兰特刊》中刊出,望能助修真者之万一。

“修真图” 刊出之后,又有金兰兄弟姊妹力邀讲解,是故不嫌道力不足,藉此之时,尽吐肺腑之言。

修真图的用处

不熟地形须用地图,航海要用航海图;修真内修性命,不一定用图,但也有其独特的用处:正如果老祖师所言,仙真写下修真之妙诀,用以引渡后来之修者。

修真图的主架,乃一身有关修真的透视图,图的右上角有整体之简述,人身关窍穴位数百,修真图显示了重要关窍的名称与不同的别称此可澄清流误,及其在人体相对的位置,时有「一矢中的」之效果。

譬如 道祖之十四字真言:『玉炉烧炼延年,正道行修益寿丹』,当中所指之 “玉炉” ,究竟在那里?欲明所指,只须图中寻。

关窍
修真须理法并重,修真图有如一个精密系统之操作全图,剖析各部之运作,对于研习丹理,有极大的帮助。修真图描述了三丹田及重要关窍的特性、作用、所通连之窍穴,及如何「开关展窍」,譬如 “三关” 之作用及其冲通之法;其细节容后探讨。

五脏
修真图之两侧,尽是五脏连胆特性之专文。五脏盛衰关乎身命,而身命关乎心性。修真以命炼性,炼精合神,借假修真;文中引用《黄庭经》讲述各脏腑与修真之关系。譬如描述肺之专文:『…是以诸属肺,肺为呼吸之根。黄庭经云:喘息呼吸体不快,急存白元和六气。』

应时
一年有春夏秋冬,一月有弦望晦朔,一日有子午晨昏,天地有阴阳之循环;人身有道人身为天地之缩影,乃小天地也,灵窍应时。修真图中以初一至三十的月相,及其特定的位置,来表示阴阳进退的情况,及其相应于人身的部位。譬如:十五在坭丸,廿四在脐,初三在尾闾…

易道
丹道内修精气神,但精在体内隐渺难睹,难以言诠,是故《龙虎经》、《周易参同契》,始以易道来比喻丹道,盖日月为易,象莫大于日月,人人可见,其理易明。修真图以易卦及其位置,来演易修真之秘;其中心部份,更是以易卦,附加文字及图象,来演示修真之法。譬如:取坎填离、乾坤相交、五行攒簇等…。

内经图比较专注在修真的法程上,但修真图则多着重于上述的四个领域。要破解修真图,则须在关窍、五脏、应时、易道这四方面,及其互相之关系下手。

关窍─第一关─心
修真图以 “绛 音降宫” 为 “心” 之宫,绛宫在鸠音沟尾骨即胸骨剑状突起之处之下,其文曰:『绛宫中穴实我心也,一名离卦,一名午时,又号南宫,受炼神室之所魂魄交会之处,又名:诧女,一名真阴,又名碧眼胡儿,在方为南,上所有掩骨覆之,医家名为鸠尾,退此心不守此穴为后天思虑之神即识心也,又云龙从火里出是也心,五行属火,心静返神,神凝性见,魂由心炼,故云龙从火里出。』。

心为身之主使,心念一动,精气神随即受役而动,若在修真时妄生杂念而心动神移,则三宝亦随而外驰,一泻无踪矣;气不能培,性亦难养所谓修心养性,此为背道。是故天心坦坦荡荡无物不容,道心清清静静,佛心空空明明,唯人之心机巧不停,贪务多欲, 吕纯阳师尊有训文曰:『时时拴意马,刻刻锁心猿』,是其故也。败道由妄心,成道也由心。

道祖有云:『道由心学,道由性发』,譬如守养内气在丹田,两手心抱丹、神火下照、聚气丹田等等守养之理法,乃由师传,心学心悟,但守养之道,终由灵性发挥,无须念念相续而成。若心性合发,由性发心,由心配性,心性相辉,共臻善境,达致修心养性之要旨。

修真图中绛宫之上,画有南方七宿组成斗形:井鬼柳星张翼轸音诊,斗柄所指,即灵性所向也;绛宫之中,画有 “绛女”,两手按心,因其心至为不定之故,以代表人心。心在八卦属离,绛女之下,画有离卦,离卦两旁有 “心不动自固” 六字,乃养气之要旨。心宜静而性宜定,心性合道而常明,心性合一,精气无有不从;心既空,神既定,精足气足,关窍自然展吐。

离坎相交,取坎填离
绛宫下八寸四分,即人身肚脐的位置,旁有文曰:『脐为生门,太乙神君居之,主人性命,司一身一万二千精也。』。又曰:『脐门号曰生门,有七窍通于外肾,乃精神漏泄之窍,名曰偃音演月炉,即任脉,下有九窍,即地狱酆都是也,又曰气海。稍下一寸三分曰玉池黄庭经以口为玉池,又曰下丹田,乃藏精之所,采药之处…』。

修真图中 “任脉” 之上,画有 “婴儿”,婴儿两手上扬,因其阳至为隐藏之故,以代表人之肾精。肾精在卦属坎,婴儿之上画有坎卦,坎卦两旁有 “身不动精自固” 六字,乃固精之要旨。修真之道在于离坎相交,取坎中之阳,以填补离中之阴、心中之实。 李道明师尊曰:『兹欲寻真,八卦坎离,坎中真阳,由下而上,离中真阴,由上而下,上下颠倒,取坎填离…』。

李道明师尊又曰:『大道本来在坎离,即阴留阳悟玄机,玄机本来无定位,只在后天返先天。』注:当年我之元神投胎夺舍,乾坤交而化坎离,坎离乃我之身心,故大道之本亦在身心耳。修真在于即阴留阳,而以心性领悟玄机;即者在也,在阴、在静、在定而留阳则阳住。

此玄机本来是没有定位的,譬如离为火府、为目、为心、为绛宫;坎为水府、为肾、为肾精、为丹田,妙于取坎中之阳,以补离中之阴。但其目的只在乎性命在后天的状态而能返回先天的状态。坎离既然无定位,取坎填离便要提纲挈领,于夜半子时,两手手心按脐,以至柔安静之心,用神火下照脐内一阳潜动之处,生真一之婴儿。

道门对 “婴儿” 有进一步之解释,为初修未壮之元神, 师尊有云:『…三家相见产婴儿,婴儿是一含真,十月胎圆入圣基。』

三家相见亦即所炼之「三元一体」,所谓三家者亦即三元:精气神之元也;元者始也,有初与首之意。三元即神气精之元,亦为上中下三元。接着的乩期即4月11日, 李道明师尊临坛再次赐示「三家相见」的玄奥。两位 师尊先后重述,定必非常重要,刚好与此修真图所述之关窍有密切的关系,故顺水推舟,一起在此课程探讨。

上元
先论上元第一家:「东三南二共成五」三与二是以 “河图” 之数而言。魂数三,属木居东;神数二,属火居南。灵魂本非物质,入胎之时,化神栖于泥丸宫,动静常与人俱。魂昼寓目,寓目能见;当人着于事物,魂有执而运,动而生神木生火;及后神动而生心思想,落入后天。今修者双目回视眼为神窍,神光内照泥丸宫上丹田,静心返神,息心忘虑,定神安魂,逆返先天之本根,回复如如之本我,变成 “东三 魂” 与 “南二 神” 同在而成五数,故云「东三南二共成五」,是为神之元。

修真图有内文曰:『泥丸为上丹田,方圆一寸二分,虚开一窍,乃藏神之所,眉心入内正中之处。天门入内一寸为明堂,再入一寸为洞房,再入一寸为泥丸。』又曰:『泥丸有九穴,以按天上九宫…神室泥丸九窍乃天皇之宫,中间一穴,形如鸡子,状似蓬台,昆仑是也,释曰须弥山,修真之子不可不知也。』

下元
若以修真图之月相来测定人身之方位,晦朔三十与初一之间为北,月望十五 为南,而生门 即脐的位置,是在一月之廿四,即人身之 “西”。脐是躯体魄之中心及起点人身受孕育的位置,也是气机之枢纽。图中有描述写道:『脐门号曰生门,有七窍,其一通于外肾,乃精神漏泄之窍,名曰偃音演月炉,即任脉,下有九窍,即地狱酆都是也,又曰气海。人以丹田火烧炼精,地狱以火烧炼鬼魂,其理相近。稍下一寸三分曰玉池,又曰下丹田,乃藏精之所,采药之处…』

在图中地狱九窍之右下,有一螺旋形的管道,下通涌谷道左外肾,旁有玉炉,右为泉谷水右外肾,上通精囊、真一处到枢机,即两肾之连环,经 “银河” 而通二眼。此螺旋之乃丹田中之气,此即下丹田也。在此上一寸三分,有三圆圈排成品字形,圆圈中各有一云头即以雨字为字之上部字,若以上左右的次序,则为读透、读忸、读凳。分别代表神、气和精。此即为烧炼丹药之时,精气神合聚之处;精气神三合生 “真一之真一之源出无极”,所谓三清成一气,是故此处名为 “真一处”、一阳复初…
修真者于夜半子时,于真一处合聚精气神。譬如意向下元可以运神,手心对丹田可以运气,提罡可以运精。调控得宜,数分钟之内,丹田命蒂此即西四也开始火热灼闪,若隐若现。久之火热扩展,下运于精府此即北一也,连绵不绝,开展 “阴跷”,窍穴 丹田与精府 相通,令坎水泉谷水逆流,即以 “北一 精” 连同 “西四魄”,共成五数,故云「北一西四连同之」。

在此一提,李道明师尊于4月11日乩文暗示,入坛真心勤笃修真之士,于夜半子时,诚心叩禀,可获师尊加持。

中元
中元即气之元也,在修真图中有文曰:『心下有穴曰绛宫,乃龙虎交会之处,直下三寸六分,名曰土釜,”黄庭” 穴也,乃中丹田,左有明堂,右有洞房。无英居左,肝也;白元居右,肺也。中空一寸二分,乃藏气之所,炼气之鼎,直下至脐三寸六分。故曰:天上三十六,地下三十六;自天至地八万四千里,自心至肾有八寸四分。天心三寸六分,地肾三寸六分,中有丹田一寸二分,非八寸四分而何?』

黄庭中宫,居天地之中,在人身约为脾胃,在后天有消化转纳的作用;其五行属土,故又名 “土釜釜为古代的一种烹饪器具,类今之铁锅”,因其像釜有烹调转化之用;在卦为坤,坤德厚载,有柔顺培育养气养丹之功;三田之中丹田,为内丹转化、温养、哺育、贮藏之所。

中宫属 “土”,土分阴阳,阳土为戊,阴土为己,二土和合而成一 “圭” 字,故在图中坤卦之上,有 “刀圭” 二字。刀圭乃古人量药的器具形如刀,尾端尖锐,中间下洼;盖人身 “精神魂魄意” 之意,居中属土,比喻心意 阳和潜意阴的互相和合,而成为 “真意”,时常流放阳意之刚执而迁就灵性之阴意,此即图中所谓「流戊就己」也,犹如用刀圭量药以调治也。真意为人身精气神所依归,又如天中之北斗星,斗柄的指向,为天地万物所依归,故刀圭二字的两傍,又有北斗七星的星名 (在此省略)。

黄庭的神奇和妙用是难以用简单的说明来表达的,所以 太上大道玉宸君号灵宝天尊作《黄庭内景玉经》, 道祖亦着有《黄庭外景玉经》,两经的主要内容在于解说身中各部位及诸神,藉以明白修真之要义。

黄庭
《黄庭内景玉经》对黄庭有妙述云:
仙人道士非有神, 积精累气以成真,
黄童妙音难可闻, 玉书绛简赤丹文;
字曰真人巾金巾, 负甲持符开七门,
火兵符图备灵关, 前仰后卑高下陈。

注:仙人道士非是有神奇之修真妙法,乃是能时常能积存真精、累藏真气,收贮于黄庭中穴,续渐精强壮而能得证真人之境域也。黄庭真人之妙理玄音是难以听得到的,古来玉篇之书、绛册之简内有金丹至道之经文,谓真人穿着金色之巾裳,负带着六甲之阳神,持有符信,开阖七门。

七门者:一曰天门在泥丸,二曰地门在尾闾,三曰中门在夹脊,四曰前门在明堂,五曰后门在玉枕,六曰楼门在重楼,七曰房门在绛宫。同时更率领着阳气火兵,如带备着兵符图章等,进守灵关;前仰明堂,后卑尾闾,高向泥丸,下入阴跷,周天环匝,陈列无遗。

「三元一体」或「三家相见」之时,一周流,循环无端,金乌离中之真液玉兔坎中之真阳如梭之转,河关通畅,窍穴相连,周流不息,上中下三元结合,身心性三家若一,祥和安定,金晶满目,杳杳冥冥;感之上下则为三,无人无我则为一。此亦即结就婴儿之法,弥历十月以人胎成长的时间作比喻,法身晋仙圣之基。

刚过之 师尊圣诞, 王母赐示曰:『有道知道远,无心见真性,若不通三一,如何出五行?』其中通三一者,即通达三元一体。可见通连三元,乃超脱五行之重要法程也。

真意
“真意” 之道在于不动;意不动,神自灵。意动则气运,气运则不离阴阳之动变,气有阴阳之动变则不能结聚成形金液玉液。意之不动在于无为而至,自然而然;不能强而闭固之,若用意镇摄之,则终有意在动焉。初修者可先用意收摄,然后慢慢放任自然,若觉意动,又再收摄,如是反复练习,直至真意不动,出于自然,此即戊己不动于中,所谓「戊己自居生数五」也。

三关
1 古时从水路运米供给京城或供应军旅等,称为漕运,漕溪乃漕运的水路也;唐宋以来,设有专官掌理。丹家以此比喻人身运输阳之路径也。

内经图有文曰:『人之一身…后有三关:尾闾、夹脊、玉枕也。”尾闾” 在脊柱之下尽头处,关可通内肾之窍。从此关起,一条髓脊髓路,号曰漕溪 1 ,又名黄河,乃阳升之路,直至两肩夹骨对处为 “夹脊”,又上至脑为 “玉枕”,此三关也。』

图中人身之脊柱部份,有两条并排之管道,管道之上排有二十四个小圆圈,小圆圈内各写有一节气之名称,以代表周天廿四节气也。管道之上又有三个大圆圈,以代表三关,三关各有专文描述;尾闾在冬至之前,夹脊在大暑、立秋之间,玉枕在管道之头。此外,三关配有 “三车”,三车各有不同。由尾闾至夹脊,须如驾羊车之轻柔,故配之以羊车;由夹脊至玉枕,须如驾鹿车之迅捷,故配之以鹿车;由玉枕至泥丸,须如驾牛车之奋勇,故配之以牛车。三车比喻采纳精之时,在不同的阶段,应用不同的火候。

尾闾关
醍醐制自牛乳,为美味之饮料。醍醐灌顶喻灌传道理、智慧予人,使人心性得到醒悟,消除烦恼而得内心清明,所谓「醍醐灌顶,甘露洒心」。修真图借此比喻行功时的境界,纵使阳灼热令体汗淋漓,内心也是清明而头不昏晕也。

为三关的第一关,图曰:『尾闾关一名九窍下九窍,又名九头狮子,又曰如太子射九重铁鼓;阴关固闭,常年不能开,故名九重铁鼓。太子即纯阳也,能醍醐灌顶,方能穿通,故曰射九重铁鼓,乃上天之径路也。尾闾关一名地轴、神壶,又名朝天岭,一名龙虎穴,一名三叉骨,内有金鼎炼金晶之鼎器,内外相通共三路玉炉,内肾,夹脊,上通夹脊,直透顶门而上泥丸,通一身之骨髓也。』

阳亦即 “真一之”,古喻为 “铅”,培炼之法,在01-03年之修真讲义- “内修精气神” 部份,已有详细的讨论请参阅癸未年之金兰特刊。神炼下元,阳潜动,灌溉裁培,但觉丹田气暖,由弱转强,火热灼闪,渐而下元精气氲氤蓬勃,此时若能将两足完全放松,热力便由神阙、气海向下伸延,过两膝而下行足底,启动肾窍涌泉穴。若精强气足,自然展窍开关,阳气自尾闾而上,一撞三关,直上泥丸。

在修真图中生门肚脐之下,乃两条并排管道之一的起端,旁有文曰:机关之窍,引仙之门。又曰:愚人以此杀身受色欲所诱,损耗精气,圣人以此飞形炼精化气,炼气合神;并称此起端为送仙生门、北极降魂慧剑所。又有吹笛童子,坐着耕牛,状似沿管道而进。 济佛曾有降坛诗一首,妙喻此法:『道门有三宝,铁牛种金钱;人人本自有,咫尺在眼前;在世能富贵,修炼成佛仙;入水不能溺,遇火不烧燃;凡人不识宝,至亲不轻传;看透个中理,只在颠倒颠;时时心中养,刻刻守干干。』

论三关
“阳气” 由真一处潜萌,在下丹田长养,气足而发动,下行开关展窍,炼精化气,导引坎水逆流,逆上三关。”精气” 生于坎位,填补离中之阴,所谓取坎填离是也;其主要作用是修炼元神,祛去灵性阴霾。缺乏者:内景漆黑,魂魄重浊,阴质恶孽令灵性偏执,偏离正位,心神昏浊,受制于物身内外,滞碍不停,难以静定。充足者:内景明朗,精光常现,魂魄轻清,灵性超脱,心意宽解,不受物拘,清虚灵明,祥和安定;灾病不作,智慧日增。

锻炼身体,可以从形态上或体能上的改变,来显示成果;修炼灵性则不然,人人灵性虽有,但却难以察见。是故修炼元神,只能以精气的内观景象来反映元神的状态;譬如肉眼看不见的气压、气流,却可从天上的阴晴、云雨及风雷的变化反映出来。《洞冥宝记》第二十六回. 吕祖度己度人文中有自述修炼的过程云:『读三教书,玩一壶景。』所谓「玩一壶景」者,即修炼灵性的借喻也。

修真以修炼元神灵魂为主要目标。初修者不明所以,追求身体上的气感,以为三关只是脊柱上的三个关窍,故用意领气,沿脊髓上行而冲通之,有气感掠带过就以为道在是矣、三关通矣、无何难矣。谁不知用意领气已是不断地动心用意,人的心性在动心用意之时,只能在后天意识的层面,而不能返回先天灵性的层面,又从何而能达到精气充盈之内景哉?

上文所述三车羊鹿牛车之要领,便是能将精传输至灵山,畀元神采纳,化其阴霾,方契修真之要旨。引而申之,精过三关,便是元神采纳精的三个重要程序。当安炉立鼎、离宫修定之后,神识便开始独立为主,以人体为觉知的天地所有领域;体现了「两重天地」的情况即人体之内为内重天地,人体之外为外重天地。灵觉感观的领域,可以集中在目前一点,也可弥纶于天地之间,更可退藏于密无知无觉,其变化甚大;不似人身在现实生活中,变化甚微。

李道明师尊曰:『甘露坎水上升,离火下降,升降出入,若存若亡,绵绵密密,勿念勿忘,似守非守,外寻感应,内求呼吸。』。此乃 师尊的真修法诀,其中外寻感应,即寻求身中关窍之感应;譬如下丹田之火热灼闪,阴跷穴的雪里开花与及绛宫之宽怀细柔等感应。内求呼吸者即灵觉感观领域的收放开阖也。譬如开放之时,下达涌泉;收阖之时,将精收纳在泥丸等,所谓「一粒粟中藏世界」是也。由于元神采纳精气,在开阖之时所遇到身、心、性的障碍难关,三关之障碍,自然而形成。

尾闾关
第一须阳气潜动,丹田气足,精气能在坎位炼化。而欲搬运精气于灵山之上,又需神火下运,引领三车至灵山塔下,穿越而上,并非容易之举,此身之障也。

夹脊关
其次精气受心意所使役,心动则气散,欲使精气收束聚陇,上运灵山,非炼就寂静安虑之心,无法达致。夹脊关通心,精气易散,此亦心之障也。

玉枕关
若魂性偏执,精气不纯,在玉枕关处亦即上九窍处振荡不休,心神不能返回先天灵性的层面,精不能归纳于元神,此灵性之障也。

与天地合其德
修真之士与天地合其德,与日月合其明,与四时合其序,与鬼神合其吉凶;处世如是,修真亦然。修真下手,静定之中,炼就“心”与“性”相通,心性合一,心性和谐,天人同发,不偏不倚,阴符经所谓之:五贼在心心中五行之运,施行于天能与性同步施行是也。

故能取用身中之精炁,主宰关窍经脉、四肢百骸,一切动静聚散、生成变化之权,阴符经有云:「宇宙在乎手掌握之中,万化生乎身」是也。心性唯能“万物作然而不辞不辞劳苦,生而不有不视为已有,为而不恃不自恃自傲,功成而弗居功成身退而不居功”道德经观徼章第二,此乃内修时与天地合其德也。

与四时合其序
烹炼精气神,全凭阴阳之力,始以下丹田发动“阳炁”。阳炁由初始时之似有似无,渐渐热气充盈上升,以至高峰时之热力盛炽,熏蒸一身上下、四肢百骸。这段时间,就好比在一日内的-子时之后至午时之前;也好像在一年里的春、夏二季。修真之士利用阳火,烹炼精炁,炼精化炁,炼炁合神,是为之“进阳火”。

其后阳极阴生,热力开始减退,神火慢慢收敛,精炁开始凝聚,如雨云之成雨;渐渐凉气续增而转寒,以至万物一身之精气,收摄归根,潜藏于密,守命待时。这段时间,如在十二时中之午时至亥时;一年中之秋、冬二季。

修真之士,顺势将精炁凝聚,转化收藏,炼神还虚,是为之“退阴符”。若不罔迭罔起,则在一次之烹炼中,仿如经历春夏秋冬四季。有道之士,进退有度,合符时节,故能与四时合其序。

吕纯阳师尊于六月初二临坛,赐示修真时节气往来、寒暑迭易之内景:

春:阴中有阳,由寒转暖,春暖花开,温情洋溢,气候和暖,万物生长;
夏:由温转热,阳中有阳,阳和暑热,酷暑湿热,火炎土燥,烦燥不安。修者应心安神静,神静脑灵,灵敏巧捷,敏捷机灵,身心灵窍开展,智慧道心,热衷于道,道心坚定,坚毅不屈,信心十足;
秋:物极必反,阳极阴生,阳中有阴,由热转凉;秋凉气候,清爽自如,如来如去,来去自如。明镜秋毫,(差之毫厘,谬之千里),时节无差。若有行差踏错,一子错,满盘皆落索。
冬:智慧属水,冬水旺盛,阴中有阴,由凉转寒。寒热温凉,谓之四性。
修真图中可以见到环绕着人身,有三十月相。由玉炉之初一月旦,到尾闾之初三震,近夹脊之初八上弦,上至泥丸之十五望,生门前之廿三下弦,再回至玉炉前之三十晦,是为月相之一循还。

这循还路径,贯串人身主要宫位及关窍,经云:「五千四十归黄道,正合一卷大藏经」。大藏经有5040 360乘14 卷,包含整套修真之典藉,李道明师尊云:『经者径也,修炼途径』,暗示修炼之途径,全在这循还路径之上。

月体本无光,借日光而生光,月相显示了日月交会的情况。丹道借月相来说明魂魄交会之状态:以日光为魂,以月体为魄,所谓「日魂月魄」是也。由初一起,魄中生魂,至初三而现出一弯新月;初八上弦,魂魄各半;到十五月望,魂全而魄消。又由十六开始,魂中生魄;

进退日月权
修真图以月相之弦望晦朔来比喻修真者身中阳之晋退,同时也显示了“魂”与“魄”之间此消彼长的关系;其中以月之光华比喻人之性光灵性之阳性表现,以月之本体喻人之阴魄身体之六识与功用。

晦朔
三十与初一之间,阴阳相合,日月交会,乾坤未分,性光为阴魄所包,隐藏不见,为人身归根复命的时候。交会之后,魄中生魂,至初三日,一弯新月,始露性光,在卦为震,元性初现,铅鼎温温。阳魂渐长,阴魄渐消,至初八日,魄中魂半,是为上弦,在卦为兑,此时性光持续增现,如帘帏透光,阳火渐盛,热透中关。

至十五日,日月对望,阳魂盈满,阴魄全消退藏,在卦为干,此时性光圆满,圆陀陀,光灼灼,乃人身魄之精华阳精阳,与阳神相聚之象,如日月之精华相合而生满月之象,此即修真之士与日月合其明是也。初修者即使未能炼至如此之境界,在一次静坐之中,也有灵性最显现的时段。

十五既望,盈不可久;天地之消息,物极必反,阳极生阴,阳火始降,转退阴符。十六以后,魂中生魄,阳反为客,阴反为主,阳魂受统摄于阴魄;阳始退,而一阴生,在卦为巽,此时为灵性归于身命之始也-灵性转退,身体之感觉渐增,在此之时,损道最易,若行差踏错,则前功尽废, 吕纯阳师尊前坛所指:『一子错,满盘皆落索』。是故守道功夫,持盈保泰,最是重要。

师尊更有妙诀示下:「明镜秋毫」是也。阴魄身体之感觉既然渐增,顺将觉知转留在眼根内照,阴魄愈增长,愈察秋毫;而身中阳消阴长之变化,则顺其自然。随后阴魄渐长,阳魂渐消,至二十三日,是为下弦,在卦为艮,魂中魄半,是为灵性归于身命之半也,在时应秋,秋高气爽,心景灵明,阳凝聚,顺时而转化为金津玉液。

至三十日,是为月晦,在卦为坤,阳魂全敛入阴魄之中,性藏于命;修真者于此之时,顺时归根深藏,将金津玉液,收贮于中宫密户之内,封固守护。魂之与魄,互为室宅,此消彼长,一开一阖,一现一藏,此乃阳魂阴魄之相互关系也。

炼魂制魄
上清道尊临坛演道说法,以易经之“干”卦来谕示阳进升之要领,并默授炼魂制魄之法诀。当阳进至阳魂盈满、阴魄全消之际,阳魂主事,阴魄自然制伏;与前所述之日月对望、性光圆满,境界相同。

道尊以易道来阐明丹道,以干卦之爻辞指引修炼灵性之火候:干卦之初九潜龙勿用即全在休歇之状态也;九二见龙在田即阳初动于下田也;九三夕惕无咎,此时阳火盛炽,不三不四魂魄状态各半,三凶四惧魂有凶险而魄有恐惧之感,身心不爽,是故应谦虚谨慎,步步为营,中正和平,不偏不倚,不卑不亢,是以防危虑险也。

九四或跃在渊,此时危机已过,高飞无虑,海阔天空,鸢飞鱼跃阳气升跃、灵性腾飞,一气周流,然未能稳也,故云或之;九五飞龙在天,此时阳气极盛,灵性如飞龙之升腾自如,修真之士,恒持不断,潜龙自有飞腾日,九五至尊灵性主宰一切,飞龙在天。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