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黄元御——别号玉楸子的来历

 铁毛l 2022-02-05

图片

黄元御

黄元御,字坤载,号研农,别号玉秋,明太保忠宣十一世孙。聪明过人,甫成童为诸生,世推为国器。因目疾为庸医所误一目失明,发愤曰:不能为名相济世,亦为名医济人。总汇医理,精益求精。考授御医,随皇帝南巡,奉诏侍从,著方调药皆神效,御赐“妙悟岐黄”匾额。著《四圣心源》、《伤寒悬解》、《素灵微蕴》、《伤寒说意》、《四圣灵枢》、《长沙药解》、《玉楸子堂稿》、《玉楸药解》、《灵枢解》、《灵枢素问悬解》、《难经解》、《周易悬解》、《道德经解》共十三种,刊行者八种。

(《昌邑县续志》,光绪三十三年纂修)

黄坤载墓志碑文

公讳元御号玉楸子  山东省财政厅咨议、庚子辛丑科举人   宋逵升填讳

清故邑庠生坤载黄公暨配孙氏之墓

中华民国十二年  月  吉日  艮山坤向

图片

碑文

玉楸先公,学问湛深,著作宏富,医书八种,遍行字内。迄今近二百年,神效日彰,举民爱戴。邑中(缙董)商学诸人士仰幕潜德,呈清附祀乡贤,并捐金鸠工建碑茔道以口囗(这两个口是方框)录信,足辉增泉壤,垂誉无穷矣。而我族人亲受荣泽,共沐全光,兆域所在,曾无标识,倘百世后,有闻风兴起,凭吊故(缺二十八字)人量力出资,于墓前复建志碑,非敢云广孝,思辉先烈。我族人自惭不克荷前业兢兢焉,无敢遗忘,伸后代奕业,瞻邱垄口(方框)片石庶慨,想于家学渊源,流泽孔长,历然动绍,闻衣德囗(这个口,是个方框)(思而勉,承前休,无坠事业,斯亦幸矣。且俟后之仁人君子,辱临枉口(方框)识认归兆,水作纪念云。

先公生于康熙四十四年卒于乾隆二十三年终年五十四岁。

六世族孙霭霖敬述于碑阴

八世族孙彭年沐手敬书

乡贤祠黄氏碑文

清高宗御极之三十年,诏开四库书馆,微求天下书籍,分为经史子集,共存一万三千七百余种,而子书分为十四类,儒法兵农而外购藏古今医书至为宏富。又诏求天下隐逸之士,有深于医学者齐集京师,以备顾问。而吾邑玉楸先生首膺其选。

乾隆庚午北游帝城,辛未随驾武林。高宗赐以官,不受。以布衣之士,陪万乘之辇,当时高其节,后世尊其学。至今中国研究医学者,皆奉为山斗。鸣呼,此足极天下之至荣也。

已有清一代科举,奔走天下士,先生少负奇才,常欲奋志青云,以功名高天下。中年得目疾为庸医所误。自以为无路仕进,遂闭门读书,纵观古今医学数百种,会萃古今名医学说,集其大成为一家言。所著有《伤寒悬解》、《金匮悬解》、《四圣心源》、《四圣灵枢》、《长沙药解》、《伤寒说意》、《素灵微蕴》、《玉楸药解》八种,已梓行于世矣。先生自叙云:“心游万仞,精骛八极,灵思妙悟,离披纷耒,幽理玄言,络绎奔赴,此亦足天下之至乐也。吾尝观自古豪杰著书立说,藏之名山,传之后世者,当其时必悲郁穷愁,所遇不合,而后得闭户著述,以发其抑塞磊落之气。韩子作《说难》,杨雄草《太玄》,屈原赋《离骚》、司马成《史记》,得意之事,皆自失意中来,古人所以不朽也。”先生因失目而得穷困,因穷困而得读书,而后得以学术名天下,后世较世之至酣,涂富贵夸乡里而荣一时者,因不可以道里计,此难为一二俗人言也。先生姓黄氏,忠宣公十代孙,讳玉路,字元御,一字坤载,玉楸子其号也。所著又有《素问悬解》、《灵枢悬解》、《难经悬解》、《周易悬解》、《道德经解》、《玉楸堂稿》未就刊。呜呼!忠宣公以功业著,为一代名臣,先生以学术鸣,为一代医宗,后先辉映,世济其美,足以光邑乘矣。先生所治危症有神效。高宗以“妙悟岐黄”额诸太医院门首。

民国十二年邑人议呈请入祠乡贤,俾后世(尸)祝之,余不敏于文以表之以为不朽。

缙绅学商同立

名医黄元御

黄元御   清朝时候,昌邑城西黄家辛郭村出了一个有名的医生,名叫黄元御。他个性直爽,做事有效力。自幼就喜欢读书,学习成绩很好。三十岁那年患眼疾,被医生治坏了一只眼睛,感到十分痛苦。他体会到:一个医生的医术高低,直接影响着病人能否得到健康的身体。他曾发愤地说:“我一定要做一个有名的医生,为人们治病。”

于是他立志学医,认真地阅读医书。他经常热心地为乡里治病,特别是给贫苦的农民治病更为热情。他在行医过程中,能虚心请教其他医生和注意吸取广大劳动人民的治病经验。经过几年的努力学习和实践,他在医药科学上获得了显著的成绩。不但对治疗疹痘、伤寒等病很有把握,而且对药性方面也很有研究。

后来,他到了北京,曾给乾隆皇帝治好了病。给他官职他不做,给他财物也不要。黄元御说:“我不是为官职和金钱来的,愿为国家治病救人。”他这种苦心钻研医学,为人治病的精神和不图名利的高尚品质,是值得钦佩的。

黄氏医书八种经过十余年的艰苦学习,积极研究,他阅读了古代医书数百种,不但吸取了许多医书的精华,还对这些医书指出了不足的地方。重新解说了几种医书,著有黄氏医书十三种。出版的有《伤寒悬解》、《伤寒说意》、《玉楸药解》等八种,这就是人们常说的《黄氏八种》。这些书很受医学界的欢迎,一直流传到现在。黄元御这些著作,对我国医药科学方面的研究和增强人民的健康,是有一定贡献的。

问题1.说一说黄元御学医的经过情况。

       2.黄元御在研究医学方面取得了哪些成绩?

(选自《历史乡土教材》1958年7月昌邑县教育局编印)

图片

图片

黄元御

黄元御(1705年一1758年)黄元御,城西黄家辛郭人,清朝乾隆年间的名医。生于康熙四十四年,死于乾隆二十三年,享年五十四岁。他性爽志坚,自幼好读。年当三十患眼疾,请医治疗,误用药而损其一目,很伤感,遂发愤学医。由于他热心为人治病,虚心吸取别人的经验,他的医术发展很快。他曾去北京给乾隆皇帝治好了病,皇帝赐官赏金皆不受。他说:“我不是为宫职金钱,愿为国家治病救人。”可以看出他是一个有高尚道德的人。

他经过十余年的苦学和实践,在医术上获得了显著成绩,他不但吸取许多古代医书的精华,而还对某些医书指出不足之处,并加以注释。先出版的有:《伤寒说意》、

《伤寒悬解》、《金匮悬解》、《玉楸药解》、《长沙药解》、《四圣心源》、《四圣悬枢》、《素灵微蕴》八种。这就是人们常说的“黄氏八种”。这些书很受医学界的欢迎,一直流传到现在。

除《黄氏八种》外,尚在南方出版三种。有《素问悬解》、《灵枢悬解》、《难经悬解》。在大力挖掘祖国医学时,又发现黄元御抄本《玉楸堂稿》、《周易悬解》两种。总共著书十三种。

(摘自《昌邑县志(下)》《人物志·大事记》1960年篆修)

黄元御

黄元御(1705-1758),名玉璐,字元御,另字坤载,号研农,别号玉揪子,昌邑县黄家辛戈人。是清朝乾隆年间名医,医术精湛,声望素著,所著《黄氏八种》等医著,至今在国内外广为流传。

元御出身诗书家庭,勤奋好学,颖悟异人,“百家诸子之论,率皆过目冰销,入耳瓦解。”他少负大志,常欲跻身青云,学成旷世之才,为一代名相治国济世。不料30岁时,因患眼疾,为庸医所误,左目失明。五官不正,无路仕进,黄元御于绝望中另辟新径,立志学医。他发愤说:“不为良相济世,亦当为名医济人。”

黄元御首先精心研读《素问》、《灵枢》、《难经》,继而研读《伤寒论》与《金匮玉函经》,他治学态度十分严谨,读书穷本溯源,不惜时间与心血,“杜门谢客,馨心渺虑.…三载而悟”。由于他学习书本知识和前人的经验,不仅能发微探幽,勤奋不倦,且从不囫囵吞枣,拘泥于一孔之见,从而集众人之智,成一家之言,学问深湛,知识宏富。在学医的第六个年头上就颇有见解地写出了他的第一部医著《素灵微蕴》。以后毕其一生,除了行医治病,便是从事医学理论著述。仅记入《清史稿》的就有医书11种,计98卷,凡数十万言。其中《素灵微蕴》、《四圣心源》、《长沙药解》、《伤寒说意》、《玉楸药解》、《伤寒悬解》、《金匮悬解》、《四圣悬解》,习称《黄氏医书八种》。此外,江南等地还流传着《素问悬解》、《灵枢悬解》、《难经悬解》及《瘟疫痘疹》等医著。这些医著,解说前人之莫解,立其独见之明,名冠医林,影响深远。昌邑周围数百里之为医者,不读黄氏医书,自感学识不高,医理欠明,也有不习医者,见其文章精美,读后使人余香满口,争相传阅,引为快事。全国其他地区的从医者得到黄氏医书,亦如获至珍,藏为秘本。黄氏医书不仅在国内深受欢迎,而且已于清末传入日本、朝鲜及南洋各国。

元御一生行医,以救死扶伤为己任,富贵不淫,贫贱不欺。有一次,有3人同来请医,1人坐轿,1人骑驴,1人步行。元御见步行者衣衫槛缕家道贫寒,知道不是十分危重的病情,不会轻易请医。他首先随步行者前往诊治,其次才是骑驴、坐轿者,事后,邑人交口称赞,传为佳话。

1750年,黄元御行医北京,适遇乾隆皇帝病重。太医院与京城名医多方调治无效,帝疴渐沉,百医束手。当时宫中有一宦官为昌邑玉皇庙人,深知元御医术高超,荐于朝廷,遂诏进宫。据传乾隆欲试其医术高低,故虚设一帐,令宫女卧其内,只露一手于帐外,让元御诊脉。诊毕退出,太监请处方,元御道:“龙体凤脉,乃不治之症。”乾隆闻言,心悦诚服,即令御诊。诊后帝问:“朕得何病,应用何方治疗?”元御道:“万岁之病是三分药毒,一分病毒,服二剂先去药毒,一剂去病毒。”果服药三剂而愈,皇帝大喜,封以高官,赐以重金,黄皆坚辞弗受说:“吾非为官为钱,愿为社稷治病救人。”皇帝遂命他在太医院为御医,并赐其楸木棋盘,玉石棋子一副,常与对弈,遂号玉楸子。1751年2月,乾隆帝南巡,黄元御奉诏侍从,随驾武林(杭州),沿途为人治病屡验,著方调药皆神效,皇帝感其学识,亲书御匾“妙悟岐黄”,悬于太医院门首。

图片

图片

黄元御身在朝廷,心忧天下。他一方面为宫廷内穷奢极欲,尔虞我诈的腐败现象而愤慨,一方面为不能拯救天下苍生,难以实现自己“为名医济人”的夙愿而忧郁。最后,终以省亲为由辞返故里,结束了为期四年的御医生活。返乡不久,帝诏回京,元御以病故复命,断然拒绝。此后,他便潜赴苏杭。其后半生多数时间,一直避居江南民间,行医研著,为穷苦百姓治病,声望极高。当时随他学医者甚多,桃李遍苏杭。

黄元御行医治病的理论,受张仲景影响较大。他提出的“扶阳抑阴”以祛病延年和主温重阳的观点,独居医家一宗。他关于《伤寒论》理论的探索,对瘟疫、痘疹发病机理的认识,尤为独创之见解。

1758年,他从江南返里,继续为家乡人民治病,于9月17日在昌邑县南隅村病逝,时年53岁。1924年,乡人仰慕潜德,议请入乡贤祠,并捐金竖碑,颂其功德。碑文曰:“医书八种,遍于宇内,迄今近二百年,神效日彰,举民爱戴。”

黄元御毕生潜心医学,不求闻达,以济世救人为乐事。他秉性清高,不堕流俗,生前曾作《咏风筝》诗一首,以抒其怀,诗曰:

命薄如纸数里该,姻缘全凭一线来;

平生不爱云和雨,惟喜春风抱满怀。

(摘自1987年《昌邑县志》》

(如视侵权,请联系删除)

         作者:宋甲其

读黄元御,学古中医,不走弯路,快速入门

自学仲景,只读黄师,四圣一脉,医家准绳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