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罗氏先祖的艰辛生存——罗炳辉将军家世揭秘(2)

 简心素文 2022-02-05

罗氏先祖的艰辛生存

——罗炳辉将军家世揭秘(2)

钦云希望子孙们以“龙蟠凤逸之志,超鸿蒙、混希夷,而奔走于天下,颖脱而出”。罗紫世从吉水之龙溪腾桥祠堂,与子罗蕴宥、罗蕴宸流离至湖南益州府安化田心村里居。

嘉靖10年,公元1531年,崇江、崇海、崇洋经商遭土匪抢劫逃散,江公南下投戚家军入闽剿倭殉国,海公归田心再徙宝庆府邵阳县大树桩安居置业,洋公至邵阳永西赤水塘灵王山定居。

大清顺治6年,公元1649 年,罗国煜中己丑科举人,任双流县令,搏匪治道有功,擢升涪州知州,顺治15年,公元1658年病辞回家,耕种诵读,置商贸易。同年夏,清廷出兵屠攻黔滇,湖南战火惨烈,罗国煜再率族众迁移西蜀,途艰匪悍,饥寒病弱,经隆昌60馀人仅剩40丁口。罗国煜居隆昌老屋基陈家塘,罗国焕居庆府圣天坝,至今族繁人昌,名望渐显。

清雍正4年,公元1726年,蜀行改土归流,干戈又起,哀声连天。罗天明眼见兵匪恶煞,恣意抢劫,骨肉分离,率族迁徙镇雄迤东戈魁(今彝良县)。至下北长庆里一甲之两河乡,见此峰峦起伏,南驰苍梧,北挟紫雁,四会五达,羡其山水清丽,地腴泉甘,出银置福地荆林里聚族而居。罗天旭至大关厅盐井渡艾蒿里竹林沟,世笃雍睦。

遥想迁徙路途的艰辛,仿佛从岁月那边飘来了轻轻的吟哦、哀叹之声。一支长长的人流,从480多年前,骑着毛驴,赶着驮马,他们跨越了明清的烟尘……人流中有来自川、黔、湘、陕、粤等地的达官显贵,豪绅仕女,苦力脚夫,更为凄惨的是那些冻饿哀嚎的哭声,他们企盼的乐土在哪里!

其中,尤以那些勇敢的开拓者,为了避乱和生存,他们蔑视险阻,鄙夷艰辛。尽管脚下是岩石,前面是荆棘;尽管寒风冽冽,冷雨浸浸;尽管战火惨烈,哀声连天;尽管天灾与人祸齐降,导演出一幕幕令人伤感的悲剧……这一切都无法阻挡罗氏先祖寻觅的步伐,这种意志,这种精神,这种魅力,令人震撼!

在家族的迁徙中,罗氏先祖中的一些人死于战争,死于疾病,死于饥饿,他们没有留下遗骸,甚至没有留下名字。在迁徙的征途上,他们或化作青山,或化作河流,或化作风雨过后的每一道彩虹。

这是彝良县阿都一个清道光25年(公元1845年)的普通墓葬,墓主罗凤鳌就是罗炳辉将军的第69世先祖。按照清朝的礼制,当时的石匠们在墓碑上刻下“皇清待赠故显考罗公讳凤鳌老大人之灵墓前神位”和祖藉湖南道宝庆府邵阳县西永城一都地名大树桩,移居四川叙州府隆昌县老屋基陈家塘……镇雄州下北长庆里一甲两河口生长人世,阳命生于乾隆戊子年9月20日午时……的碑文,墓的两侧埋着罗炳辉将军的父母。

从碑上记载的罗凤鳌的生辰和罗守清的生辰来推算,中间间隔90多年,按当时罗家的婚史和家境来看应有四代人,那么这几代人又在哪里,他们的墓葬在什么地方呢?让我们顺着这一线索去揭开这个谜底吧!(未完待续)

作者:罗晋华

◆罗晋华:两千多年的繁衍迁徙——罗炳辉将军家世揭秘(1)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