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新型"鱼瘟"——以"红嘴烂嘴"为主要症状的"新病"种:鱼类溃疡性烂身病

 水花鱼刘文俊 2022-02-05

深知养殖从业不易,共谋水产行业繁荣。水产实践人士,共谋渔业繁荣!专注水产,深耕养鱼第一线不误导不夸大不炒作不标题党用养殖人的语境,让你在短时间内享用一份精品!


"水花鱼"公众号后续内容将集中于以下公众号发送,敬请关注"养鱼第一线"!


新"鱼瘟":溃疡性红嘴烂身病
瘦身鱼养殖现状问题及关键技术

简析鱼类“白露瘟”及防控
简析鳃霉病及其防控建议
疑难杂症鱼病:鱼类败血症
鱼塘泡沫的产生原理及应对

蓝藻的前世今生和来龙去脉

水锈发生原理及其应对办法

水产渔用十四种杀虫药驱虫剂

渔药中毒(或投毒)及其解救措施

鲫鱼出血型暴发性鱼病的治疗

预测鱼类可能浮头及解救措施

水产投入品要正确认识理解运用

说一下工厂化和循环水养殖

使用生物制剂调水缺氧时不用

科学增氧与开机增氧十八原则

水产养殖与施肥方法与技巧

水体四个常用指标及调合方法

鱼类赤皮病(受伤病)的诊治防控

养殖行业“智商税”套路多!

分析鱼在水面跳跃不安的原因

增氧机的应用数据及其配置安装

鱼类厌食或者食欲不振原因分析
鱼不耐运输的原因分析及其应对

清塘消毒:清塘方式和清塘药剂

鱼身上红斑:最难对付的锚头蚤

2020年2月中下旬,正当新冠疫情暴发之际,最先是江浙地区开始发生以"红嘴烂身"为主要症状的鲫鱼"新病"种,因为当时钟南山院士碰巧说了"粪便也是传染源",让人们认为有些鱼塘受了粪肥感染,当时还以为是鱼类也感染了新冠病毒,但最后经多方求证:鱼类的细胞没有与人类细胞相同的受体鱼没有肺,不可能感染新冠肺炎病毒


一、鱼类发生不明原因的"红头红嘴"溃疡症状

发生红嘴烂身的鱼主要发生于冬春低温时节,以鲫鱼为主要发病鱼种,草鱼、鲤鱼有发病但不严重。之后至今,该病在各地流行开来,且时长至久治不愈,有些地区水产损失惨重,关键是目前还不清楚主要病因且没有很好的治疗方案

养殖鲫鱼发生的以嘴巴发红、体表发炎、红肿、出血,以及外表腐皮、烂肉为典型症状的鱼病,据报道,当年经江苏省水生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实验室病原分离鉴定为锦鲤疱疹病毒、鲫疱疹病毒、鲤春病毒血症病毒阴性,维氏气单胞菌阳性,该菌为近几年流行性细菌性疾病的主要病原之一。作者将病鱼送交西南大学(朱成科副教授)和重庆文理学院(孙翰昌教授)病原测试,至少能确认的是:除了有大量的车轮虫外,主要是温和气单胞菌,至于是否还有病毒因素,目前正在分离鉴定之中。

(视频1:鲫鱼红嘴烂身病:鱼嘴充血,鼓眼等症状)

二、新型"鱼瘟"——鱼类溃疡性红嘴烂身病

鱼类溃疡性红嘴烂身病,单从外表看,很像赤皮和水霉的综合症状但不同的是,虽有表皮损伤,主要症状是红嘴、烂嘴、烂身最明显无论是经过运输或者转塘的还是原塘养殖的鱼,都有发生,但以经过运输或者转塘的鱼发病为主,具有较强传染性,当塘里加入外塘(经过运输或者转塘)鱼发病后,塘里原有的鱼也容易受感染;最初是零星死鱼,很容易让人麻痹大意到最后死鱼量大增,甚至导致绝塘,顽固且难治发病和死鱼时间可达两月之久。

西南渔业网和有关业内人士(包括养殖业者、执业渔医、水产教学者)对该种病情进行探索性诊断和治疗,结合已有文献资料和现实鱼病症状,我们将该类"红嘴烂身"的鱼病称为溃疡性红嘴烂身病或称溃疡性烂身病,又称鱼类溃疡病,简称"烂身病"。有人称为"越冬综合症"很不恰当,鱼在冬天发病的情况很多,用"综合症"概念宽泛不足以说明问题。

溃疡性红嘴烂身病,主要发病水温在20℃以下,从头年的11月起到第二年的3月是该病的流行期

三、主要症状

患病病鱼反应迟缓,食欲减退。本病的明显症状是烂嘴、烂头、烂身,伴有受伤赤皮症状;病鱼鱼体发生腐身溃烂,体表和鳃丝粘液很多且稠滑;体表病灶部位红肿、充血发炎;局部鳞片成团块充血状,鳞片脱落、溃烂;伴有局部的竖鳞病症状,鳞立充血。

(溃疡病,图源网络)

鱼嘴及周边充血溃烂,下颌有充血现象;鱼眼突鼓;鳃丝肿胀,有鳃霉病状;尾柄出血或竖鳞严重,鳍条基部充血或出血,部分鳍条腐蚀;内脏破脆。

显微镜下观察,濒死的病鱼鳃部、体表上有大量的车轮虫(为主)、指环虫、斜管虫寄生。在两年的发病之中都有寄生虫大量发生,说明寄生虫也许是一个重要诱因

四、病理分析

如果单从症状来看,很容易认为是受伤后鱼类出现的赤皮水霉并发症,但没有捕过鱼的塘口也会发病(只不过占比很少),而且有些鱼到死的时候也没有水霉寄生。从这些情况来看,这与赤皮水霉并发症有着很大的区别。另外,该病有常见的鼓眼、受伤、出血和竖鳞等症状,与传统意义上的鲫鱼出血病和竖鳞病相似有明显区别

(草鱼也有发病,图源网络)

如果常规的病理分析,池底聚污或者水质恶化也许是发病源头之一,整个越冬长达两三月之久,但冬天少有投料,鱼的活动减弱,底质和水质的影响有但应该不大,因为重新清塘加水放鱼后也会发病

五、防控措施

在我们经历该病发生的两年时间中,采取多种防治办法,使用了很多值得信赖的厂家鱼药,但效果均不好。最后经过调整思路,筛选优化措施,最后达到了一定的救治效果,但都不尽人意,目前仍在探索之中。下面将我们采取的一些有效的防控方法分享如下,仅供大家参考。

(病鱼"鼓眼、红嘴、鳃上粘液厚重"症状明显)

1.杀虫

该病发生的两年时间中,均从濒死的鱼鳃上镜检有大量的车轮虫(为主)、指环虫、斜管虫寄生。体表和鳃丝粘液很多且稠滑,我们分析就是有大量寄生虫侵袭体表和鳃丝刺激鱼体而形成。所以先杀虫是首要工作,使用普通的杀虫药全池泼洒,主要是针对鱼鳃、体表上的车轮虫、指环虫、斜管虫等虫害将其杀灭。

2.头孢类药物

据资料可知:头孢类药物可以用于鱼类暴发性出血病、肠炎病、烂鳃病、烂尾病、弧菌病、爱德华菌病、细菌性败血症,白头白嘴病,白皮病,腐皮病等细菌性疾病。

(我们用的头孢类药,为避有广告之嫌,仅截图以示)

我们选用的头孢药物主要成份是头孢噻呋、舒巴坦钠、大黄、玄明粉的复方药剂,200克粉剂装。每亩水深1米用100克(2两)充分溶解后全池泼洒,或者每公斤(2斤)饲料添加200克(4两)搅拌均匀后投喂,连续用药3-4天。

3.纳米银药物

据资料可知:纳米银具有超强渗透性,强大的抑制细菌(诺卡、杆菌类、肠炎类等)、病毒(虹彩病毒、出血病、白斑病、各类杆状病毒、传染性组织坏死病毒等)、真菌、弧菌、疱疹等功能,彻底清除水体常见的弧菌、真菌、霉菌、顽固耐药菌。

(我们用的纳米银类药,为避有广告之嫌,仅截图以示)

我们选用的纳米银药物主要成份是银离子消毒剂,乙醇,表面活性剂的复方组药,200毫升瓶装。每亩水面水深1米用50毫升,加水稀释后全池泼洒,每天1次,连用3-4天。

(鲫鱼:烂身,体表粘液稠滑)

4.用药方法

对于该病的施治,必须疗程治疗。即:先用杀虫剂泼洒一次(一天);再使用头孢类药物和纳米银药物,两种药物可以单独连用两次(两天,共四天),也可以两药联合用药,将两种药物混合加水,待充分溶解后全池泼洒,连用三至四天。有条件的即在鱼可以吃料时用头孢类药物拌料内服更好。

5.治疗疗程

采用的治疗策略是“杀虫药+头孢类药物+纳米银药物”的联合治疗方法,整个疗程以五天为宜,即:第1天杀虫,然后是头孢类药物和纳米银药物联合治疗,至少两天(次)以上,或者单独用药各两天(次)

六、药理分析

使用“杀虫药+头孢类药物+纳米银药物”联合疗程治疗,取得一定的疗效。我们对此的理解分析是:平时养鱼用药大多用的是氯、溴、醛等制剂,基本上都是市面上常见的杀菌药,不是这些药物不行,是因为用久了鱼体会产生一定的抗药性,变相的就影响了药物的有效性。当我们改用头孢类以及纳米银这些全新的药物时,可能就有“打生”的因素在里面,老病菌遇到新药物,其疗效提升也是必然。


(病鱼"鼓眼、红嘴"症状明显)

我们选用的头孢类药物,其主要成份头孢噻呋是第三代动物专用头孢菌素,国家二类兽药,具有广谱高效杀菌作用,对革兰氏阴性、阳性、包括B-内酰胺霉菌株均有强效。主要通过阻断黏膜肽链的交叉链接,破坏细胞壁,杀灭细菌,体内血药浓度可持续72小时,不易产生抗药性,是目前杀菌力最强的药物之一。

我们选用的的纳米银药物,可以迅速深入透析感染组织抑菌消炎,快速修复创伤组织,促进细胞再生,具有高效、无毒、无副作用、无腐蚀性、无残留、使用安全等特点。

(视频2:鲫鱼红嘴烂身病:鱼嘴及体表充血,鼓眼、竖鳞、鳃丝粘液很重等症状)

七、注意事项

溃疡病本身是鱼类易患的一种细菌性疾病,根据我们对于治疗鲫鱼暴发性疾病的实践,提示有一个现象不容忽视:就是不能加水、换水、捕鱼,更不能有缺氧发生,有未发病的鱼塘在加水后就开始发病,其原因现仍未知。

(鱼的肝脏破脆化,孙翰昌供图))

在上述鱼病防治过程中,有水质不好的情况时可以结合"底改"操作,在治疗完结后,再使用生石灰水泼洒以及进行调水操作,对巩固疗效很有好处。

总之,从最后施治的效果来看,溃疡性红嘴烂身病应该是一种细菌性的传染性鱼病。

另请参阅:
说一下差点被谣传成“鱼类感染新冠病毒”的红嘴烂身鱼病---新型"鱼瘟":鱼类溃疡性红嘴烂身病(附视频)

鲫鱼出血型暴发性鱼病(鲫鱼暴发性出血病)的治疗:鲫鱼"鳃出血"或者"大红鳃"病以及鲫鱼其它病种可以参照治疗

请其他媒体和公众号尊重本号原创或者本号文章首发的辛劳!转载请注明出处!署名"水花鱼"或留言申请白名单授权转载即可。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