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病例分享】房颤的中医辨证治疗

 美想随 2022-02-06
病例回顾 

患者陈某,女,77岁,以“心慌胸闷3月余,加重1周”为主诉于201647日入院。3月前诊断“冠心病、慢性心功能不全 心功能III级,心律失常 持续房颤”,平素维持“华法林3.125mg qod”,门诊监测INR1周前劳累加重。入院查体:端坐位,心率128/分,律绝对不齐,双下肢中度指陷性水肿,舌质淡暗瘀斑,苔薄白,脉沉细结代。入院BNP 2659 pg/ml。诊断:心悸 气虚血瘀。治疗给予补气活瘀、健脾利水,方选血府逐淤汤加减,每日1剂。入院第10天患者房颤终止,活动耐力明显增加,仍活动后胸闷,加重补气药物,患者稳定为窦性心律,能耐受日常起居,住院3周出院。随访3月,未再发作房颤,能耐受简单家务劳动

图片

图片

图片

心悸的病名,首见于《金匮要略》和《伤寒论》,称之为心动悸心下悸心中悸惊悸等。清代《医林改错》重视瘀血内阻导致心悸怔忡,记载了用血府逐瘀汤每多获效。《医林改错·血府逐瘀汤所治之症目》:“心跳心慌,用归脾安神等方不效,用此方(血府逐淤汤)百发百中。”

本例患者详辩证,效古方,效如桴鼓,可见古人治医,精诚为本,诚不欺我。中医理论精妙之处,可见一斑。

供稿:中医科  翟丽娜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