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荀子的逻辑思想,对中国哲学认识论有重要影响,也完善了墨子观念

 炫叶楓雪 2022-02-06

开篇思考:

在中国哲学史的发展中,做过最大贡献的就是荀子的逻辑思想,他的思想不仅对中国哲学认识论产生重要影响,也对墨子的观念有所影响,荀子的逻辑思想到底是什么思想呢?

荀子逻辑思想对中国逻辑史,也对中国哲学史的发展都有着重要的贡献

荀子逻辑思想不仅对中国逻辑史,有重要的理论贡献,也对中国哲学史的发展有着重要的贡献。荀子逻辑将孔子正名思想的范围扩大。韩愈评价荀子为大醇而小疵;宋明理学兴起仁义德政之发扬,法制之受到鄙薄,荀子思想中有隆礼重法的内容,所以荀子思想备受宋儒贬斥。

荀子对社会上层建筑领域里的名称提出的正名方法,是由统治阶级制定名称,荀子的正名思想作为衔接性恶论的本体论,与隆礼重法政治主张的中间环节,同样具有这种综合性和复杂性。

荀子

荀子的正名思想在形成儒家内部的分歧之所以被忽视,是因为荀子之后儒家正名思想的作用范围,与孔子所倡导的正名思想的作用该范围一致,都是对社会上层建筑领域里的名称的探讨,局限在政治伦理的狭隘范围之内,很少有人像荀子那样用逻辑方法,去区别人的名分与具体实物名称的不同,并将孔子正名的思想扩展到逻辑视野中去。

所以荀子逻辑对儒家正名思想发展意义深远。荀子的正名理论不仅是逻辑,与政治伦理相结合的产物,同时也是丰富内容、系统化的理论。

首先,荀子的正名是逻辑与政治伦理相结合的理论,荀子的正名是继承了孔子正名的政治伦理思想方面的内容与意义,进而融入逻辑思想的理论。

孔子

荀子则与孔子的模式不同,是一种既内在又外在的交互模式

孔子正名思想是纯粹的政治伦理,是一种以情感为基础建立起来的政治伦理思想;荀子的正名思想则既是政治伦理,又加入了逻辑的思想。

荀子正名的政治目的是为了名贵贱,但名贵贱与别同异无法分开,甚至别同异为明贵贱的基础,也就是说物的逻辑思想是人的政治名分的基础或依据。

荀子认为,由于实物的名的混淆导致了政治名分的混乱;而物的名实的混乱,也是由于圣王的殒殁导致的。荀子的正名思想理论,一方面坚守了孔子的政治伦理思想的宗旨,另一方面又将物之名实的逻辑引入其中——名实的逻辑是政治伦理的基础;圣王的政治伦理原则是名实逻辑的依据——于是形成政治伦理与逻辑相结合的正名思想理论。

儒家

荀子的正名思想是具有丰富内容、系统化的理论。孔子的正名思想较为零散,虽然提出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秩序,却没有说明名与实应具有何种内在关系。因此,这里孔子的名与实只是一种名与名的关系。

孔子这种名与名的关系,实际变为仁与礼之间的关系:是以一种仁的情感内核为基础,与此情感内核化作的客观的礼形成互动,并以此内外相互交织的动态模式来规约人的行为。

荀子则与孔子的模式不同,是一种既内在又外在的交互模式:荀子既有客观的外物实体作为的礼乐制度的基础,也有着人的主观批判标准,并由此主客观的交互形成了正名的思想体系。

荀子思想

荀子的逻辑思想对中国哲学人性论的影响,也是很大的

荀子正名的思想体系主要以名、辞、辩说为基础,其中名为核心,辞与辩说为相辅。荀子的正名思想由物的逻辑进入人的逻辑,又由人的逻辑返归物的逻辑,由此形成了具有双向互动的名、辞、说辩的体系。

而这无疑是孔子正名思想内容的扩充,及思想的系统化理论化。因此,荀子扩大了孔子正名思想的范围,将名实的思想深入到物的范围,将人与物之间形成了双向互动。

荀子的逻辑思想影响了中国哲学认识论的发展,历史地看,由于孔子正名是在以仁为核心的伦理基础上开展的,而缺少对于名的逻辑思想,荀子则发展了孔子名的思想,把单纯的伦理政治范围内的名也带入了逻辑之域。

荀子正名的思想

由于,荀子名实关系之探讨涉及到了对具体实物的讨论,因此荀子产生唯物的认识论思想,而唯物的认识思想则必然导致人性不可能本善,如果人性本善,便无法将人名分与外物的名连成一片,失却了对新名的约束力,也就是说,对后王之成名即旧名的因循与新名之间发生断裂。

为了弥合这个断裂,荀子果断抛弃生而知之的圣人思想,而认为人需要伪也就是通过有为地不断努力学习,才能够至善成圣,而并不是天生即善而不假学习就能够成圣,所以荀子提出了人性恶的理论思想,这无疑与中国人性论中人性善的向度不同,即为中国人性论提供了新的向度。

而人性恶这样对人性的理解,不仅与荀子逻辑思想密切相关,甚至可以说,荀子名实相符的理论,是导致了荀子的性恶论的主要原因,所以荀子的逻辑思想对中国哲学人性论的影响,也是很大的。

性恶论

荀子逻辑思想的展开,弥补了中国认识论中以唯心为主的不足

荀子名的逻辑思想的产生,是由于社会巨变产生大量了新生事物,而由此新生事物的发展,导致旧名因袭与新名创制二者产生问题。由于创制新名,荀子提出了正名逻辑思想,又因为名实之辩思潮的开展,荀子在考虑名的逻辑思想时,提出了缘天官的认识论,并作为制新名的根据。

也正因为有了缘天官这具有唯物色彩的认识论,荀子才能展开其名、辞、辩说的逻辑思想。不仅缘天官对荀子逻辑思想地位很重要,在对中国古代认识论的发展进程的影响,也十分的重要。

在荀子之前中国的认识论,譬如孔子、孟子的认识论多半带有唯心色彩。孔子的生而知之和孟子的天下万物皆备于我,都是以唯心的角度来认识万物。

孟子

荀子为了提出名实相符的逻辑思想,因此详细系统地描述了认识的发生、过程以及开展;他认为人对外物的认识要有充分的依据,即不可恣意地认虚为实,而是要符合五官的感觉经验。

同时,荀子从社会的角度谈论了五官,他认为个人所用五官看到的事物虽然也是真实的,但可能会有失偏颇,所以还需要社会共同体——众人对同一事物的认可。

由于荀子逻辑思想的展开,从而缘天官的唯物的认识论的出现,这无疑发展出了,与中国以唯心认识论为主的不同的方向与角度,弥补了中国认识论中以唯心为主的不足,在中国哲学唯物认识论的发展史中,作出了卓越贡献。

荀子逻辑思想

结尾:荀子逻辑思想发展了墨子观点,补充了墨子对于名方面的不足

荀子的逻辑思想对中国哲学认识论产生重要影响,具体而言,由于唯物的认识论,荀子不仅对墨、名两家逻辑进行了发展,也从逻辑的角度发展了墨、名两家的方法论。荀子逻辑批判地发展了墨子与公孙龙的逻辑思想。

荀子发展了墨子取名于实、以名举实的重要观点,补充了墨子对于名方面的不足,提出约定俗成的重要观点;荀子发展了公孙龙位其所位的逻辑思想,将抽象的名与具体的物相符,形成了制名以指实的理论。

不仅如此,荀子还提出了同则同之,异则异之、名无固实,约之以命的重要方法论,弥补了墨子三表法重实而轻名,公孙龙位其所位重视概念而轻视实物的方法,将名与实两方面连接起来。从逻辑的观点看,是发展了墨、名的逻辑思想,而从哲学的观点看,则是发展了人对外在事物理解认识的方法论原则,这对中国哲学影响意义深远。

参考内容来源:《荀子》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