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人生最常见的8种循环

 莉莉说吧 2022-02-06

下面我列出人生最常见的8种循环,有增长引擎,也有死亡螺旋


4种增长引擎


1.好习惯


仔细观察,所谓好习惯,本质就是那些能自增强的正循环的行为。比如,持续学习的习惯,是“学习——成长——增值——学习”的循环;坚持锻炼的习惯,是“锻炼——精力充沛——锻炼”的循环;与人为善的习惯,是“善意——回报——善意”的循环。


鉴别一个习惯好不好,只需要看它是否能够形成正循环闭环。


到底是焦虑型学习还是有所成长?关键是学习能否“增值”形成闭环;到底是“作”还是锻炼?关键看是否构成“锻炼——精力充沛——锻炼”的闭环。很多白领平时不锻炼,周六、周日狂虐拉练,往往会把自己弄伤,其实这是训练过度。这样看来,那种“输血式”的助人,不是真的想帮人,只是求认同罢了。


2.从兴趣培养到能力养成


因为对一件事感兴趣,投入足够多时间练习,提升了能力;因为能力提高,所以更好兑现了价值;因为有所回报,所以更加感兴趣;一个爱好逐渐养成了能力,甚至成为职业。这个模型叫作“职业生涯三叶草”。


3.快速学习的知识IPO


通过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和输出产品,把自己的思考结果向外输出,从而吸引更多重要的问题输入,形成一个循环。所有伟大的知识工作者都在跑通这个循环。

彼得·德鲁克的生产模式是:
用咨询驱动,用讲课整合,用写作产品化。


4.企业管理中的“信——任”循环


因为对某个人有信心,所以授权、委任;对方因为获得委任和授权,拥有更多的机会,产生更大的信心。当然,信任要以制度为底线,否则就变成了放任;信任也要以目标为高线,这样就会进一步变成责任。

                        “信——任”循环

4种死亡螺旋


1.穷者越穷


贫穷是一种心态,穷者越穷就是一个典型的死亡螺旋。


忙——乱——忙
稀缺——没有资源想长远的事——稀缺
物质匮乏——诱惑多——自控力消耗——物质匮乏


如果不能打断这个循环,你也许会一直穷下去。最好的方式是先停下来,控制住混乱场面,然后引入资源思考、学习和规划,建立起另一个正循环来抵消负循环。


引入一些导师、咨询师帮助你思考也是好方法。总之,你要用一条“想未来——高收益”的小循环抵消这个穷困循环。


2.投入不足


很多企业面临这样的问题:利润下降导致研发投入不够,研发投入不足让竞争力进一步下降,与此同时公司还不敢停,因为养着很多工人和厂房,一旦停大家都得挨饿,就像坐在火山口上,惶惶不可终日。


企业这个时候应该尽快谋求转型。个人一旦陷入这样的死循环,最好的方式是找到脱困的机会,借钱重新学习一门技能,或者换一个高价值的工作。


如果没法整体转型,聚焦在一个点上会更加有机会。有些家庭选择集中力量培养一个孩子——老大守在家里,老二出去打工,让老三有机会出人头地;有些地方的民风则是一个家族甚至整个村庄供养最有出息的孩子,都是一种明智的解决方式。企业则可以选择让某一个产品持续迭代。


3.工作狂循环


工作狂和热爱工作的最大区别是,工作狂需要工作,而热爱工作的人热爱工作。就好比瘾君子需要毒品,而不是热爱毒品一样。


工作狂——家庭投入少——家庭没成就感——工作狂


这是个负增强回路。很多职场人在公司很忙,对家里投入少,一段时间后,家人都对他有怨言。虽然说家庭很重要,但要顶着家人的怨气融入家庭,并不是件容易事,于是下意识地就选择少回家。家人怨气因而更大,导致他回家次数越来越少。很多人是被逼成工作狂的。如果你们家有个工作狂,记得要双方一起努力。


4.做自己


求认同——找不到自己——求认同


一定要说说这个死循环——在这个满世界都在比赛谁更自我的时代,“秀出自我”是一种毒。


很多“找自己”的人,不管是找梦想还是找天赋,内心的诉求是“求认同”。越是求认同,注意力就越放在外界的关注、外界的高手上,也就越难找到自己的天赋、梦想和激情。这也让他们越来越焦虑。


其实,你怎么可能通过讨好别人来做自己呢?与他人攀比是永无宁日、绝无胜算的自我恐怖主义。


停止这种循环的方式是把一部分注意力放回到自己的身上,关注自己的需求和优势,在方式方面借鉴,在步调方面有自己的洞见。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