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张晓丽:“主题阅读”背景下小学语文“读写联动”教学策略研究

 昵称15221501 2022-02-06

知网加急:《中小学教育》21年12月刊 

“主题阅读”背景下小学语文“读写联动”教学策略研究

            张晓丽   山东省滨州市沾化区第一实验小学  256800

摘要:义务教育新课程标准对小学生的阅读能力发展提出了明确要求,而要促进阅读教学目标的落实,让学生在阅读的“输入”与写作的“输出”之间实现平衡,教师应积极探索读写结合教学模式,为学生语文素养的发展创造条件,在语文的阅读教学中将读写结合,提高学生的阅读与写作水平。本文探究了小学语文主题阅读中读写联动的相应教学策略,以期促进学生语文素养发展。

关键词:小学语文;主题阅读;读写联动;策略探究

引言:所谓的主题教学,即在将教材中的课内阅读教学任务完成以后,教师再为学生提供和课内阅读具有密切关联的文本材料,引导学生结合主题实现对阅读的拓展。主题阅读中实现读写联动,是对零散内容所做的改进,将阅读的知识进行迁移,不仅有利于学生创新思维的开发与拓展,对于其学科素养的培养与提升同样具有积极意义。

一、读写联动在小学语文主题阅读应用上遇到的问题

(一)读写结合缺乏合理导入,难以实现有效的教学训练

阅读与写作的融合过程是自然而巧妙的,教师在教学指导中既需要结合文本内容,启发学生的阅读灵感,强化学生对文本的理解,还需要设计读写结合的切入点,让学生自然而然地完成“倾吐”的过程。但是,从小学阅读课程教学实际来看,一些教师侧重于对文本知识的讲解,缺乏从语言表达层面对学生的启发和鼓励,导致学生的阅读视野局限在文本上,难以从写作层面进行主动思考。此外,读写结合的切入点过于生硬,使得学生无法从阅读中获得丰富的启示,从而影响了阅读效果。

(二)学生阅读视野狭隘,读写结合缺乏深度

在应试教育背景下,依然有许多教学观念在思想认识层面无法做出调整和转变,使得阅读教学指导缺乏效率。从目前小学生的主题阅读情况来看,阅读书籍单一、阅读方法僵化、阅读中只读不写、光说不写,写作内容表面化、形式化的问题十分普遍,因此,教师需要在主题阅读指导中引导学生建构读写结合过程。

二、小学语文主题阅读读写联动教学策略

(一)造出良好的主题阅读氛围

因为小学生的年龄较小,其思维能力、思考能力与理解能力都是有着局限性的。所以,在其阅读的过程中很难能够同时开展写作训练。大部分学生都会觉得阅读与写作是两个不同的学习任务,无法同时完成,产生这种想法的根本原因即为学生尚未掌握科学、有效的学习方法与学习技巧。所以,为了改变现状,为了培养学生的读写能力,在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准确地把握阅读与写作的重要关联,高效地开展写作训练,充分发挥个人的指导作用与榜样作用。教师要将关于主题阅读的个人想法进行分享,并且要引导学生大胆地表达个人的内心想法与见解,然后教师再为学生讲解写作要领,更好地吸引学生的关注。例如,在早晨的课前时间指导学生将零散的时间高效地利用起来,认真地阅读文本资料。并且教师也要向学生分享个人比较喜爱的优秀书籍,亦师亦友,帮助学生了解阅读目标,提升阅读效率。在此基础上有效地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培养学生的文字鉴赏能力,进而为读写联动发挥良好的基础性作用。

(二)转变思想认知,明确读写联动的教学要求

小学阶段的语文课堂主题阅读教学过程当中,教师首先要注重自身的思想认知,改变自身的教学模式,教师应坚持学生主体地位,深入认识学生在读写结合中的发展需要,转变传统教学模式中对教与学关系的认识,并探索符合学生发展的教学要求。

第一,关注小学生的情感发展需要,在读写结合中融入趣味教学思想。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发展也成为新课程教学培养目标的重要内容。在读写结合中,教师从学生感兴趣的“点”出发带领学生阅读,启发学生写作,能够有效调动学生的积极心理,提升学生学习、表达的动力,并提高对读写结合的有效参与。

第二,关注小学生的层次化发展,设计差异化的教学指导策略。在读写结合中学生表现出的个性需要教师给予充分的保护。例如在设计仿写任务的过程中,教师需要结合学生语言积累、创新意识、学习兴趣等设计不同难度的写作任务,引导各层次学生平等参与,并在各自的训练范围内获得相对发展空间。

(三)强调循序渐进地引导,激发学生的创新品质

第一,利用文本中的“留白”鼓励学生在补充中创新表达。一些经典文章在表达中,采用“无声胜有声”的方法,设计“留白”,留给读者无尽的想象空间。教师可以通过关键句、情节、结尾等设计补白任务,要求学生结合自己的想法对文章再创造,从而提升学生的创新表达效果。例如在阅读《去年的树》之后,教师从小鸟寻找大树这一情节切入,引导学生进行补白,说一说小鸟在寻找大树的过程中都在想些什么,并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

第二,强调阅读的拓展迁移,引导学生在模仿中完成创新,并展现学生的独创精神,提升创新表达能力。第三,利用文本的改写续写,激发学生的想象与创造。例如在学习《暮江吟》《题西林壁》等诗词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朗读展现其中的意境,并将其改写成现代散文,并加入自己的想法,通过自己的理解续写文本,进而在想象与表达中实现读写联动。

(四)帮助学生养成记录读书笔记的习惯

读书笔记的有效运用,可以使学生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高效地完成学习任务,准确地把握主题的核心思想,了解文本的内容,积累阅读方法。因此,教师要组织学生开展笔记式阅读,使得学生在阅读时能够同时记录阅读笔记,对一些优美的词句进行认真、反复地阅读,并且记录下来,将个人的感受也记录上去,写读后感,与其他同学进行分享,这样一来,就能够达到读写联动的目的。在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引导学生发散个人的思维,选择使用个人比较适合、喜爱的方法,做读书笔记。这样一来才不会使得学生的思维受到限制,有效地拓展学生的思维,并且使学生可以将感情转移到写作中,充分达到以读代写的目的。

三、结束语

总之,在小学语文阅读实践中,教师应重视读与写的结合,善于发现学生在读写结合中的种种不良表现,及时转变思想认知,把握教学切入点,创新教学模式,引导学生拓展学习,进而让学生在读与写相互融合的过程中,实现全面而深入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刘璐. 构建读写互动的小学语文教学体系——“主题阅读,随笔习作”校本课程的探索与实践[J]. 小学生作文辅导(上旬),2020(02):88.

[2]王伟,李媛媛. 以读代写,心“动”诱导词“发”——“主题阅读”背景下,小学语文“读写联动”教学策略[J]. 小学教学研究,2020(21):6-8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