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孙军:新课改思想下初中生厌学情绪的的心理矫治对策

 昵称15221501 2022-02-06

知网:《比较教育研究》2112月刊

       新课改思想下初中生厌学情绪的的心理矫治对策

湖北省恩施市白杨坪镇初级中学  孙军   邮编:445000

      摘 要:新课改你练强调师生和谐共融,构建开放民主的现代教学课堂,这种课堂要求教师面向全体学生因材施教,因学行导,这就要求教师要充分了解学情,而徐盛的厌学情绪是教师应该高度重视的学情问题。厌学问题在中学生中广泛存在,已经严重阻碍了中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本文主要从中学生自身因素、家庭因素、学校因素、社会因素等方面阐述了中学生厌学的原因和心理方面的矫治对策。重申教育中家庭教育的不可或缺性。

     关键词:新课程改革   初中生 家庭教育 心理辅导    心理矫治

     新一代中学生独生子女较多,生活条件优越,不劳而获,享受生活,不知道创造社会财富的艰辛。不愿吃苦、害怕吃苦的现象严重,近年来,高中生厌学现象日趋严重。很多初中生存在不同程度的厌学心理。孩子厌学已成为家长、老师十分担忧和头痛的问题。厌学的表现:厌学学生的主要特征是对学习生活失去兴趣、产生厌倦情绪。其表现分类来说大致有:一是心智活动差,对各学科失去学习兴趣,在学习活动中,完全处于消极被动状态;二是从学习兴趣、动机、情感、意志等方面,随意性和多变性大;三是非智力因素影响,因不努力学习致使学习成绩差又毫不在乎,混日子、等文凭,形成恶性循环。厌学学生爱寻找别的途径实现所谓的自我价值,在学校生活中具有一定的破坏性。

     一、当前中学生厌学心理产生的各种原因分析

    对当前初青少年尤其是中学生群体出现明显厌学问题的原因进行细化解读,发现青少年厌学心理的出现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其中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是影响青少年出现厌学问题的重要因素。从社会教育角度看,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复杂的西方文化进入到我国,对正处于成长时期中学生的思想认识、人生观和价值观等造成冲击,部分中学生对学习产生错误的认识,对学业重要性的认识日渐弱化,导致学生学习兴趣下降;移动网络的普及使中学生对移动网络产生了依赖心理,中学生在手机移动网络中浪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并且形成了严重的网瘾,会对中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产生消极影响。同时,在社会教育方面,教师并未指导学生如何应对不良社会思想和文化的侵蚀,导致他们抵御社会不良信息的能力偏低,也会制约中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所以针对社会教育功能弱化的情况,在实施心理辅导的过程中要综合分析社会教育影响因素,制定科学合理的心理辅导方案。从家庭教育角度进行分析,家庭教育科学性不足的问题也会导致中学生对学习产生抵触心理,影响中学生的学习和成长。对农村中学生家庭情况进行分析,发现一方面,农村青少年家庭中单身家庭不断增多,而单身家庭的孩子往往无法在亲少年阶段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甚至部分青少年受到叛逆心理的影响出现了厌学心理,限制中学生的成长。同时,中学生父母自身文化素质偏低,在家庭教育中往往以强制性的管理为主,极易引发中学生逆反心理,导致青少年出现学习心理障碍,不利于青少年良好学习兴趣的培养。所以结合社会和家庭教育情况,在全面分析青少年成长需求的基础上,要对青少年实施有效的心理辅导,保证青少年可以正确看待学习活动,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主动参与到学习实践探索中,为中学生的未来发展提供有效的支持和保障。归纳起来有四大因素:       

     1.学生自身的因素。动机缺失是导致厌学的重要原因。其中有两个方面的因素:一方面是无动机,即对学习没有需求欲,因而没有动机来启动学习,而贪玩好动的天性主宰了他们的学习生活,另一方面则是负动机,他们从家庭或者社会那里接受了某些错误思想,认为读书是苦差事,读书无大用,没有读书照样可以做生意赚大钱。这部分学生对学习有认识,但其看法是消极的,甚至是错误的。

     2.家庭因素。家庭是中学生成长的摇篮,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家庭环境的好坏与家庭教育是否得当直接关系到中学生的健康成长。父母的言行有意无意之中给孩子起到了潜移默化的影响,父母的教养方式不当会对中学生心理健康产生消极影响。

     3.学校因素。师生关系也会对学生们的学习产生影响,良好的师生关系能促进孩子们的学习,而不好的师生关系则会让学生们失去对本科目的兴趣,从而有厌学心理。另外,学生的学习压力很重,每天放学后及周末、假期,许多孩子都要上课外辅导班,这样就剥夺了本属于孩子们休闲娱乐的时间,甚至每天晚上连他们的睡眠时间都无法保证。

     4.社会因素。社会的高速发展,中学生抵抗力较差,易受不利因素影响。第一,物质方面的诱惑有很多。电子产品的使用,更是影响着学生的专注;第二,思想方面,社会上的一些现象对叛逆的中学生们有潜意识的影响。

     二、新教改形势下中学生厌学心理的矫正策略

     1.教育策略。(1)创建优良的学校教育环境,提高学生心理素质。学校、教师和家长在教育教学中都要勇于克服情感障碍,真正厚爱厌学学生,注意学生心理品质的培养,努力挖掘他们的潜能和学习以外的闪光点,在教学上,教师要改变不当的教育方法,在家庭中,家长要细心观察,以正能量去影响孩子。(2)培养厌学学生的学习兴趣。首先,让学生悦纳老师。其次,家庭教育的影响。(3)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特别是成就动机。学生的学习动机是促使学生学习的内部动力,一个有强的学习动机的学生绝对不会产生厌学的情绪。通过对其进行人生观、价值观教育和成功教育,让他们树立远大的理想和为提高民族素质、实现自我价值而学习的决心。(4)加强学生心理能力特别是抗挫能力的培养。当前学生多为顺境中成长的独生子女,抗挫能力低,但外界的刺激与压力却很大,教师和家长要时常注意对他们进行对挫折的认识与抵抗的教育。

     2.心理策略。(1)细心观察,了解中学生的真实思想。由于环境、性格、性别等方面的差异,每个孩子对同一问题可能会做出不同的反应。对于这一切,一方面要根据每个孩子的情绪变化和行为举止窥测其内心深处的变化;另一方面要通过谈心等活动,打开孩子心灵的窗户,使孩子愿意向家长和教师倾诉真情。(2)要耐心疏导,以诚相待,做孩子的知心朋友。教师和家长要针对孩子一些变化,反复耐心地帮助教育,因势利导,切不可操之过急,以成人的标准去要求衡量孩子。要多表扬、少批评、多鼓励、少指责,以增强他们自信心。(3)沟通家长、教师、孩子三方面的情感交流。孩子心理负担加重,不仅有着家庭方面的原因,学校方面也有着重要影响。这时家长和教师要表现出更多的爱,直截了当地找他们谈话,采取有效的措施,避免采取粗暴的手段帮助孩子改正错误。(4)丰富文化生活,为孩子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进入学校后,家庭——学校两点一线的生活单调、乏味,限制了孩子的视野和活动空间。因此,学校和家庭要根据孩子好奇、好玩、好动、好积极思维的特点,引导孩子搞一些丰富多彩的文化和体育活动,使孩子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成长。

     3.  让因材施教策略走进学生内心

      每一个学生都是不同的,对于不同的学生应该采取的教育方式都不同。因材施教是最好的心理辅导方法,对于厌学的学生,无论是家长还是老师都要有耐心地去教育他们,适当的鼓励和表扬要比惩罚责骂有效,家长和老师要看到学生身上的优点,这样才能帮助学生克服厌学的心理。为了学生的身心健康,请给他们多一份的爱而不是责备,请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和他们多沟通,聆听他们的心声,让中学生早日走出厌学的心理。

     青少年厌学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要想对青少年厌学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要想对青少年实施有效的教育指导,促进青少年厌学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要想对青少年实施有效的教育指导,促进青少年养成良好的学习兴趣,愿意积极主动的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就要制定有效的个性化心理辅导方案,解决青少年厌学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要想对青少年实施有效的教育指导,促进青少年养成良好的学习兴趣,愿意积极主动的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就要制定有效的心理辅导方案,解决青少年成长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引导青少年正确看待学习问题,为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做出正确的指引。

      与此同时,教育者也要有目的地让初中生去体验失败,这样可以为他们打好预防针,多掌握一些面对失败调节压力的方法。从认知上,认清处于竞争激烈的环境,难免有人会学习成绩排名靠后,一时失利不代表永远,一方面,要放松心态,另一方面更要加强学习。有意识地进行面对自身的纵向比较和面对同龄人的横向比较。同时,要防止骄傲情绪的产生。通过人生观、价值观教育和成功教育,让他们树立远大的理想和为提高民族素质、实现自我价值而学习的决心。

        参考文献:

        [1]任胜涛.青少年厌学现象的成因及心理辅导机制构建[J].中国青年研究,2016(4)90-94.

        [2]司朝昕.中学体育武术课教学中青少年厌学心理成因与对策研究[J].中学时代,2012(8)183-183.

        [3]司悦.中学生厌学心理的内在成因探析[J].学园:学者的精神家园,2012(7)43-44.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