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体重减掉这么多,就能预防糖尿病上身?

 姜太公人生如梦 2022-02-06

*仅供医学专业人士阅读参考

图片


听人劝能省钱哦~


美国糖尿病协会(ADA)对于无症状成年人糖尿病或糖尿病前期的筛查标准:

只要是成年人,只要超重/肥胖(对于咱们黄皮肤亚裔人种来说就是BMI≥23 kg/m²),且有下述1个或多个危险因素,就需要筛查是否为糖尿病前期、或已经是糖尿病(只是自己不知道)。危险因素再唠叨一遍,包括:

超重/肥胖朋友的糖尿病危险因素:

  • 一级亲属(父亲、母亲、亲兄弟/姐妹)患有糖尿病
  • 有心血管疾病病史
  • 患有高血压(血压≥140/90 mmHg,或接受高血压治疗)
  • 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35mg/dL(0.90mmol/L)和/或甘油三酯TG>250mg/dL(2.82mmol/L)
  • 患有多囊卵巢综合征的女性
  • 久坐少动
  • 其它与胰岛素抵抗相关的临床症状(如严重肥胖、棘皮病、黑肤色人种)等。

ADA最新版的2022版指南,对于体重正常的成年人的筛查年龄,从原来的45岁提前到了35岁,即:

所有35岁以上的成年人,不论胖瘦,都需要筛查糖尿病或糖尿病前期。如果结果正常,平均3年需要复查一次。

为什么越来越严格?因为:世界范围内,糖尿病的发病年龄在提前,发病人数在增加。

  • 中国人的糖尿病发生率是1/10
  • 估测糖尿病前期人群约占总人口的1/3
  • 糖尿病前期人群中>60%有超重或肥胖
  • 中国人超重肥胖发生率超过1/2

当这一组数字摆在眼前的时候,我们应该意识到:


减肥真的很重要!

图片

那么,如果你的体重超标,也就是BMI≥23kg/m²,你需要减掉多少斤,才能逃离糖尿病危险区上岸呢?ADA是这样建议的:

  • 对于已经超重肥胖,但还没有被医生警告血糖风险的朋友们,通过生活方式的干预将体重减少7%,有助于你远离红灯区;
  • 对于已经处于糖尿病前期的朋友们,减重目标应该为7%~10%,才能有效预防你们进展成为2型糖尿病。

如果不以为然,那么,未来某一天,你极有可能会被医生告知以下任一:

亲,糖尿病前期了,再不控制可能就糖尿病了……

亲,糖尿病了,上药吧……

BMI
BMI指数(英文为Body Mass Index,简称BMI),是用体重千克数除以身高米数的平方得出的数字,是国际上常用的衡量人体胖瘦程度以及是否健康的一个标准。计算公式如下:

BMI=体重(公斤)÷身高(米²)

举例:身高1米6,体重60公斤,BMI=60÷1.6²,计算出来的数值为23.4。

举个例子,如果你身高1米7,体重70公斤,则你的BMI值为24.2kg/m²,大于23kg/m²,且处于超重状态:

  • 如果你没有被医生告诫为糖尿病前期,则你需要减掉7%的体重,也就是4.9公斤,四舍五入就算5公斤。一般来说,每周1-2斤的减重速度是较为安全的(体重基数大的最初可以每周2斤,也就是1公斤,体重基数小的每周1斤更轻松)。如果你比较有毅力,2个半月到3个月左右减至65公斤,会帮你进入安全区。
  • 如果你已经被医生告诫为糖尿病前期,则你需要减掉7%~10%的体重,也就是4.9~7公斤,会更有助于你离确诊糖尿病远一些。

如果你的BMI已经超出28kg/m²,虽然最初减掉7%~10%也未见得能让你回到健康体重范围,但:远远好过不减重!换句话说,只要减重,你离糖尿病的风险就会远一大步!

这一点,是有研究为证的!来自美国糖尿病预防计划(DPP)、芬兰糖尿病预防研究(DPS)和大庆糖尿病预防研究(大庆研究)在内的几项主要随机对照试验表明,生活方式干预可以在3年内将2型糖尿病的发生风险降低58%,同时能够有效改善血压、血脂、炎症等代谢指标。


如何通过生活方式干预来减掉7%的体重?

还是我们老生常谈的六个字:管住嘴、迈开腿。

不过,管住嘴也有方法,不止是少吃,而是有规划地少吃。对于大多数超重肥胖的朋友,初期先减少添加糖和膳食脂肪的摄入量,就能实现每天减少300-500大卡的目标,外加上每周不少于150分钟(累积)的中等至高强度有氧运动,就能妥妥实现500-1000大卡的热量缺口,瘦下来绝对不是问题。

爱心提示:300大卡也就是少吃1两主食+做饭的时候少加1汤匙油+少吃半口五花肉;500大卡也不过就是在此基础上少喝一杯加糖饮料。

当然,饮食和营养调整还是应该尽可能个体化。比如每天的热量缺口可以动态调整,饮食均衡的基础上不同营养素的比例根据个人情况调整等等。但不论怎样,只要实现入口热量减少和体力消耗增加,哪怕未能实现减重目标,也能降低糖尿病的发生率——这一点,在美国的DPP计划中已经被强有力地证实。

所以,你还在等什么呢?

图片

当然,会有一些较爱追随时尚的小伙伴可能会选择一些网红减肥法,比如生酮饮食、低碳饮食等。怎么说呢,根本原理还是通过加速饱腹感+延缓饥饿感来制造热量缺口,让热量摄入<热量消耗。而不论你选择哪种减肥饮食,如果你能坚持1年,最终的减肥效果几乎没有差异(大数据说的,不是我说的)

这里,必须提醒那些生酮饮食和极低碳水饮食的追随者们:这些时尚减肥法其实并不是新生产物,它们早就存在了很多年。而之所以未能被主流营养界推广,也是因为担忧它们对身体长期健康的不良影响(即副作用)。因此,虽然这类饮食的最初减重效果确实喜人,能让你短时间之内嗖嗖嗖地掉秤且不觉得饿。但几乎所有的专业团体都会警告大家:

  • 最好在专业营养医师或营养师指导下,且定期监测包括肝功能血脂等在内的各项指标;
  • 能短则短,见好就收,不要超过6个月,以免后患。比如,你的低密度胆固醇脂蛋白LDL-C(也就是对心血管不利的坏胆固醇)会伴随体重的嗖嗖嗖下降而嗖嗖嗖升高。再比如,你可能会发展出部分微量营养素的缺乏,脱发、失眠、情绪问题、便秘、肾结石、高尿酸血症等等。当然,你的肠道菌群也会发生不同程度的改变,影响你的免疫状态……

最后,祝有风险的小伙伴们早日变瘦、尽快上岸~
 
参考文献:
[1]https://health./best-diet?int=hp_center_main_article_health
[2]https:///
[3]中国营养学会,《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16》

本文来源丨遂谦的营养小屋
责任编辑丨曹前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