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功夫志 | 意拳创始人王芗斋

 大成教育图书馆 2022-02-06

意拳,又名大成拳,是我国近代著名武术家王芗斋所创。

图片

王芗斋(1880~1962年) ,河北深县人。他自幼跟随形意拳大师郭云深学艺,为郭师晚年最得意的门徒。郭云深所学的形意拳又是师承清朝著名武术大师,开一代形意门之始的深县人李飞羽(洛能)的。李、郭、王都为深县人,又都为各自所处不同时代的形意门大家。所不同的是,王芗斋在深悟形意拳精髓的基础上,能神意贯通,吸收了太极拳中的柔化之力和八卦掌中灵活的身法,再加之少林拳法中的禅功,于本世纪二十年代,在北京创立了现代意拳,王芗斋也因此以现代意拳的创始人而载入了《中华武术辞典》。

意拳,以中国医学气功的理论为基础,注重意念的作用,以意运气,以气催力,意到气到力到。王芗斋在他所著的《大成拳论》中所提到的“拳本无法,有法也空,一法不立,无法不容”,以及拳经中所说的“拳无拳,意无意,无意之中是真意”,就集中体现了意拳不拘一格,活泼灵动,以意导气发力的特点。意拳不太注重套路练习,没有固定的招法,虽也有劈、崩、钻、炮等各种打法,但这些打法不是固定的死招术,而是通过掌握时机灵活应变,待机而发。意拳的基本练法有站桩,试力,摩擦步,发力,试声,推手和实作七种锻炼方法,称为“七妙法门”。王芗斋首创的意拳站桩法,练时全不着力,功夫全出于自然,到了一定境界,则能达到“性不养而自养,身不炼而自炼”的目的。“长、忍、狠、谨、稳、准”是他通过实践总结出来的意拳的六字诀。

王芗斋融名家之长创立意拳后,由于他功夫精深,武名远传大江南北,武林中的人都知道他的大名。王本人后来长期在华北一带传授技艺。一九三零年,王应邀去杭州担任全国武术比赛的裁判。他的武德与学识为武术界人士所敬仰,精湛的技艺也为同行们所敬佩,因此,上海的赛事结束后,就被挽留在上海教授拳艺。据说在四十年代初,王芗斋曾登报以武会友,切磋武艺,一直未曾遇到敌手,可见他的武功已到了十分了不起的地步。

王在上海教拳时,来找他学拳的人很多。也有些人误以为他徒有虚名,武艺并不像传说的那样高超,因而不断有人前来与他较量武艺。一次,一个和尚自称是从大寺而来,要与王芗斋较量器械。和尚手持杵杖,而王芗斋仅持一根短木棍,当和尚起势攻击时,王不慌不忙以木棍缠击和尚的杵杖,再一发力,运用意拳中的抖劲,对方的杖杵顿时飞上半空,人也立脚不住被拨起数尺。和尚对王极为钦佩,抱愧而去。还有一次,一位号称“天下第一”的傲慢拳师前来比武,王芗斋用变化无定、动静无始的意拳功法,三次将对方击败。从此,王芗斋和他的意拳威名远播,意拳所具有的以技击、实战为主要特点的功法也为大家所充分认识。

解放后,王芗斋以行医为业,在保定医学院任教多年。他为人宽厚仁和,兼有较深的文学素养,文才武功都有独到之处,他传授给师生们的意拳功法受到广泛的好评。他还根据多年的习武实践,撰写了《拳意正軌》、《大成拳论》等武术著作。一九六二年,王芗斋以八十二岁的高龄辞世。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