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王树成|回家过年

 燕山诗文 2022-02-06

       对国人而言,回家过年是一种信仰,是一场浩大的迁徙,也是一种特有的仪式感。过年时回家,和亲人朋友见见面,走走亲戚串串门,会让过年的感觉更浓郁,也会让亲情友情更紧密更牢固。

        那年春节前夕,与战友俊林一起护送工程机械到北京丰台大修厂进行大修。我俩算了一下时间,再有十多天该过年了,就咋着胆子找连长请求:“完成任务后能不能回家过个年?”心地善良的连长爽快地答应了:“过完年就回来”。听到连长的答复,我俩高兴得差点儿跳起来,齐声回答:“是!”并用标准的军礼向连长致敬。

       入伍快三年的我一次家也没回过。其实这期间是有机会的,就在一年前的秋天,曾跟排长一起执行过护送工程机械到北京大修的任务。那次我们在丰台的一个旅馆住了十多天,等着机械修好后运回部队。每天没事做,不是看书就是逛景点。那些天,我逛了北京的故宫、天坛、颐和园、十三陵、历史博物馆、军事博物馆、劳动文化宫等十多个景点。虽说很想回家看看,可就是没好意思向排长提出来,因为我明白私自放战士回家,排长就要违反规定了,我怎能只顾自己,而让排长犯错误呢?

        奉命到北京执行任务,又能回家过年,自然是非常高兴,可高兴之余又犯了愁。家里有父母和兄弟姐妹十来口人,还有姥姥舅舅姑姑,加上本家长辈几十口子。两年多没见面,总该送点儿礼物吧,可我一个当兵的,每月才几块津贴,实在太穷了。先后给父亲寄30元用来镶牙,给姐姐寄30元弥补买自行车的不足部分,除去必需的洗漱用品、信笺信封邮票等费用,我基本上没别的消费,可还是没多少结余,只攒了50元,实在少了点儿。怎么办?只能借!还是战友情深,关键时刻伸出了友谊之手,一晚上就给我凑齐了80元。

       钱的问题解决了,那就赶紧准备礼物吧。我用最快的速度,分别为兄弟姐妹们准备了大头鞋、皮帽、单帽、胶鞋、尼龙袜子等;在部队驻地的商场专门为大嫂二嫂买了毛线围脖;在北京的一个商场,想给父亲买两瓶“北京二锅头”,给母亲和姥姥买盒北京产的糕点,结果人家的酒是凭票供应。解放军受优待,没有证件,凭着头上的红五星和肩上的红领章,每人可买一瓶。无巧不成书,赶巧有位好心的北京老大爷来商场买东西,了解我俩的情况后,便掏出了兜里的供应票证:“我这儿有两瓶,你俩买了吧。”我们受人恩惠,被人拥戴,十分感动,眼睛有些湿润,急忙向北京老大爷表示千恩万谢并致以崇高的敬礼。

        我不抽烟,却也买了4条“迎宾”、2条“东风”,准备在见到久违的父老乡亲时,递上一根烟,即是尊重,又显亲切,一下子就能拉近彼此的关系,他们会跟你有聊不完的知心话,这就是农村的风俗。

        晚上我俩从塞外山城坐火车出发,次日天亮前到达了北京永定门火车站,下车后急忙前往丰台工程机械大修厂办理交接手续,而后就马不停蹄地奔向长途车站分乘汽车往家赶。我到平安城下车后,恰巧遇见了本村的兰勇开着手扶拖拉机到镇上拉货往回返,就搭了他的车,边走边聊,大概下午三点多到了村口碰见几位乡亲,我就下了车,先让兰勇把我的东西送回家。我步行着,边走边亲切地跟乡亲们打招呼,给他们递上香烟或糖果,乡亲们很是高兴,给了我不少的夸赞:这孩子长高了,长胖了,也壮实了;还是解放军大学校锻炼人呢,你看这小子多懂事儿呀……一阵寒暄不必细说,三百米的街道足足走了半个小时才到家门口。闻讯的父母、兄弟姐妹、左右邻的大妈叔婶已面带笑容地等候多时。当看见母亲眼里含着幸福的泪花时,我像吃了柠檬似的,鼻子一阵发酸,眼睛湿润了,准备了一肚子要对父母说的话却变成了一个字:“妈……”

        我拉着母亲的手并招呼大家往屋里走,亲人们都在嘘寒问暖间,就从大门口传来了本家七爷(老爷)洪亮的声音:“wh回来啦,听说你小子干得不错呀,立了两次功,还入了党,现在又代理排长啦?给咱老王家争气了,好样儿的!”我们闻声,立马迎接七爷进了屋,让他坐到炕里头。接下来家人们始开忙碌起来——父亲带着四弟到自家承包的鱼塘破冰捞鱼,大哥去镇上割肉,二哥负责杀鸡宰鸭,母亲组织大嫂二嫂开始做一年来最丰盛的晚餐,我陪着七爷唠着家常,聊着部队的事儿。

        七爷在我们村被称为“王秀才”,读过五年私塾,晓天文知地理,博古通今,写一手漂亮的毛笔字,过年时乡亲们都要请他写春联。我小时候没少听他讲故事,晚上一起吃饭喝酒,推杯换盏间,七爷也不忘说段三国煮酒论英雄的故事。

        回到家后的头几天主要是忙着串门、走亲、访友、会一会老同学和发小们。

       第一天吃过早饭,就在母亲带领下,到公销社买了十几份点心和酒,对本家的长辈和村里的亲戚、故交来个挨户拜访。见面嘘寒问暖,一通鼓励,自不必说。

        第二天,我哪也不去,必须去看姥姥和舅舅,给老人家拜大年。在我心中除了父母兄弟姐妹,就属她们最亲最近。姥姥29岁守寡,只生了大舅、母亲和老舅三个孩子。大舅于1949年初解放天津时牺牲了,老舅无后代。姥姥和舅舅把太多的爱都倾注到了我们兄弟姐妹身上,没少接济我家,我们的衣服被褥大部分都是姥姥和母亲一起缝制的,大哥和我的有点儿别致文雅的小名儿都是姥姥起的呢。                         1987年老舅患尿毒症去世时,我正在部队忙着搞演习,是后来才知道了消息,就立马给姥姥寄去一百元并写了封安慰信。不久舅母改嫁了,母亲及时搬到姥姥家侍奉她老人家直到97岁去世。

       我转业到地方后,一两个月就回老家一趟,看望姥姥和母亲。腊月二十是姥姥的生日,这天无论多忙,我必须携妻带女,买上生日蛋糕,回去给老人家祝寿,一般都是住一晚上才回城。

        看望老姑老姑父,是大哥大嫂、二哥二嫂、姐姐姐夫我们一起去的,这样既显得热闹,又可减轻老姑家费烦。当时正值潘家口水库向天津供水,黎河水位大涨,龙虎峪村北的河流水面宽度大概有六七十米,原来的旧石桥被水深深地淹没了,见不到一儿点踪影。上午过河时冰层冻得还算结实,我们走在冰面上还是安全的。

       从老姑家吃完午饭返回时,还发生了一件惊心动魄,令人难忘的事。下午河面的冰层有些融化松动,不如上午坚固了。大家相互提醒:“注意点儿,从冰层厚的地方走,别掉下去!”我们小心地往前走着,过了河中心,二嫂一不留神还是踩破了冰层掉进了冰窟。我听见呼救声,没加思索就迅速转身跑过去救她,人们还没反应过来,我已跑到她的跟前。往上拉她时,因救人心切用力过猛,方法不得当,脚下的冰层也被踩碎了,顷刻间我也掉入了冰窟里……             

还是大哥有经验,他边往这边跑边喊:“你俩扶住冰面别动!咱们快把车子推过去放在冰面上,趴在车子上救他俩!”很快四辆自行车全放倒在冰面上,这就扩大了冰层的承重面积,大家借助自行车的支撑,合力把二嫂和我拉了上来。我俩的棉衣都被冰水浸透了,份量很重也非常寒凉,二哥将大衣脱给了二嫂,大哥想把大衣给我,我没要,说了声没事,跨上自行车快速地向家骑行,虽然棉衣外层逐渐结了冰,寒冷刺骨,我还是咬紧牙关坚持着,半个小时就回到了家,赶紧换了衣服,喝一碗母亲熬的御寒姜糖水……万幸的是怀孕六个月的二嫂,身体无大碍,胎儿未受影响,如今二哥二嫂的儿子已44岁,大孙子也19岁了。

        我专门拿出一天时间,骑几个小时自行车跑了一大圈。分别到西门庄、中滩、西小庄、夏家峪的几个战友家走了一趟,送去了战友托我捎带的东西,顺便将战友成长进步的情况报告给他们的家人。

       还去了李庄子一趟,拜访我高中时关系最好的同学凤成,送给他一顶心爱的单军帽。老同学见面,非常欢喜,特别开心,我们回忆两年的高中岁月,畅谈美好的未来……我家住在村北的路边,他每天早晨上学都要喊着我:“王树成上学啦!”我没有车子时他就载着我,中午总是一块吃干粮,相互抄作业也是常有的事。有一次他患阑尾炎住院,我还拿着母亲特意蒸的包子去医院看望他……高中毕业后他被安排到县化肥厂工作,还当上了技术骨干,正在积极争取入党,对未来充满了希望。

        拜了长辈,串了亲戚,会了同学,也访了几个战友的家,接下来该好好地跟我的发小们聚一聚了。

       十一届三中全会的改革开放春风也吹到了我们小村庄,几个发小们白天也都忙着呢——文学在镇上的一个企业上班,每天早出晚归在家和企业之间两头跑;文秀每天追大集做点小买卖,下午两三点回来后就忙着备第二天的货;庆立在县城搞建筑,也是早上天不亮就出发,日落后才回家;小鹏开始承包十几亩土地,打算来年栽植平果树……我不能耽误人家的工作,那就晚上找他们聊聊天,叙叙旧,唠唠家常,回忆一下小时候一起洗澡、捉鱼、掏鸟窝、踢铁球、打猪草、拾柴火……一时很难数得完的趣事。我每每不忍影响他们休息,就想早点儿结束闲聊,可他们却越唠越兴奋……

       一晃十多天飞速地过去了,时光流淌到了大年初一,这是我与俊林早就定好的归队日子。家里人都不理解:连长不是让你俩过完年再回去吗?怎么也得过了初五呀!我却坚定地说:“过了三十儿就算过年了,我们必须按时归队”。我早早地吃了饺子,收拾好行装,不到7点钟大哥就把我送到了车站与战友会合。我俩坐汽车转火车,朝着部队的方向前进。            这天的车站冷清清的,坐汽车的人非常少,坐火车的人更少,长长的车厢里空荡荡的,没有了往日的热闹、拥挤和喧嚣,特别是夜里除了上下车,很少见到列车工作人员,车厢里停了暖气非常冷,盖着大衣都睡不着。

       大年初二的早上我俩就按时回到了部队,然后就去家属院找连长销假,连长有些惊讶:“怎么这么早就回来了?”“你不是说过完年就回来吗?”“过了初五才算过完年呢!”

        这是我一生中过得最难忘的一个年,如今想起来,那时的我们真是单纯、勇敢、死脑筋,还有一点儿傻气……倘若时光能倒流,我还愿意回到那样的年代,再过一次那样的年,再当一回那样的傻子。

作者简介

王树成,遵化人,喜欢读书,爱好文字,曾在各类报刊发表稿件400余篇。

投稿须知

1.投稿邮箱:yanshanshiwen@163.com。

2.来稿请用word格式排版,并附上作者姓名、个人简介、生活照一张及个人微信号一并打包发送到投稿邮箱。投稿标题:作者+题材+标题。

3.稿件须是网络原创首发作品,文责自负。

4.投稿后一周内未收到回复即另行投往他处。

5.读者赞赏的一半为作者稿费,稿费每月发放一次。不足十元不发,集体创作以及多人作品一次刊发原则上留作平台维护费用。

编委会

主办:遵化市作家协会

顾问:关仁山  峭  岩  李春雷  杨立元 东篱  王立新  马良  张国印

编委:范丽丽  张国印  曹雪艳  张玉红  王翠红  杨晓健

主  编:曹雪艳

副主编:王翠红  杨晓健

编  辑:

小说与儿童文学:代文静   

散文与报告文学:杨晓健  徐小东

现代诗歌:王翠红  王颖春 刘艳芹

古体诗词:刘艳芹  张志明

评论与文学动态:梁淑艳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