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峰谷电与热储能是实现碳中和的低成本现实发展路径

 中山股农 2022-02-07

峰谷电与热储能综合利用非常重要的,火电厂是持续运行也不能停的。现在中国的火电厂在半夜12点到早上的6点电这个区间,尽管还在排放大量CO2,但发的电没人用,是浪费掉的。怎么办?

文章图片1

峰谷电与热储能综合利用

电不好储存,可以用热的形式储存下来,利用分布式储热模块,在谷电时段把电以热的形式储下来,再在需要时用于供热或空调,这样可以让1/4甚至是1/3的时间的电不至被浪费,可大大降低CO2排放,实现真正的煤改电,再配合屋顶光伏战略等其它可再生能源,就能为县域经济提供清洁电量,进一步减少电煤的消耗。能量不仅仅是电能,国内储能领域对于储电关注较多,但实际上大多数的能量从消费端来看都是用在了热能领域,储热技术也是需要我们去关注和发展。

文章图片2

利用可再生能源制甲醇,然后做分布式的发电。可以使用甲醇氢能分布式能源替代一切使用柴油机的场景,和光伏、风能等不稳定可再生能源多能互补。用甲醇液体作为太阳能及风能的载体,甲醇和水制氢再发电取代柴油发电机做分布式热电联供,结合屋顶光伏及储热及热泵技术在广大农村取代燃煤,不仅低碳,环保而且可以减碳。 在“碳达峰、碳中和”的时代背景下,需要对一些误区进行澄清,同时认清技术的发展逻辑,找寻现实发展路径。

文章图片3

2020年,我们中国二氧化碳排放大约103亿吨,其中,煤炭、石油、天然气排放达到95亿吨,所以,约92%的CO2排放是以上煤炭、石油、天然气这三种化石能源燃烧产生的。衡量任何一家公司、任何一家单位、任何一个系统,把这三个算准就可以了。国家对这三个都有统计数据,不需要额外再计量CO2排放量。

文章图片4

碳中和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通过多种技术渠道及各种努力去减碳,但有些误区:

第一个误区,是认为风能和太阳能比火电都便宜了,因此太阳能和风能完全可以取代火电实现碳中和。太阳能和风能是便宜了,但最大的问题是非稳定供电。在这种情况下,弃光弃风的问题非常严重,因为电网只能容纳15%的非稳定电源。风能、太阳能发出来的电,电网没法全部承受。

第二个误区,是人们以为有个魔术般的大规模储电技术。

第三个误区,有些人认为我们可以把二氧化碳转化成各种各样的化学品。

第四个误区,是说可以大量地捕集和利用二氧化碳。

文章图片5

绿色甲醇氢能的分布式能源热电联供

第五个误区,是认为通过提高能效可以显著降低工业流程、产品使用中的碳排放,就可以实现碳中和。能效永远要提高,提高能效是世界上成本最低的减碳路线。

第六个误区,是认为电动车可以降低碳排放。我们石油不够,寄望于我们已建成的超强的发电能力,这样发展电动车是有好处的。但是,在全生命周期的碳排放分析看来,电动车考虑到电池生产过程中的排放,如果电网里的电大部分仍然是火电,电动车对减碳及全球气候变化影响非常有限。

文章图片6

为什么靠电动车不能完全解决碳中和的问题?只有中国的能源结构彻底改变以后,电动车才能算得上清洁能源,也才有可能做到碳中和。如果能源结构不改变,如果电网主要还是煤电,那电动车的扩张对减少碳排放的贡献非常有限,这个你们去算一下就知道了。只有能源结构和电网里大部分是可再生能源构成的时候,电动车才能算得上清洁能源。为什么前一百年电动车未能战胜燃油车?电动车这个概念并不新,100多年前如1912年,纽约、伦敦、巴黎,还有洛杉矶的大街上,跑的电动车远远多于燃油车。电动车和燃油车之争不是今天刚刚开始。那么,为什么前一百年电动车没有竞争过燃油车?

第一个原因,电池能量密度到现在特斯拉的电池、比亚迪的刀片电池,也就是260千瓦时/立方米。而汽油的能量密度是8600千瓦时/立方米。稍后即将提到的甲醇液体是4300千瓦时/立方米,远大于电池。

第二个原因,液体是最好的储能的载体。液体能源有个非常好的特点,陆上可以管路输送,海上可以非常便宜地跨海输送,而且可以在常温常压下长期储存。高度酒(高度酒也是一种醇类液体)存50年没问题,但电和气都不能长期储存。这就是液体能源的优势。人类永远选择经济最优化的东西,不是谁喜欢什么,而是什么东西最便宜,最方便。

第三个原因,电动车规模化生产后,成本依然降不下来,主要原因是电动车需要的有色金属成本高(因为有色金属不管是地球储量,还是企业生产产量都存在明显限制)。

文章图片7

当然,电动车遇到这些问题,并不意味着不去发展电动车和电池技术,电池技术的研发永远是重要的,不仅是工业界在推动研发各种先进电池技术,我们南方科技大学的赵予生教授、邓永红教授等团队在这方面一直努力创新研发,并且取得了领先的进展。但是有一点我要讲,电动化和智能网联化没有必然的联系。内燃机驱动只要电池足够大,够一台较好的计算机用就行了,传统汽车也能智能化。

但是这个世界不需要追求绝对的零碳,讲碳中和的时候一定要强调,就是这个世界碳太多不好,但是任何人追求绝对的零碳是不科学的,因为我们吃的食品、植物生长和光合作用都需要二氧化碳。如果把中国的经济从煤经济转到甲醇经济就可以减碳67%,那么基本上就可以做到碳平衡了。因此中国讲的是“碳中和”。我个人觉得,从中国的天然能源禀赋和工业基础来看,中国有很成熟的煤制甲醇技术,再用甲醇作为能源的载体就可以做到减碳60%以上,这可能是未来比较现实的一条碳中和路线。说穿了是利用现有的基础设施把太阳能、风能以甲醇液体的形式储存下来。甲醇是一个载体,液体的载体比气和电载体科学多了。因为,电虽然好输送但是不好存储,氢既不好输送,也不好存储,只有液体比较方便。

文章图片8

电动车真正的未来是氢燃料电池汽车,不是电动车。氢能有它的好处,发电效率高,能降低对石油的依赖,排放的是水蒸气,而且大规模量产后成本能下来。尽管燃料电池也要用贵金属,但是它的贵金属回收技术相对来讲比较成熟。并且这些年的研发使得贵金属用料量在降低,这都是它的优点。

甲醇可以作为最好的储氢载体:如果今后真正想实现碳中和,并且太阳能、风能可以卖碳税的时候,可以把风能、太阳能和煤结合制出比较便宜的甲醇,通过车载甲醇制氢并与燃料电池系统集成,这就比直接燃烧的发动机效率高。这条路线未来是有可能的。我只能说有可能,不能保证,主要取决于各种政策的调整和碳税。如果碳税上去了,这条线路就有经济性。1L甲醇和水反应可以放出143克的氢。储氢要么压缩,要么冷凝。即使冷凝,1L的液氢也就72克,而1L甲醇和水反应的产氢量是1L液氢的2倍。

文章图片9

那为解决电动车的里程焦虑,我车上永远装50升的甲醇就好办了。你把它充满,但是车上永远装50L的甲醇,就相当于你晚上睡觉把手机充满,同时还带了一个充电宝。没电的时候,就可以用车上的甲醇和水制氢,用氢发电。这样根本不需要再建那么多充电站和加氢站,而且甲醇和水反应只需要200多度,它的余热就可以把电池维持在最佳的温度,也解决电动车冬天的续航里程问题。

但是去年疫情期间很多地方封城,让我有机会做一个大实验,当时,全中国的汽车,包括电动车都停了两个多月,可北京、太原、西安、哈尔滨、郑州雾霾的天还是很多。原因在哪里?主要还是抗疫的时候大冬天家里供暖的问题,中国的天然气不够,大冬天,北方农村取暖还得烧煤。这突出了冬天取暖煤改电的重要性,以及相变储能蓄热的重要性!

文章图片10

储能的新途径:通过太阳能、风能、核能制备甲醇无CO2排放

甲醇和水制氢发电燃料电池汽车取代汽车,甲醇作为电动车的充电宝,这样可大大降低交通运输业的CO2排放,也可以部分解决中国石油不够的问题。因为太阳能风能电解水既可以生产制备氢气,进而生产为绿色甲醇。用廉价的劣质煤结合太阳能一起制甲醇,成本上在碳中和的背景下也会有竞争力。这样把中国强大的太阳能风能发电能力释放出来,把风能和太阳能以甲醇液体的形式储存下来,是值得去探索的另外一条储能战略,让太阳能,风能能够大力发展减碳。

文章图片11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