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韩有录|夕阳无语​——读蒋勋散文《夕阳无语》

 西宁的表情 2022-02-07

夕阳无语
Table qing in Xining

——读蒋勋散文《夕阳无语》

文|韩有录(青海)


蒋勋是台湾著名散文家,美学家,画家。我喜欢读散文,书店有他的作品《蒋勋散文》,立即买了一本来读。他果然是一位“一个古今中外客,一介东西南北民。”而读他的《夕阳无语》一文,不觉情动于内,而不能不发与文字。此文主要写了对台静农的哀悼,写出了作者无限的感慨。


作者说,他过去对台静农先生十分陌生,因为那时的台湾是在政治的钳制之下,作者很少能了解到一九四九以前的中国文学。直到他去了国外,在巴黎某图书馆读到鲁迅先生的作品,才对那个年代的文学有所了解,才了解了鲁迅先生与台静农先生的交往的过程。由作者的描写我也想起来,很早以前,读鲁迅先生的作品,了解到鲁迅先生与台静农先生的来往,后来又在一本八十年代出版的一九四九年前散文选集《中国散文选集》里读到台静农的散文,想了解台静农先生一九四九年后的结局,结果也没有找到相关资料,从此就死了心。

如今读了蒋勋的《夕阳无语》一文,才想起自己经历的那些陈年旧事。读鲁迅先生的作品,知道他跟台静农先生有书信来往,而且是好友。不知怎地,台静农先生被当时的国民政府有关人士认为是共产党同情者,几次入狱。但一九四九后,台静农先生从大陆文坛上销声匿迹了。读了蒋勋散文,才知道他去了台湾。他在台湾从事教学工作,直到去世。


至于台静农先生在一九四九年以前的文学创作,蒋勋先生给予评价颇高。当时台静农是一位才华横溢的文学青年,写了一些不同于流俗的反映现实生活的小说。其小说有泥土的芬芳,有对生命的关怀。但鲁迅先生对台的关心不止于文学,他鼓励台与其他人组成“未名社”,参与《莽原》的编务工作,译介外国文学,并从事创作,后因政治因素,几度下狱。很可惜。后来台静农先生停止文学创作。

我不想去追寻台静农先生正当盛年时停止文学创作的原因。但读了《夕阳无语》则了解了他1949年以后的命运。

在蒋勋先生的眼中,台静农先生在小说中的人物在他心目中挥之不去,因为台静农先生在小说《建塔者》描写了几位青年,他们在生活工作中的困顿让人落泪。多年后,蒋勋先生读了这一小说,他依旧清晰地体验到青年人流淌的泪水。尽管如此,蒋勋说文学与社会的互动,他还是在似懂非懂之间。

在《夕阳无语》里蒋勋几次说再也听不到台静农先生文学创作的任何消息。因为一位曾经的优秀文学青年放弃文学创作,蒋勋先生流露出无限惋惜。

他对台静农先生的兴趣来源于他一次偶然的机会。他在某一处看到一幅书法,觉得气势非凡,很有个性。原来是台静农先生写的。这幅书法依旧存在“生命的墨泪的斑驳与如刀的剑戟锋芒”,对蒋勋产生无比的震撼力。这幅书法的内容是:

“燕子来时,更能消几番风雨。
  夕阳无语,最可惜一片江山。”
跟随蒋勋先生的笔墨,我了解到台静农先生在台大从事教学工作。
在台湾的蒋勋先生也是在多年以后才见到台静农先生的。他拜访台先生,从书法为话题,写台静农先生。台静农先生的书法颇有凌厉的风格。但他见到的台静农先生,与他的书法气质完全不同,台静农先生有“一种宽坦平和的大气,待人特别从容自在,,行书中顿挫奇崛的刚硬在生活中是看不见的。”台静农先生的书房似乎很小,他书房“简陋朴素”。由此蒋勋先生不敢再说自己的房子小。
蒋勋与台静农先生谈到台静农先生入台湾的原因,蒋勋问台“是不是为了刚脱离日本殖民的台湾”。台先生大笑,然后回应:“实在是因为家眷太多,北方天气冷,光是一人一件过冬的棉衣,就开销不起,台湾天气暖和,这一项花费就省了。”

原来为了节省开支,他们一家来到台湾。那个年代人们入台湾的理由可谓真多。
我多年的宿愿在今日得以成就。鲁迅先生笔下一位热爱文学的青年在遭遇几多曲折后,放弃了创作。他的人生经历一定使他这样。
他在台湾地区默默工作,从事去日本殖民化教育,我想他是有贡献的。在台湾这样的学者从事教育的可能很少吧?台湾的教育又是另外一种景象,这种景象令人忧。
从蒋勋先生的文章里,台静农先生几乎不提他几次入狱的原因,谈及台湾的政治,也不发表任何看法。可见政治曾经使一个作家胆怯到如此程度,岂不是对从事创作的作家的善意提醒?

作者:韩有录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