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陶渊明为何被当作田园诗第一人,他的乡野生活有何特别之处?

 行云流水vmmxd6 2022-02-07

陶渊明在我国文学史上绝对是一个特殊的存在,那些年曾被诗歌背诵的恐惧所笼罩的你,现在回想起陶渊明,有没有觉得其实他的诗很特别,比起其他诗人,陶渊明的诗更简单点,语言清新明丽,而诗的意境感十分强,很有既视感,读起来自然唇齿留香,相对来说,他的诗更加好背好理解。

开创田园诗

陶渊明是东晋末期的诗人,历史上的两晋时期,其实存在感相对来说比较弱,诗歌方面也一样。两晋时期,诗歌大致可以分为三部分,西晋繁缛的太康诗风,两晋之交的游仙诗,以及东晋的玄言诗,这些都是历史上比较有意思的一类诗歌。

而陶渊明就厉害了,以一己之力,为一个朝代、甚至是整个诗歌领域创造了一种新的美的类型。他所开创的诗风,便是——田园诗。

陶渊明:为何被当作田园诗第一人,他的乡野生活有何特别之处?

田园诗,顾名思义,简单来讲就是写他在田园生活间的日常与感悟,纵观历史,像陶渊明这样喜欢自然田园的,还真不多。你看历史上也有很多隐逸诗人,但陶渊明与众不同的点在于,他是自动归隐,而不是因为仕途不顺,或者如何生活所迫,心累了就找个地方歇息,陶渊明是不慕荣利,就想着种田。

多次辞职,一心向往田园生活

陶渊明的出身其实很好,他的祖上是大司马陶侃,祖父是武昌太守,只不过到他这,家道衰落,比较穷。陶渊明从小就喜欢读书,闲静少言,性格是脱颖不羁,爱好是喝酒。他也曾当过官,但几次都因为官场的束缚而难以忍受,几次辞职。

这种状态,大概就和现在的996的人一样,问你如果不考虑其它你想做什么工作,然后你回答当然是不工作了,什么都不考虑我还工作什么!

陶渊明:为何被当作田园诗第一人,他的乡野生活有何特别之处?

当然,陶渊明不想工作是真的,但他并不是因为懒惰,怎么说陶渊明这个人呢,就好像那种向往自然的清淡之心是他与生俱来的一样,所以尽管他青年时曾少见地有过施展抱负的雄心,但终究因为惦念着田园而远离仕宦生活。

他最后一次当官是做彭泽令,公元405年,陶渊明作了那首著名的《归去来兮辞》,然后挥一挥衣袖,辞官回家种田去了,从此安心且开心地过他的隐士生活,不亦乐乎。

超然绝俗、清虚恬淡、忘怀得失,这些都是陶渊明独有的品质,他的真心从来就不在仕途,而在飞鸟般的自由自在的生活。

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陶渊明最后终于忠于自己的心意,投身于自由美好的田园生活,而从他的诗歌来看,他也并没有打脸,而是真切地感受到了快乐,十分享受躬耕生活。

陶渊明:为何被当作田园诗第一人,他的乡野生活有何特别之处?

孟夏草木长,绕屋树扶疏。

众鸟欣有托,吾亦爱吾庐。

既耕亦已种,时还读我书。

穷巷隔深辙,颇回故人车。

欢然酌春酒,摘我园中蔬。

微雨从东来,好风与之俱。

泛览周王传,流观山海图。

俯仰终宇宙,不乐复何如!

陶渊明的诗从来就不华丽,而是充满着一种朴实的冲淡之美和极为醇厚的韵味,你看他并没有在诗中如何如何地赞美大自然,说自己的过得怎么样,但那种自然之美却是自然而然地流露出来。

陶渊明的真正不同之处

这里有个很重要的点,即陶渊明田园诗之于他人所不同的,就在于他的状态和态度。其实在陶渊明之前,也是有山水题材诗的,但为什么说是陶渊明创造了一个新的领域,就是因为陶渊明是真实地融入到了自然之中,他的心境和物境和自然泯为一体,他生活在田园之中,是田园的真切体验者,他的喜爱是打从心底里的流露。

陶渊明:为何被当作田园诗第一人,他的乡野生活有何特别之处?

而此前的其他诗人,大多是站在旁观者或欣赏者的角度,心情高兴了,需要借物咏怀了,就去唱咏一番美景,并不是真正地融入其中,可能赞叹一番就抽身而出了。而陶渊明与自然融为一体的这种状态,正是他的与众不同之处。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

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

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这首诗现在读起来有没有朗朗上口的感觉,虽然当时为了背诗也是蛮痛苦的,但有些诗真的读起来就是一种享受。

陶渊明的田园诗,总给我一种很强的代入感,或者说是既视感,读着读着,就感觉眼前展开了一副画面,草屋茅舍、远村炊烟、鸡鸣狗吠,这就是简朴恬静的普通的田园生活呀。

陶渊明:为何被当作田园诗第一人,他的乡野生活有何特别之处?

可为何在陶渊明的笔下,这样普通的——可能许多人都生活过的田村生活,却是这么的令人向往,我想,原因就在于,陶渊明那真切欢喜的赞美,让我们感受到了一种自然的喜悦和向往。

诗意且惬意的田园生活

陶渊明的生活是过得真快乐啊,他挽起袖子劳作,很是诗意地写“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

皓月当空,荷锄归来,衣服被路边的野露沾湿了,就这样的普通生活都能让他写得这么美,而他的喜悦之情也是明晃晃地跃然纸上。

陶渊明的田园生活,也不是一个人自闭地埋头苦在,他还喝酒,还结交了一帮农夫野老——“闻多素心人,乐与数晨夕”、“邻曲时时来,抗言谈在昔”、“过门更相呼,有酒斟酌之”、“相见无杂言,但道桑麻长”。

陶渊明:为何被当作田园诗第一人,他的乡野生活有何特别之处?

他和淳朴善良的人交往,谈些农事家常,在这里,没有官场的勾心斗角,只有挚友之间饮酒交谈的喜悦,这些种种,都让陶渊明感到了极大快慰。

物质和精神之间的抉择

当然,既然是生活,也不能总提它的好,对陶渊明来说,田园生活也有苦的一面,简单来讲就是没钱,这也挺现实的。我相信现在也有许多人向往这种田园生活,但在有闲却无钱之间忧愁,当然,不管是什么选择,只要个人喜欢且坚定,就是好的。

生活不分贵贱,生活有得有失,最重要的是如何取舍,陶渊明也有过困惑和苦恼,他曾经“饥来驱我去,不知竟何之”、“倾壶绝余沥,窥灶不见烟”,他也经历过普通人的烦恼,但他不是一个苦行主义者,他也不矫情,他没有夸大田园的美好,而刻意不提贫穷。

他也喜欢钱,看重物质生活——“山涧清且 浅,可以濯我足。漉我新熟酒,只鸡招近局。日人室中暗,荆薪代明烛”,这足见他并不排斥物质生活的享乐。

陶渊明:为何被当作田园诗第一人,他的乡野生活有何特别之处?

但为何我们总觉得他过得很快活,这是因为他把精神放在了最高位,物质金钱,谁不喜欢,谁不需要,他也需要,但他决不把物质生活享乐放在最高地位,不会为了享乐而牺牲精神的独立和自由。

“刍蒿有常温,采莒足朝餐。

岂不实辛苦,所惧非饥寒。

贫富常交战,道胜无戚颜。”

辛苦,生活哪有不辛苦的,但在经过思索后,陶渊明还是选择了遵循自然的本心,淡化物欲,所以他自在。

这点也是令人佩服的,有多少人能做到他这样呢?遵循本心、坚定选择、知道如何权衡精神和物欲。看着很鸡汤,但能做到这些,真的挺难的,单单就坚定选择这点,当你发现自己想象中的生活过得很是贫穷的时候,你还能坚持下去吗?大概率会和现在流行的“打脸”这个词一样,产生动摇吧。

但是,其实不论不管选择哪种生活方式,只要自己喜欢就好了。陶渊明这样的超然脱俗也好,繁华城市里的富贵便利也好,都没有高低之分。生活是自己的,有什么乐趣也只有自己才能感悟,重要的是如何在物质和精神冲突中把握平衡,享受生活。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