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改装国产MD卡口镜头

 择机而行 2022-02-07

大约是早期主流国产单镜头反光相机多仿制美能达的原因吧,上世纪八十年代器材店能够买得到的最多的独立镜头,多为“MD”卡口。而这其中,真正能称得上MD卡口的并不多。真正的MD卡口,应该具有光圈数据传输拨杆(一个小凸起)和最小光圈锁以及程序拨杆的结构。而在海鸥厂引进美能达X-300之前,纯粹的MD卡口只有美能达原厂镜头才有。当时市面上常见的“MD”卡口,实际上主要是国产的一些仿美能达AUTO卡口(美能达早期无测光信息传输的卡口),只不过一般被误称为MD卡口而已。

这类镜头用在没有测光的国产机身(海鸥DF、珠江S-201、孔雀等)上时,是完全没有任何问题的,但如果用在X-300或者XDSRT系列等大部分美能达带测光的机身上时,就没法和机身联动测光了。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那些年的摄影爱好者想尽了各种办法。《大众摄影》这类杂志时不时就有豆腐干文章介绍心得。最简单的办法是收缩光圈测光(用镜头或者机身的景深预测钮);稍微有点技术含量的是在光圈环上粘一个小凸起,用于联动机身上的传感器;最牛的当然要数那些工人摄影爱好者,可以机加一个拨杆。

为了让X-300能够用上国产镜头,那时的我也是很拼的。没有机加能力,买不到合适的胶水,就只有用最土的办法:将镜头装上机身但不拧到位,这时光圈就是实际大小,从而达到收缩光圈的目的(手上的珠江镜头没有景深预测钮,X-300也没有景深预测功能)。然而,这样真的很麻烦,所以很多时候都不想用国产镜头。

当时就觉得很纳闷,为什么这些厂家在生产的时候不能增加一个凸起啊?这么简单的事!并暗下决心,以后工作了有钱了,一定要买一台钟表级钻床,给我的国产MD口镜头加工一个光圈联动凸起。 

后来,我真的工作了,而且居然还做起了制造业,天天都和机床打交道,但改装国产镜头这事,却一放就几十年。想来也能理解,有这个钱、有这个精力,为什么要买这残疾的破烂玩呢?尼康不好吗?佳能不香吗?

直到今天,偶然拿出国产海鸥DF-300和海鸥58/2MC镜头时,才回忆起曾经的这个理想。于是,立马动手改了起来。我有钻铣床,虽然是家用的玩意儿,不是钟表级别,但加工这个不在话下。三下五除二,十分钟搞定这个小问题。 

把玩之余,不禁感慨时代前进的步伐。那些年想都想不到的事,现在居然都没兴趣做了;那些年渴望而热衷的玩意儿,现在都成了烂大街的货;那些年吹过的牛,现在都已经切成片烫火锅了。

一切似乎顺理成章,但分明又来之不易。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