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风靡六十年代的福伦达“Bessamatic”

 吉一下你就知道 2014-04-28
在20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正是叶片快门单反相机的天下,也是像蔡司伊康、康泰弗莱克斯及福伦达等公司叶片单反相机的鼎盛时期,当然也由此拉开了这些公司之间恶性竞争的序幕。这要从柯达推出 Retina(莱汀纳)系列、爱克发推出 Ambiflex(阿姆比弗莱克斯)等开始,这里还包括了日本人。现在看来,此期间晚期的Contaflex(康泰弗莱克斯)外形最美观,而福伦达Bessamatic则是最好用的。不仅如此,与当时那些只能更换镜头前组的单反相机相比,Bessamatic则是真正能换镜头的机型。

    1959年春,英国《业余摄影家》杂志报道了当年3月18日福伦达公司在布朗斯威克举办的新品发布会。在这次发布会上,福伦达推出了Bessamatic相机,同时还推出了在当时堪称卓越的36-82mm1∶2.8Zoom镜头,要知道这可是世界上首只应用于照相机上的变焦镜头。此型相机最初配置的是一只35mm1∶3.4 Skopar(斯高帕)广角镜头 ,一只50mm1∶2.8 Color Skopar (彩色斯高帕)标头和一只135mm1∶4 Super Dynarex(超级戴纳瑞克斯)中焦镜头。

    Bessamatic标准型

    Bessamatic是叶片快门单反相机市场的迟到者。它是在第一部蔡司伊康 Contaflex 推出六年,第一部柯达Retina单反相机推出两年以后才诞生的,而且它在诸多方面与同时代的以上两款相机有许多相同之处。而所不同的是,它是世界上第一部有内置测光装置的单反相机。Bessamatic相机做得相当考究,它的速度调节环紧挨着光圈调节环,调焦环上有一个小红点,对着相应的距离。而且在相机的顶部有简洁的刻度盘,刻着1.5、2、3、4等字样,是用来进行曝光补偿的。这部1959年出产的Bessamatic很流行,当然也获得了巨大的商业成功,此机一共售出了大约140,000套。由于此款相机具有高度的可靠性,因而直到今天仍极具收藏价值。

    发展中诞生了豪华版(De Luxe)

    到了1962年,福伦达处于了危险之中,原因是它的竞争对手企图偷走福伦达的研究成果。于是福伦达马上改进了它的单反相机,即在秉承了一贯风格的基础上,又增加了一个新的卖点——在机身正面上部多出了一个突出的镀铬小方块,这里面含了一个微小的棱镜,它可以使摄影者在取景器中看到他所选定的光圈和快门速度值。

    这款豪华版的标记不是刻在相机的顶部,而是将这串“De Luxe”字母印在了相机的包装盒上。当然,其最大的贡献是使摄影师可以在最大光圈下取景调焦,并且用不着把眼睛从取景器上挪开,就可以调整光圈与速度,应该说这是福伦达在当年的又一大改革,而且,这一改革被许多相机制造公司沿用至今。

    标准版和豪华版的主要区别是,豪华版以同步康帕X(Synchro Compur)快门取代了标准版的同步康帕快门。豪华版在当时只卖了75,000套,因此,在英国收藏市场上,这套相机的价格要比标准版高出很多。
优质的自动化相机。

    里程碑式的Ultramatic

    在Bessamatic成功的巅峰时期,福伦达公司又推出了一款里程碑性质的相机——Ultramatic。它与超级Contaflex B推出的时间大致相同,而究竟这两部相机中到底谁是世界上第一部具有自动曝光功能的单反相机就不得而知了。但可以明显看出的是,超级 Contaflex B 是超级 Contaflex 2型的改进型;而Ultramatic则完全是一部新相机。

    此机有一个大的装有硒光电池的测光窗开在机身前部,通过此窗把光能转化成电能并传输到电控自动曝光系统中来。这个系统可以在速度确定后使光圈自动对应到恰当的位置上,也就是我们常说的速度优先。速度的设定、光圈的选择都可以在取景器中看到,当然手动设定光圈也可以。而且,Ultramatic也是叶片快门单反相机中唯一带反光镜快速复位装置的相机 。但不幸的是,这个装置的复杂性也是此款相机的致命弱点,由于它的不稳定性使得Ultramatic声名狼藉,修理师们对此也无可奈何,其实如果没有这个毛病,也许此款相机会走得更远。

    此款相机的机身款式是全新的,并以其优美的流线型而闻名,而且其所有的功能按钮都隐藏在机身内,再加上华美的装饰,整部相机都显得非常精美。通常的配置是机身加50mm1∶2赛普顿(Septon)标准镜头,当时的价格是151英镑(比徕卡M3加50mm1∶2.8标准镜头便宜多了)。因此,这是一部适于摆在收藏架上的相机。

    简化型Bessamatic M

    大约在1964至1965年间,即福伦达推出了失败的Ultramatic后不久,该公司幡然猛醒,又返回头来推出了一部Bessamatic的简化型Bessamatic M 相机。此机没有测光表、没有采光窗、取景器内更没有速度、光圈显示,只有一块朴素的光学玻璃,外加一只廉价的仅有三组光学结构的50mm1∶3.5 Color lanthar标准镜头,由它取代了那只豪华的具有四组光学结构的F2.8口径的赛普顿标准镜头。此款相机推出之时,正是德国造的叶片快门单反相机处在生死存亡之际。因为此时日本的宾得、美能达、尼康、佳能等相机制造公司,已经以其质优价廉的焦平面快门式的单反相机占领了世界市场。这就使得Bessamatic M自诞生之日起,就注定了其失败的下场。此机总共出了不到7000套,这可能是Bessamatic系列中产量最小的了。

    最高版本的Ultramatic CS

    由于第一版Ultramatic的不稳定性,这给了福伦达公司以足够的理由去研发一款更新、更好的版本-镜头测光版相机。于是1965年一款新机出现了,那就是Ultramatic CS,即机身上配备了硫化镉(CDS)测光表以取代以前那款带巨大天窗的硒测光表。除此之外此款相机与第一款没有任何变化,当然,那个极不稳定的反光板快速复位装置被取消了。

    德国本土最后版 Bessamatic CS

    Bessamatic的最后版本出现在1967年。那时的福伦达公司已经被蔡司伊康公司接管,他们推出的这款Bessamatic CS企图在被日本人冲击得摇摇欲坠的单反相机市场上占有一席之地。而在当时的世界单反相机市场上,日本的托普康(TOPCON)公司已于1963年推出了RE Super单反相机,宾得也已于1964年推出了Spotmatic单反相机,这些都是具有通过镜头测光功能的相机。

    而如果我们拿Bessamatic CS与多用途、功能强大的美能达SRT 101相机相比,你就会马上明白为什么德国照相机工业会在五六十年代末迅速地衰败了。同样是1967年的产品,美能达SRT 101就带TTL测光,而BessamaticCS 则没有;同样是1967年的产品,Bessamatic CS怎么看都像是五十年代的产品,而美能达SRT 101怎么看都像是七十年代的产品。也许正因为如此,Bessamatic CS成了不少相机收藏迷们的搜刮对象,距今不到40年的生产时间,正宗的德国产品,原汁原味的德国镜头,再加上依今天的眼光来看,那古香古色的工业造型设计,一般而言,欧洲的相机收藏迷如碰上一套品相好的Bessamatic CS是不会放过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