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古代银票就一张纸,为何没人造假?你看看上面那行字,如何造假?“以假乱真,难辨真伪。”的确,我们都知道...

 黑天鹅20010520 2022-02-07
古代银票就一张纸,为何没人造假?你看看上面那行字,如何造假?
“以假乱真,难辨真伪。”的确,我们都知道任何时候造假的技术都是存在的。而在古代也是如此。正所谓:魔高一尺道高一丈,所以也有很多相应的防伪的措施。
随着纸币的出现,假币也应运而生。但是古代的银票却很少有人造假,这是为什么呢?
而我们也知道,古代的银票只是一张纸,其实应该是更容易造假的,但是却没有人这样做。这是因为,你看一下银票上的字,就明白这是无法造假的。那这银票上到底印了什么字让造假的人望而却步呢?就让我们结合历史来一探究竟。
想要明白为什么银票少有人造假,其实还是要先了解银票的发展历史。
银票最早出现在北宋时期,是由商人发明的。北宋时期商业发展迅速,而当时的商人做生意外出不方便携带大量的银子,而且因为商品经济发展的迅速,市面上流通的铜币也开始供不应求,所以商人们发明了银票,用银票来作为交易的凭证,银票应运而生。银票最早出现在四川地区,当时的银票名字叫做“交子”。
在宋仁宗时期,开始有官府来进行发行银票,银票的流通面越来越广,逐渐被普罗大众所接受。开始了更加系统发行和流通。
银票的出现着实是世界货币发展史上的一个巨大的进步,为纸币的诞生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银票的产生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越来越多的便利。但是同时,也有一定的问题出现,那就是开始有一些人造假银票,投机取巧。所以,官方在制作银票时也加入了很多独特的构思,从而防止造假。那这些措施和设计到底是什么呢?这还要从当时银票的制作来说起。
银票即使只是一张纸,但是制作起来也是非常精细且很有讲究的。
首先是银票的制作材料。银票并不是普通的纸张。我们都知道,在古代因为技术的欠发达,所以纸张也是十分稀缺的。而且用来制作银票的纸张并不是普通百姓用的纸张,而是宫廷的专用纸。
就比如,在宋朝用的是川纸。这种纸不仅普通百姓根本接触不到,并且摸起来手感也是不一样的,所以,就单单材料这一点,就从侧面证明银票制作成本很高而且很麻烦,同时普通人也很难对其进行造假伪造。
除了纸张外,在银票上还设计了一小行花纹。这个花纹除了装饰外,其实也是一种防伪手段。因为这个花纹印刷的技术也是十分的特别,没人清楚到底是用什么颜料印制的,所以普通人也难以伪造。并且,当时的银票上还有一条防伪线,这条防伪线是用特殊的材料制作的,并且制作技术也只有官方掌握的有,所以普通百姓也是没办法造假的。
除此之外,在古代银票的更新换代频率其实也是十分频繁的。在古代每过一两年左右朝廷就会发行一版新的银票。而这个时候老的银票此时就会停止使用,然后会被全面的销毁。再加上当时的技术不发达,所以说即使当时有人能够伪造出来假的银票,但是也需要很长的时间,很可能刚刚伪造出来一版假银票,结果新的银票就已经问世了,而这伪造的假银票也就没有了价值,伪造的银票反而得不偿失。
银票的设计和更新频率都让不法之徒难以伪造。但是除了这些之外,最难以伪造的还是银票上的另一个重要的内容。
虽然这些纸张和材质难以接触,同时银票经常更新,但是如果单纯凭借这些防伪也是不够可靠的,所以,银票难以造假还有一个原因就是银票上有这样的一行字。
在古代,每张银票上,除了印的有银票所代表的钱数之外,还有一行的小字。而这行字所写的内容并不重要,而重要的则是这行字主要的作用——那就是用来防止造假。
这一行字非常的小,几乎没人能够看清楚到底写了什么内容。同时这些字的数量也很多,排成很密集的一大片。可是这些不起眼的小字并不是简单的写上去的,而是由雕刻大师先雕刻出来,然后再印在银票上的。所以复制起来难度很大。
而这些雕刻大师一般人也是接触不到的,他们都是受到了皇家的邀请,因此才前去雕刻这些字体印在银票上。
所以,为朝廷工作的他们已经收到了丰厚的俸禄,是不会参与银票的造假的。而且这些大师的雕刻手法也都很独特,因此人们拿到银票后一眼就能看出这银票上的一行小字到底是真的还是伪造的。
同时,在古代因为刑罚很残酷,所以如果被发现造假银票,会受到很严重的惩罚。因此造假银票这一行为可以说就是在铤而走险,胜算很低,并不划算。
这一行不起眼的复杂小字,却成为银票难以造假的关键。也正是因为这行小字的复杂,所以即使古代的银票只是一张纸,但是却很难造假,所以当时很少有人会选择去制造假的银票。
经过以上的分析,我们不难发现,其实在古代虽然科技不够先进,但是防伪技术也是十分的高超。尤其是银票上印的一行小字,更是让造假的人望而却步。其实,不管在任何时候,都会有造假的存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