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古代银票就一张纸,为何没人造假?你看看上面那行字,怎么造假?

 春天书屋 2023-11-11 发布于黑龙江

文 |夙夜玖歌

编辑 |夙夜玖歌

前言

在古代中国,银票是一种重要的货币形式,但与现代的纸币相比,它们有着显著的区别,古代银票之所以难以造假,乃源于票上的一张小字。

这张小字,似乎蕴含着某种秘密,使银票免受伪造之灾,我们不禁要问,这张小字到底代表着什么?它又是如何发挥魔力,让银票真假易辨?

中国货币演变过程

中国使用货币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商代,当时就开始使用贝壳作为货币,这被称为“贝币”,考古发现,在河南安阳妇好墓地就出土了大量贝币,有7000多枚之多。

甲骨文和青铜器铭文中也有大量关于赐贝、赏贝的记载,这说明在商代时期,贝币已经在中国社会广泛流通和使用。

为了满足不断增长的货币需求,人们开始用铜仿制贝壳,这样出现了我国最早的金属货币“铜贝”,铜贝的出现标志着中国古代从自然货币向人工货币的重大转变,随着铜贝的大量使用,贝壳货币逐渐退出历史舞台。

在长达几百年的春秋战国时期,各诸侯国都自行铸造货币,造型和规格不统一,其中,赵国铸造铲币,齐国铸造刀币,楚国铸造蚁鼻钱等较为知名。

秦朝统一中国后,秦始皇在前210年颁布法令,规定在全国范围内通用统一的圆形方孔半两钱,这标志着中国由地方货币向中央货币的重要转变。

汉朝实行货币改革,在秦制圆钱的基础上增加了围边,定五铢为计重单位,这样中央集权管理的五铢钱出现了,五铢钱从西汉开始使用,一直到唐代初期,共流通了700多年之久。

唐代也进行了货币改革,唐高祖在武德四年颁布新法,开始铸造开元通宝,这种新货币在钱文上不再标注面值与重量,实现了从重量型货币向质量货币的转变,此后,历代货币上的钱文通常以“通宝”来称呼。

明清时期,白银逐渐取代了纸币成为主要流通货币,这标志着中国货币制度从纸币本位向银本位的转变,到了民国时期的1935年,国民政府正式宣布废除银本位制度,新中国成立后,人民币成为我国唯一的合法货币,人民币也经历了五次发行,目前第五套人民币仍在使用中。

从商代贝币到今天的人民币,中国货币经历了自然货币向金属货币,再到纸币和银本位的变迁,中国货币的演变过程见证了中华民族的发展历史,标志着中国由古代社会逐步走向现代文明。

古代是从何时开始流行纸币的

纸币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中国唐朝时期,当时的纸质凭证“飞钱”被视为纸币的雏形,据史书记载,唐代各地为了解决货币短缺的问题,采取了禁止货币出境的措施。

但商人之间的贸易需要仍需要货币进行,为此唐廷创造了“飞钱”这一纸质凭证,商人可以将钱交给驻京机构或富商,取得凭证,回乡后,凭此凭证即可取钱使用,这种“飞钱”在当时发挥了重要作用,也为后世的纸币发展奠定了基础。

真正意义上的纸币则是在宋朝时期诞生的,公元960年至1279年的宋朝,在财政改革的背景下推行了发行纸币。

这时期的纸币被称为“交子”,也被称为“钞票”或“纸钞”,与唐朝的纸质凭证不同,宋朝的纸币具有法定货币地位,可以用于商品交易,并由政府背书担保,因此具有一定的信用保障。

宋朝的纸币使用先进的纸张制作技术,采用特制的纸张,并精细刻制印章,纸币上会印有面额、政府标志以及相关人员的名字和签名等防伪标识,这种纸币为当时的经济繁荣做出了重要贡献,不过,由于管理不善导致滥发,最终还是引发了通货膨胀和系统崩溃。

宋朝的纸币起源于成都地区的“交子”,之所以首先在这里出现,与频繁的战乱造成的钱荒有关,也与成都地区民间早有使用“飞钱”的习惯有关。

成都位于西南少数民族聚居区,北宋初年这里经常发生叛乱,严重破坏了铸币业,导致货币短缺,同时,作为西南商业中心,商品贸易发达的成都亟需解决货币短缺问题。

在这种背景下,容易生产的纸币“交子”应运而生,1024年,宋朝正式发行“官交子”,才使“交子”成为国家认可的法定货币。

此后,金朝和元朝也相继发行了自己版本的纸币,金朝的“交钞”一度在货币体系中占主导地位,元朝废除了传统金银货币,发行了“中统钞”“至元钞”等多种纸币,这些钞票采用汉字、八思巴文及图案,在当时广泛流通。

明朝沿用了前朝的样式,但其纸币因过度发行最终流通失败,到了清朝,又发行了“户部官票”和“大清宝钞”,并合称为“钞票”,这就是“钞票”一词的最初起源,但由于通货膨胀,清朝中后期的纸币也大幅贬值。

纸币的起源可以上溯到唐朝,但真正意义上的纸币是在宋朝时期发行使用的,中国古代的纸币发行使用具有较大的时代局限性,其发行与流通的历史是多次起伏与改革的过程,直到近现代才逐步发展成为稳定的货币形式。

古代银票的防伪技术

银票的制作需要用到楮皮纸,这种纸质细腻,非常适合制作银票,但是价格昂贵,一般老百姓很难买到,楮皮纸采自楮树皮,经过漂白、抄制而成,质地洁白细腻,经久耐用。

但是楮树生长周期长,采集困难,楮皮纸的产量有限,价格自然高昂,一般老百姓家用的宣纸与楮皮纸不同,质地较粗糙,不适合用来制作银票,所以仅仅从纸张来源上就限制了银票的伪造。

银票的版面设计非常复杂,需要很高的技术才能仿制,不同朝代的银票,花纹图案各有特色,都是由专人秘密绘制。

例如明代的大明通宝,版面中央印有“通宝”两字,周围图案精美复杂,或龙或凤,极富艺术美感,这类图案需要顶尖技艺才能绘制,绝非普通人可仿制,这些图案既美观又难以仿制,对银票起到了防伪的作用。

再有,银票上会添加一些防伪标识,如“伪造者斩”等警示字样,以及一些只有专家才能识别的复杂字符,例如清代银票中的满文字符,多采用只有专家才能识别的繁复笔画,这些防伪标识成为鉴定真伪的重要线索,如果银票被伪造,这些标识作为铁证,能够识破伪造。

每次印制新版银票后,官方也会销毁旧版的印刷模板,给伪造者制造障碍,银票的换版速度很快,样式不断更新,伪造者刚仿制一版银票,官方又推出新版,导致伪造银票很快失去价值,频繁换版大大增加了伪造难度。

不仅如此,清朝还专门使用龙纹白纸或高丽纸印刷银票,这些纸张不向民间销售,高丽纸质地洁白、平整,而龙纹白纸上水印有龙的花纹,均不向民间出售,更增加了伪造难度。

即使有人设法伪造,也难逃重罚,银票出自朝廷,伪造被视为重罪,断然难逃一死,伪造银票影响货币信用,动摇王朝经济基础,朝廷必严惩不贷,这进一步威慑了伪造行为,明晚上规定,伪造者斩立决,儿孙等亲属发配边疆效力赎罪,处罚之严厉,让人不寒而栗。

古代银票通过严格的制作工艺、复杂设计、专用材料应用以及频繁更新样式来防止伪造,并以严厉的法律制裁震慑犯罪分子,这奠定了我国纸币防伪技术发展的基础。

结语

在封建时代,银票造假者不仅自己性命难保,还会连累全家老小同罪,所以说即便有人志在图利,但是知难而退者众,这也让银票防伪再无后顾之忧。

古代社会对抗假币犯罪采取了多种方法,包括防伪技术、官方规范和法律制度,古代社会的保守性和思想背景也有助于减少犯罪行为的发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