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往事再美好,都已经尘封,人生如寄,一切都将过去,没有人能在岁月的苍穹里划一道不灭的痕迹

 liuhuirong 2022-02-07

       导读:往事再美好,都已经尘封,人生如寄,一切都将过去,没有人能在岁月的苍穹里划一道不灭的痕迹。不管你是意气风发,还是平淡落寞,都将被搜罗在历史的尘埃中。流云过千山,本就一场梦幻。

在一些喜欢宝姐姐的读者的眼中,葬花的林黛玉是一个矫情、小性子、不懂得惜福的姑娘。黛玉在大观园那种富贵繁华的地方,居然还为赋新词强说愁,吟出风刀霜剑严相逼这样的句子。

而宝姐姐呢?

那些喜欢宝姐姐的读者的眼中,宝姐姐同黛玉正好相反。宝姐姐品格端方、安分从实、豁达大度,比林黛玉不知要强多少倍!

可这是真相吗?

平心而论,作为读者,对这两位姑娘不应该双标。此时就反转一下林黛玉和薛宝钗的情节,这样才能真正看清楚,真实的宝姐姐和林妹妹。

这话从哪说起呢?自然是从宝姐姐和林妹妹最有名的一次交锋,滴翠亭说起。

一.反转滴翠亭事件,黛玉就是个好姑娘?

薛宝钗和林黛玉最有名的一次交锋,就是滴翠亭,那一次林黛玉真是人在家中坐,祸从天上来。

宝姐姐在滴翠亭旁边,偷听小红和坠儿在议论与男子贾芸私相授受的事情。

这时精明的小红,选择把亭子中的槅子全部打开,那时宝姐姐想逃离已经来不及了,看这时的宝姐姐是怎么做的,宝姐姐马上就能想出金蝉脱壳之计。

宝姐姐的一句:

宝钗便故意放重了脚步,笑说道:“颦儿,我看你往那里藏!”

把无辜的林黛玉,彻底卷进了滴翠亭事件中。

此时不论宝姐姐对还是错,而是反转一下宝姐姐和林妹妹的情节。假设宝姐姐在她的蘅芜苑中,而在滴翠亭中偷听的,是林妹妹。

在正常情况下,林妹妹应该得到同宝姐姐一样的评价。

首先,听到的滴翠亭里有声音,林妹妹不应该选择君子防未然,不处嫌疑间,林妹妹同样应该去偷听。

如果林妹妹没有去偷听,就证明这姑娘情商低,完全不懂得做人的智慧。

有道是知己知彼,才能使自己立于不败之地。像林妹妹这样清高孤芳自赏,不懂得留心身边仆人的动态;不懂得抓住奴婢的小尾巴,如何能驭下,如何能让别人听命于自己。

下来主线情节不会发生改变,与人商量如何私相授受的小红,同样会把亭子中的槅子,全部打开。

然后呢,这时的黛玉该怎么办?

这时的林妹妹,同样应该把责任踢到薛宝钗的头上。

林妹妹在荣国府是什么身份?

不过就是一个客居的小孤女,她没有家族支持,也没有家人做后盾,如何能比得上家中有钱,艳冠群芳的宝姐姐。

这时的黛玉也应该使用金蝉脱壳之际,先把自己摘出来、摘干净,方为上策。

林妹妹可是一直要住在大观园中的,最好大观园中的任何人她都不要得罪。

可宝姐姐没关系!宝姐姐有母有兄,薛家在京都有房子有地,只要他们家人愿意搬走,任何时间都可以搬走。

而且宝姐姐是王夫人的亲外甥女,是小红绝对不敢得罪的人物!

林黛玉把这件事情踢到薛宝钗的头上,是明哲保身的最好手段。

反正小红是一个丫头,翻不出什么天;

反正宝姐姐在荣国府,也只是客人,等到薛家人走了,滴翠亭事件自然了结。

林黛玉如果不把责任推到宝姐姐身上,那才是真傻了。

黛玉必须也像宝姐姐一般,面对小红马上作出反应:宝姐姐,我看你往哪儿藏!

这样的林黛玉才能称得上是安分从时,如果她不按宝姐姐的路数走,是孤高自诩、目下无尘。

其他的事情呢?林黛玉要想得个好名声,同样应该按照宝姐姐的路数走。

林黛玉同宝姐姐,最著名的情节就是金兰契。很多喜欢宝姐姐的读者都认为,那是林黛玉受到了宝钗的感化,是宝姐姐高情商的最好证明。

此时同样反转一下情节,这个高情商的情节让林黛玉做……

二.反转金兰契,宝钗也该被黛玉打动

既然喜欢宝钗的读者认为,金兰契中宝钗的做法应该让黛玉感动,那么反转情节,金兰契中的情节由黛玉对宝钗去做,宝姐姐同样应该感动不已。

宝姐姐同样应该以黛玉为知己,主动把黛玉当成自己的亲妹妹。

这种事情会发生吗……

先来看一下金兰契之前,发生了什么事情?

刘姥姥进大观园,大观园中群芳行酒令,这个时候林黛玉用了《西厢记》和《牡丹亭》中的两个典故。

林黛玉说过纱窗也没有红娘报,和良辰美景奈何天这句话。

在红楼梦的那个时代,对于闺阁少女,《西厢记》和《牡丹亭》都属于禁书。

那个时代的规矩也很奇葩,《西厢记》和《牡丹亭》的书,闺阁少女不许看。可《西厢记》和《牡丹亭》改编的戏曲,在女眷中却并不禁演。

这意味着什么?

这意味着别说林黛玉,荣国府全部的女眷,包括贾母、王夫人、薛姨妈、甚至是寡妇奶奶李纨,会知道有个俏丫鬟叫红娘;

如果她们留心,也都会知道良辰美景奈何天这句戏文。

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这一段《皂罗袍》,大观园中的小戏子都会唱。

这意味着什么?

这足以意味着,如果林黛玉有一点儿心眼儿,她可以心平气和地就把宝钗给应付过去,说宝姐姐想多了,她只是爱看戏而已,并无其他。

也只有傻姑娘林黛玉,才会被薛宝钗几句话就诈出来,她看过杂书。

此时反转情节,薛宝钗看杂书,被林黛玉发现,并且指出来,试想一下会发生怎样的情节?

宝钗,会感念林黛玉她隐瞒了这件事吗;

宝钗会认为林黛玉劝她的都是好话,而主动跟林黛玉做妹妹吗?

喜欢薛宝钗的读者,您真觉得宝钗会这么做吗!

答案当然是否定的。

小说《红楼梦》中,看过杂书的少女很多,绝不只是林黛玉一人。

贾琏的妹妹贾迎春;贾环的姐姐贾探春;还有薛宝钗自己,都有足够的机会去看杂书。

林黛玉不过就是说过一句戏文而已,而宝钗看杂书,如果林黛玉心怀恶意,存心拿宝钗的话,早就该让薛宝钗领个天大的人情了!

我说薛宝钗看杂书,自然有足够的证据。黛玉在自家的家宴上说了两句戏文,薛宝钗都能拿出大道理,狠狠地压了林黛玉一番。

请注意,这是很多喜欢宝钗的读者,觉得宝钗对林黛玉好的地方。

此时情节反转,反转到元妃省亲的时候。

宝钗在元妃省亲的时候,用了一个绿蜡的典故,绿蜡据宝钗自己说,出处是冷烛无烟绿蜡干。

这首诗出自唐代钱珝的《未展芭蕉》。

冷烛无烟绿蜡干,芳心犹卷怯春寒。

一缄书札藏何事,会被东风暗拆看。

这首诗是典型的少女怀春,这首诗中的典故,根本不可以用在元妃省亲这种高贵的皇家典仪中。

林黛玉是大观园中有名的诗人,这首《未展芭蕉》她不可能没读过。

如果因为这件事情,林黛玉也跑到宝钗的面前,对宝钗说:宝姐姐,你跪下,我要审你。好个千金大小姐好,好个不出闺门的女孩,满嘴说的都是什么?

是不是林黛玉只有这么做,喜欢宝钗的读者才会觉得,这样的林黛玉懂得审时度势,情商高呢。

是不是林黛玉只有这么做,宝钗才会将她引为知己,主动认她做亲妹妹呢,然后每日感念林黛玉对她的好。

林黛玉当时没有这么做,以后也没有这么做。听到了宝钗引用绿蜡典故的林黛玉,将这个故事永远埋藏在心里,永远没有对任何一个人提起。

放着这样大的把柄都不抓,这样的林黛玉,在钗粉的眼里,恐怕是没有情商的傻子。

薛宝钗送给林黛玉燕窝,也让很多喜欢宝钗的读者,认为薛宝钗做事圆融。

此时就反转这段情节,让林黛玉也为宝钗送礼物。

林黛玉身体不好,宝钗认为她需要吃燕窝。宝钗的身体也不好,她需要吃冷香丸。

此时,就让林黛玉送给宝钗冷香丸好了。

冷香丸这东西看似带着仙气儿,实际不过就是四时花蕊,四时之水弄出来的顶级奢侈品。

如果雨水这天下雨了,黛玉就可以去接雨水;

如果小雪这天下雪了,黛玉就可以去接雪水

黛玉收集好了这些东西后,也打发个婆子,在某个雨夜送给薛宝钗。

黛玉送给薛宝钗这份礼物的时候,也偷偷地送,然后不经意之间让所有人都知道。

试问,薛宝钗可会感动?

答案当然是否定的,这些事情薛家的仆人就可以去做,为什么要林黛玉去做。如果林黛玉去做了,薛宝钗还要无端的承受一个大情,凭什么!

可事情奇怪就奇怪在这里,很多事情只要薛宝钗做了就理所应当,而林黛玉做了就有无数的钗粉会去挑理。

两个姑娘做同样的事情,不应该双标,应该得到同样的评论。

对待薛宝钗和林黛玉,很多读者明显就是双标。

也难怪,林黛玉会觉得风刀霜剑严相逼。

作者简介:时间可以过去,历史却会永远让人铭记,我是小问号,一个爱写作的充满正能量的少年。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