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设计兴中楼在中山陵参加完军训汇展后半个月,又到了各学校开学的日子。 新学年,齐静葭升入了四年级,大学本科最后一年了。 她仍像往常一样,上学时间住在金大女生宿舍,只有到了周末才回到平仓巷的家里住。事实上,从学校院外的金银街或潘家菜园路,步行十来分钟,就到了平仓巷,但她平日里不想住家里。 生母被爸爸离弃,大哥牺牲,二哥一口气跑到了藏地出了家,她老觉得家里的老房子有些凉阴阴的,刮风的日子,老式雕花的木窗不时垮嗒一下,像是有人撬开了要跳进屋来,她越来越不敢一个人待在房间,所以时常央求家里女佣常妈陪自己睡,在大一认识袁远缘后,又时常叫袁远缘过来陪自己。 齐静葭祖籍本是苏州,明初,朱元璋修筑南京城墙,她的太祖是个木匠,雕花技艺远近闻名,被朝廷征调至京,城池筑成,太祖就在长干里一带安家,做了一位员外的上门女婿,儿子长大后,在江南贡院考取了功名,家族开始进学戴顶,搬迁到平仓巷和斗鸡闸交接处,购进了原清代著名诗人、散文家袁枚随园的一块带荷池的残园,筑了新居,辟了花园,从此,代代诗书传家。 到了父亲一辈,家族里一下子出了三个留洋博士——父亲排行老四,他跟老五属双胞胎,他在日本获得博士;五叔在英国获得博士;那之前,三伯在美国获得博士,一时轰动了整个南京城。 齐静葭父亲名齐范孟,时年56岁,字家骥,早年有感于军阀混战,国家百废待兴,遂选择了一门西学——建筑学,考入日本东京帝国大学工学部建筑系,获工学博士学位,回国后一直在国立中央大学建筑系执教。 民国十五年(1926年),不顾妻子秦嫣丽哭闹,不顾兄弟姐妹反对,不顾同事劝说,不顾舆论非议,决然地跟原配离婚,还在南京和上海的报纸上登出声明,娶了本校建筑系唯一的女毕业生魏秋迪,一时间成了文化界和南京坊间茶余饭后的出名谈资。 但仅过半年,娇妻跟他热乎劲一过,居然跟一帮时髦太太混到了一起,搓麻将吸大烟,甚至跟行政院一位留英归来的科长传出了丑闻,齐范孟甚是伤心,他才猛然明白,自己抛弃了几个子女的生母,给他们造成了非常严重的心灵挫伤。 他非常后悔,尤其最为愧对最小的女儿静葭,下狠心跟魏秋迪分了居,在十六年(1927年)至十七年(1928年)携了小女静葭,再赴日本东京,在母校做了两年访学教授。 东京帝国大学创立于明治维新时期,是日本第一所国立综合性大学,在亚洲大学中率先采用西方学制建校,实力与国立中央大学并驾齐驱。 齐范孟长兄经理茶叶生意,举家迁到了马来西亚;二姐早已出嫁;三哥留在了美国;他的双胞胎弟弟从英国回来后,在燕京大学教英国文学,祖上留下的大宅院就归了他,兄弟们只是在每年春节或清明时偶尔回来。 老宅由四根柱子南北向的正堂和东西两侧八间厢房围成闭合的长方形院落,他平日里住在东侧两间厢房里,其余房子都保持当年父亲所分的原样给各兄弟留着。 从日本访学回国后,正赶上国民政府定都南京后的第一次规划建设热潮,政府向全国征集首都建设规划,其中中央政治区,是规划的重中之重。 在众多方案中,政府圈定了两种,但两种差异很大,齐范孟支持美国著名建筑师、金陵女子大学和金陵大学塔楼设计者亨利·墨菲的方案:保留现有的古城墙,以中山大道为轴心,建成多个带状的城市中心,将火车站建在市中心的明故宫,方便全城人出行。 另一种方案,把明故宫作为中央政治区,拆除大部分古城墙,支持者包括大名鼎鼎的中山陵设计师吕彦直,据说,因为他说明故宫居于南京的正中,“居中而治”,有意暗合蒋介石之名“中正”,因而获得了蒋的首肯,方案遂被政府采纳。 齐范孟虽数次上书陈明墨菲方案的优越,但最终还是被否决,他失望透顶。此后,除了教学,他着手对祖上的老宅院进行改造,不过,改造的是院子而非宅子。 他将颓废已久的老花园改造成了后院农场,清挖了原袁枚随园部分老荷塘的淤泥,使水质变得更加清澈了,春夏季节青蛙在那里蹦跳鸣叫,倒是十分助眠。 袁枚的一个孙子做清将时,曾经大败过太平军,太平军攻进南京城后,大肆报复袁家,荡平了随园,命令老百姓在上面种庄稼。现今,随园一带成了市民的菜地,还盖了些青砖小瓦屋舍,惟齐家购进的一块边角得以保持了园林样。 多年来,齐范孟把许多精力倾注在自家宅院里,不断完善,新筑出荷花岛、耕读堂、怡翠阁、野雁渔村等景点。耕读堂靠近斗鸡闸那边,整出了几畦菜地,依四季变化,他种植玉米、红薯、各种瓜类。 当筷子粗的黄瓜开出小黄花、玉米长出包穗的时候,小葭每天都会去查看生长进度,每天都要摸摸那些蔬菜、作物,他在一旁看了,真是无限开心和欣慰。 齐家祖屋除了外墙为青砖砌成,其余部分都是全木结构,经近百年,门窗和天花板上的油漆已翻刷过好几遍,为图吉利,在前几年,齐范孟又重新涂了一层深红漆,因家里人丁少了,老屋里总难掩一股空落。 他虽学的是西洋建筑学,但格外偏爱老宅子,祖上留下的四把太师椅,丢失了一把,两把断了腿,仅一把稍好能坐人,他时常坐在这把太师椅上喝茶,他格外喜欢宅子里散发出的凉悠悠的木头香味,他常对人说,那是“祖宗的味道”。 阴历每月十五,他会在正堂前给列祖列宗牌位上香,因此坚持未拆除,仅是加高了风火墙,在天井安装了水龙头,预备了一大卷扑火用的皮水管。 为讨女儿欢喜,在前年,齐范孟终于在宅院西头另外建了一栋他亲自设计的两层青砖红瓦小洋楼,不过自己仍然住在老房子里。 小洋楼左右对称,大儿子殉国了,小儿子出家了,他还是在底层给每人留了一边,他把两个儿子的房间保持原有陈设不变。 女儿静葭住在二层。 齐静葭本来打算跟生母一起住,一来生母虔诚学修佛法,每日必做早晚课,愿意一个人清净;二来从清凉山到金大有些远,她邀袁远缘等好友来玩也不太方便,也就跟父亲住在了老家宅院里。 改造自家宅院仅是齐范孟人生志趣的一部分,他素来胸怀事业大志,宅院显然承载不了他的建筑设计理想。 在近10年来的首都建设潮中,他对于一些建筑师过多采用了西洋元素很不以为然,认为应更多发扬中国传统建筑的精华。 为尽情施展自己的建筑理念,他正设计一座壮观的观景楼,取名为兴中楼。 他的愿景,是兴中楼将来堪与“四大名楼”——滕王阁、鹳雀楼、岳阳楼和黄鹤楼媲美。 楼址,他准备选在下关码头附近。 |
|
来自: 慈翔大行 > 《《保卫南京》连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