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某机组高中压主汽门运行中关闭导致机组跳闸事件分析

 淮北南站 2022-02-07
一、事件经过

     某年10月19日, #2炉两台引风机运行、#1一次风机运行、两台二次风机运行,#1高流风机运行 、#2给水泵运行,六台给煤机运行,四台冷渣器运行。负荷110MW,煤量83t/h,主汽压力12.46Mpa,主汽温度538℃,再热汽温度535℃,汽包水位正常,主蒸汽流量412t/h。床温943℃,床压4.2KPa。

    机侧轴封由三抽带,采暖抽汽投入,工业抽汽投入。

    10:42 #2机组跳闸,负荷降至零,ETS首出为“就地汽轮机打闸”, BMS画面“发电机故障停机”、“汽包水位高”停机报警指示红色。负荷大于10MW汽轮机跳闸MFT条件触发,#2炉MFT动作,六台给煤机跳闸。

    #2机组主值班员在DCS画面检查机侧主汽门,调速汽门、各段抽汽逆止门关闭,汽轮机转速下降,厂用电切换正常,励磁开关已断开,开启过热器、再热器对空排汽电动门降压,派巡检至9米电子间发变组保护屏检查为逆功率保护动作。副值检查交流润滑油泵、高压启动油泵联启正常,调整汽包、凝汽器、除氧器水位至正常,派巡检至就地关闭发电机空冷器供回水总门,调整润滑油温正常。将给水切至旁路运行,将轴封由三抽切至辅汽带,调整轴封压力、温度至正常,开启高、低旁疏水,高、低旁路暖管后投入。值长令#1机组带工业抽汽,采暖抽汽。

10:51汽轮机转速降至800r/min启动#1顶轴油泵运行。

11:29汽轮机转速降至0r/min投入盘车。

11:54值长令#2炉压火。

11:55停止#2炉风机运行,关闭风门,#2炉压火。

经过检查处理后,2号机组于10月21日16时40分并网发电。

二、原因分析

    经现场调取运行参数及检查保护动作情况如下:19日10时42分, #2机组处于DEH功率控制方式下正常运行,负荷110MW, 主汽压力12.4MPa,主汽流量422t/h,主汽温度538℃,汽机转速3000rpm/min, EH油母管油压14.25MPa,EH油泵电流23.3A,保安油压力2.0MPa。机组运行参数未见异常。

19日10时42分20秒,#2机组高中压主汽门和调速汽门突然关闭;

10时42分21秒联启高压启动油泵和交流润滑油泵、联关抽汽逆止门;

10时42分25秒发电机逆功率保护动作,发电机跳闸。现场调取的保护动作情况统计如下图:

图片

AST、OPC油压丧失(重点体现为“挂闸信号消失”),机组跳闸事件发生后,公司立即组织力量进行现场指导、升级监护,确保机组安全停运。同时组织专业人员展开缜密分析、排查、处理。

1、事件发生后调取了2号机前轴承箱处及电子间的录像资料,未发现有人员活动的迹象,排除了人为误动的可能性。

2、依据此次事件的设备动作过程和SIS系统过程回放、SOE记录及DCS相关参数历史数据,整理主要分析依据如下:

1)首先动作的是挂闸信号消失,AST、OPC失压,主汽门、调速汽门全关;

2)EH油母管压力14.25MPa,EH油泵电流23.3A,压力稳定;

3)保安油压力和附加保安油压力均为2.0MPa,且无波动;

4)SOE触发信号为“高中压主汽门关闭”;

5)无任何触发ETS动作保护条件;

6)无OPC动作条件及OPC动作指令;

7)ETS首出记忆为“发电机保护动作”;

8)故障前,运行巡检记录AST、OPC、ASP就地油压均正常;

9)监控录像未见异常。

经分析:首先明确了造成此次故障停机的原因为主机油系统AST、OPC油压丧失,导致主汽门和调速汽门关闭。

图片

图片

基于上述结论,针对AST、OPC油卸压点进行了如下排查:

1)首先,通过检查保安油、附加保安油、挂闸油压力参数及相关油管路、隔膜阀等就地设备,排除了隔膜阀动作和油管路外泄漏的可能。这一点在后续的挂闸复位和相关试验等操作过程得以充分验证;

2)对AST电磁阀进行了单独失电在线试验,动作结果均正常;

3)对OPC电磁阀进行了模拟带电试验,动作正常。

结论:通过以上试验,未排查出AST、OPC油系统卸压点。

上述排查完成后,将重点转移到热工保护误动和信号误发方面,继续进行了如下排查及相应处理:

1)对AST油压开关(即:挂闸信号开关)动作值进行了检验校对,通过降低EH油母管油压的方式,试验AST油压开关动作值正常,与大修期间开关量校验记录相符,并且通过对DEH系统ASL1、ASL2、ASL3信号电缆、通道、SDP卡件及电源系统的检查,排除了挂闸信号消失误发的可能。

2)核实DEH系统OPC逻辑,OPC动作条件只有103%超速条件,无功率不平衡等其它触发OPC逻辑,并且对OPC指令继电器接点和控制电源等进行了检查,排除了OPC指令误发和继电器接点误动的可能。

3)测量AST、OPC电磁阀线圈阻值正常(均在2.7-2.8KΩ范围),测试电磁阀控制回路电缆绝缘合格,检查电缆屏蔽层单端接地良好。

4)对AST电磁阀电源系统进行检查发现,取自直流母排的两路220VDC电源,合并为一路送至热工电源盘,测量电压值正常。同时对ETS输出继电器及控制电源进行了检查测量,均未见异常。

结论:排除热工信号突变和电磁阀动作指令误发的可能。

附加说明(辅助分析依据):

1)#2机组启动前,ETS保护传动、AST电磁阀在线试验等均动作正常;

2)#2机组启动后,真实OPC超速试验动作正常;

3)机组大修启动前后的一系列常规试验均正常。

对事件的深入分析:

此次事件分析过程中,在集团生产部专家和电科院相关专业专家的指导下,本着“四不放过”的原则,开展了进一步深入探讨分析、试验:

1)专家建议:尽管AST电磁阀电源系统异常,导致AST电磁阀误动作的可能性极小,但为了进一步提高ETS系统和AST电磁阀动作的可靠性,建议将AST电磁阀220V直流电源改为双路电源供电,改造后一、二通道AST电磁阀电源分别取自#1机组直流母排和#2机组直流母排。

2)后续试验:在完成了一系列排查、整改后,为确保主机油系统、ETS、OPC系统安全可靠,相关专业进一步对AST、OPC系统进行可靠性试验验证。然而在多次试验过程中,相继出现了异常现象一次OPC电磁阀动作导致AST油压下降2MPa(从14MPa 下降至12MPa  )左右的异常现象和单个OPC电磁阀拒动现象。

3、机组EH油系统检修过程回顾

机组A修期间金属射线检测发现EH油管道焊口未焊透缺陷共37道。8月10日施工单位对不合格焊口进行施工,截止8月15日共割开缺陷焊口10道,因其不具备焊接EH油管道工艺要求,停止施工。8月18日公司与另外一家施工单位签订了关于“#2机组EH油管及高导管焊口缺陷修理合同”。

8月25日由新的公司继续施工,9月2日EH油管道37道焊口焊接完成,9月5日电科院对EH油焊口进行渗透检测,37道焊口均合格。9月11日EH油循环过程中发现#1高主门侧回油管一道焊口渗油。

9月19日对渗油焊口处理完成,9月25日EH油系统进行压力试验,在14MPa时9米#2中主门处一道焊口渗油,9月26日对渗油焊口处理完成,继续进行EH油系统压力试验,至试验压力17.5Mpa时检查焊口无渗漏,验收合格。

20日#2机EH油系统在线滤油合格,9月23日检修公司将各调门伺服阀及AST/OPC电磁阀组连接至EH油系统,具备EH油系统压力试验条件。

其中6月17日对AST/OPC电磁阀组等调速系统设备进行了清洗维修,于7月13日返回我公司。

4、原因分析结论:

经过一系列的试验、排查,对于导致本次故障停机的原因得出如下结论:

OPC电磁阀组件中的卸油滑阀微漏油,运行中杂质堵塞OPC主滑阀高压油节流孔,OPC电磁阀主滑阀动作,同时AST与OPC系统间逆止阀不严,导致OPC、AST油压同时丧失;

说明#2机组EH油系统尽管经过启动前进行了长时间滤油,油质检测良好,因机组大修期间曾进行EH油管路焊口消缺工作,期间进入EH油系统的杂质仍存在于系统中。

由于OPC电磁阀卸油滑阀微量漏油,运行过程中EH油系统杂质堵塞OPC主滑阀高压油节流孔,导致OPC主滑阀上腔油压下降,OPC电磁阀主滑阀动作,导致OPC油压丧失,同时AST与OPC系统间逆止阀不严,导致AST油压丧失;致使主汽门、调速汽门关闭。(OPC电磁阀组件示意图见下图)

图片

3
暴露的问题

1、机组大修期间,进行EH油管路焊口消缺工作,因而导致焊渣、铁屑等杂物进入到EH油系统中,致使AST与OPC系统间逆止阀关闭不严,高压油节流孔堵塞,最终导致OPC电磁阀组件误动,使机组主、调速汽门全关,造成机组跳闸;各检修单位在对“EH油管路焊口消缺”工作中,未进行严格的过程控制,致使杂质掉入系统,在清理OPC阀时,发现了一定量的杂质。

2、设备管理部对“EH油管路焊口消缺”工作未进行有效监督和验收把关不严。

4
防范措施

1、将跳闸组件OPC电磁阀进行了更换,对跳闸块OPC逆止阀进行了检查、清理;

2、对AST、OPC跳闸组件油路进行了清洗;

3、处理后再次进行了AST、OPC电磁阀动作试验。

4、将AST电磁阀220V直流电源改为双路电源供电,改造后一、二通道AST电磁阀电源分别取自#1机组直流母排和#2机组直流母排。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