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Hometown Central Plains 给在外打拼的家乡游子一个寄放心灵归宿的地方 乡土文学 
作者 | 张晓辉 原创 | 乡土中原(ID:gh_06d145e3125e) 大年初三,按照郑州本地风俗,是上坟祭祖的日子。 如果父母健在,出嫁的姑娘会在初二回娘家。如果父母有一个不健在,出嫁的姑娘就会在初三回娘家。我的公婆都已不在世,初三这天,孩子的三位姑姑要回来上坟。一大早,孩子爸就收拾了礼品,买好纸钱供品。他要去给他的姥姥姥爷上坟,临走前交待我,到坟上等着姐姐妹妹回来一块上坟。我催他早去早回,回来帮我招待客人。两个姐姐一个妹妹,三家人一块来,加上我家四口人,中午二十多口人吃饭呢!虽然头天下午我已经开始摘菜洗菜准备,人一多还是手忙脚乱,心里没底。收拾了厨房,我赶紧叫二嫂过来帮忙。郑州的风俗我一直不太理解,客人来了,先吃一顿饺子,然后下午再冷热菜上一桌,这不是让厨艺不佳的主妇更抓狂吗?尤其我这样的,吃饭超过四个人就不知道东西南北了,一下子二十多人。我是年年准备年年抓狂,客人一走才发现应该这样那样更完美一点。二嫂干活麻利,一进厨房先挽起袖子和面。包饺子,和面很关键,二十多碗饺子得好大一块面呢!二嫂真是理解我,那么多面我根本揉不成块。二嫂三下五除二和好了面,我俩一起到公婆坟上去等孩子的姑姑们。没想到大姐和三妹已经到了,纸钱已经点着,供品摆好了,而且很周到地在坟前铺上了火纸。说实在的,公婆已下世多年,我现在上坟心情一点都不沉重了,一边和二嫂说着笑着一边往点燃的纸钱上续着刚折叠好的纸钱。可那边听见大姐和老妹说话带着哽咽,赶紧不敢笑了。虽然不是亲生的,我也得有敬畏之心,不能反差太大。为了表示诚意,赶紧跪下磕头,喊着公婆起来拾钱了,给你们送了好多钱,都不要太节俭了,该买什么买什么吧,想咋花咋花吧,管够啊!不够了捎个信,再给你们送啊!大姐说婆婆很会过日子,一百块钱装兜里,多少天都不舍得用。老妹说公公爱吃点心,掰了几块扔到火堆里。二嫂拿了油卷馍,说上坟拿油卷馍将来有孙子会是双眼皮,我和老妹都说明年也蒸点油卷馍,都想要个双眼皮的孙子。我对二嫂说,咱爸咱妈过去上坟肯定没拿过油卷馍,要不然我家俩孩子都不是双眼皮。老妹说,还是怨我自己不是双眼皮,孩子像我了,说来说去还是得靠遗传基因办事,这个油卷馍作用不大。总算扭转了沉重的气氛,等二姐到坟上上了坟,几个孩子排队磕了头。我招呼大家赶紧回家,主要是得让会包饺子的都上手给包饺子,指望我一个人,这饺子得吃到明天。孩子爸动作挺快,已经回来了,带着姐夫妹夫去园子里聊天。他们不回家也好,都吸烟,把屋里搞得乌烟瘴气。人多干活就是快,很快摆好摊子开始动工,几个人在客厅包,另外几个就在阳台又支了一摊,所有的椅子凳子沙发上都坐满了人,只听见笑声说话声。我在家安静习惯了,很怕会扰民,打发儿子下楼听了一下,儿子说站在院子里听不到三楼说话声,也是,天冷,关着窗呢,那就放开了说吧,大家本来都是农村长大,庄稼地里大声吆喝惯了,现在进城生活,平时都憋屈着呢,来了村上就敞开了嗓门说吧!二外甥媳妇说咱可以包个钱到饺子里,我说要包就包金币吧,找了两个五毛的硬币,外甥媳妇拿到厨房认真清洗了一下,我用肉馅裹好了包进饺子。二外甥说,谁吃到有金币的饺子就到家人群里发二百块钱的红包,大家都同意。一时间大人干活,孩子楼上楼上跑着笑着闹着,很快饺子可以下锅了,有人负责煮饺子,有人负责带一帮孩子先吃,吃完再把孩子带出去放鞭炮,大人再分批吃。几个大男人一进家,屋子显得更加拥挤,餐桌边,茶几周围,都是吃饺子的人。大家都给出主意,咋把房子改装一下让客厅面积更大,还能怎么改,只能敲掉一面墙,把卧室也合到客厅。只是这客厅平时挺大的啊,有必要为了偶尔几次的招待客人毁掉一间卧室吗?大姐说别想法折腾了,咱孩子到园子里随便坐吧,来这该有几回,再敲墙可不是容易事。正说着房子,二外甥忽然高声说,这可咋办呢?孩子不会发红包?众人大笑,大外甥说很简单,子债父偿,孩子不会发孩子爸发就行了。一群包饺子的都说等一会等一会儿,等下大家都忙完了再发,要不没功夫抢红包。大外甥说,不要声张,免得下一个吃到金币的人偷偷藏起来不吱声。可是大家都快吃完了还是没有听见谁吃到硬币。还有我们几个人,一直包饺子,没顾上吃饺子,估计就在我们几个人中产生了。大家都说,一会吃饺子有压力了,小心一点,不要把钱吃肚子里了。正说笑,大姐夫盘子叮当响了一声,花落他家!大姐夫六十出头,爱说爱笑,可是玩手机只会看小视频,抖音火山快手都有,就是不会发红包,因为总是记不住密码,自己怕弄错,索性微信没有绑卡。现在他出门还是带现金。大外甥举手同意,有子债父偿的,也有父债子偿的,两个幸运儿都不会发红包,有人坑爹有人坑儿。只见姐夫拿出一沓钱给了大外甥,他听成了一口人给二百的红包。马上有人出来纠正,大姐夫收回了一沓红票票,大外甥说,你们这么多事,多好的赚钱机会给你们弄毁了。饺子吃完,大家都催着发红包,只有我家女儿和她小表妹不知道要发红包,出去散步了。一群人抢了红包,手气最佳的又发了一波,一时间红包乱飞,笑声不断。我一看自己儿子抢了好几十,我自己抢了也不少,不好意思私藏,取之于民用之于民吧,继续往群里扔红包。收拾了饺子这一顿,不敢懒散,赶紧开始准备下一顿,我这笨鸟,不早一点飞不行啊!刚进厨房,很快外甥外甥媳妇,大姐二姐都来帮忙。我们列好了菜单,大家问准备怎么做。我把食材放到盘子里,一个一个摆好了,二嫂要去拌凉菜,外甥媳妇要做油焖大虾,外甥说板栗焖鸡他来做了,还有几个热菜也被人领了任务去做,我倒是只用打杂了。作为家庭主妇,一个菜不做也说不过去,等把所有菜端上桌,我又做了可乐鸡翅。大家都说吃不下那么多东西,虽然人不少,也只做了一桌菜,摆成了两桌,于是人们拿着筷子自动吃了这桌吃那桌,这个方法也好,免得到最后都是剩菜。五点,一众客人告辞,等大家说完告别的话,车子启动,所有的客人客人上车离去,我赶紧上楼收拾狼藉的杯盘。刷碗用去半个小时,扫地拖地用去一个小时,整理厨房半个小时,整理客厅半个小时,整完坐下来,女儿说,妈妈,咱们还吃晚饭吗?女儿下午出去玩,没赶上抢红包,回来追悔莫及,那错失一个亿的表情,大家都看乐了。我说你看散步有什么好,没抢到红包,还把自己给散饿了。只好再去给她找蛋糕牛奶凑合一顿,反正除了她,别人都表示不吃晚饭了。谁说父母在,兄弟姐妹是一家,父母不在,兄弟姐妹是亲戚?我家这兄弟姐妹一大群,父母不在了,兄弟姐妹还是亲亲热热一大家,永远是一家有事,众人一起上。父母在或者不在,兄弟姐妹亲情都要常在,毕竟,我们来人间一次,要多给人点温暖,也想多享受点温暖。张晓辉,社旗县兴隆镇罗庄村马庄人,妙龄大妈一枚,当年瘦小离家到大城市郑州谋生。热衷自主创业,匆忙半生,并无建树。白天忙生存,夜晚码文,感性和理性并存,一直认为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还有明天的苟且,但一定有诗和远方,一直坚信住什么房子不重要,和谁住一起更重要。坚持吃粗茶淡饭,过简约生活,写温暖走心的文字。乡土中原特约撰稿人。
乡土文学《乡土中原》(Hometown Central Plains)发布 总编 | 赵华胜 总顾问 | 王学章 王书义 梁铜勋 刘永科 特约作者 | 晓辉 丽萍 尚钞 春雨 松克 春兰 特约美编 | 穆青冬 (所有排名不分先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