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乡愁征文57号】张业恒:情思刘聋子牛肉粉

 新用户89134deQ 2022-02-08

情思刘聋子牛肉粉

/张业恒 

在湖南,绝大部分人们的早餐都是从吃粉开始的。在长沙,管吃粉,叫做“嗦粉”。

清晨的长沙,不管是市中心五一广场的商业区,还是偏远的背街小巷,最开始喧嚣的,一定是嗦粉的馆子。它就像橘子洲大桥上早高峰的鸣笛声,地铁站里的报站声一样,嗦粉的声音也是这个城市清晨里最好的背景音。米粉之于湖南人,就像热干面之于湖北人。“早上嗦碗粉,精神一整天”。 

走遍三湘四水,早晨香喷喷的米粉味道总是弥漫着市州之地和广大散家农舍。据不完全统计,湖南近90% 的人早餐都以米粉作为首选,全省每天米粉销量约为600万斤,米粉的全产业链值近360亿元。

人的味觉记忆,是小时候吃某种物食留下的。记得我几岁时每个月都能吃上一碗大哥从津市他学徒的刘聋子粉馆里带回来的牛肉米粉,现在还清楚的记得粉是白白的,圆圆的,香滑不油,上面盖有大片的牛肉、香菜和小葱,吃起来润滑可口、风味独具,汤的味道鲜美可口妈妈把大哥带回来的一大碗粉分成四小碗,全家人每人一碗,我目不转睛看着妈妈的筷子,一分完,我就抢先担着一碗狼吞虎咽起来。大哥每个月尾回家一次,我常算着大哥回来的日子。好景不长,几个月后,哥哥吃不了每天早晨3点钟就起床,去推磨磨米浆,压米线的辛苦,辞工回家了。后来虽在家吃不上津市米粉了,但牛肉米粉的味道一直在我的味觉中留了下来。

上初中时,我在津市二中读书,每天往返十多里路跑通学,偶尔经过津市市区时,又闻到了牛肉粉的味道。我们班有一个回族同学姓朱,从小得了中耳炎,落下耳“背”的毛病,大家称他为朱聋子。我和他是同桌,我从不喊他朱聋子,我们关系很好,我还拜认了他妈为干妈。他有亲戚在刘聋子牛肉馆工作,偶尔带着我去刘聋子牛肉馆吃粉,那是我最高兴的时刻。 

在津市“易逢拐”刘聋子米粉馆的后堂内,因是熟人熟客,粉量、牛肉码子随意加,还可以加一个酥皮鸡蛋。我们吃着香喷喷的牛肉粉,说着、笑着,撑得肚子鼓鼓的,那情景直到今天也未忘记。一次,店里一位看上去像负责人的大伯给我们俩讲起了“刘聋子”的故事。

上世纪30年代,津市因水路交通的优势,由一个洞庭渔洲发展而成为晓有名气的工商城市,曾有“小上海”、“小南京”的美誉。津市汇聚了十三省的移民,是一个多元文化交融包容的城市,以丰富多彩的特色小吃闻名于世,米粉就是其中之一。这时一个从常德来的“耳背”的年轻人在津市两河街一带挑担子卖牛肉米粉此人刘松生幼年患中耳炎导致耳聋,有“刘聋子”绰号,故名刘聋子牛肉粉。

刘聋子家里穷没上学,缺少文化,但他打小特别聪明,肯钻研一天,他和母亲一起到清真寺朝拜,闻到一股牛肉特别的香味,便走进寺内厨房,只见几个回民师傅正在烹制牛肉,还加了一些中药、香料,工序比较多。刘聋子便请教回民师傅烹制牛肉的方法。他多次上门求教,并在每年农历十月一日的开斋节上虔诚祷告,捐钱捐物。长此以往,感动了清真寺的回民师傅便教会了他如何烹制牛肉的手艺。后来他在回民师傅教的烹制方法的基础上,自己尝试、钻研、创新,中药、香料的时间、数量、熬煮的程度、火候等方面经过多次试验,终于有一天,他烹制的牛肉又香又嫩,乐口消融。刘聋子大喜,决定上街一试。他将牛肉粉“挑子”往街中一摆,一股特别的牛肉清香熏得满街人停止了脚步,纷纷前来品尝,一会儿,一担牛肉粉卖个精光刘聋子米粉一下名声大振。后来他积蓄了一些资本后,一九四三年,在津市一个不起眼的地方,修建一座青瓦房,挂出“刘聋子粉馆”招牌,一个名牌风味小吃,就这样在津市诞生了。几十年来,一直让津市人喜爱,骄傲和自豪!刘聋子牛肉粉以一滚二净三香四鲜五辣的独特风味,招得食客如云,名冠湘西北九澧

刘聋子牛肉米粉生意火爆,成为津市人早餐的主打,外地来津人员也以一碗刘聋子牛肉米粉为幸事。

60年代初,我从津市坐小火轮船来长沙求学,毕业后奔赴四川工作。那时正是国家自然灾害困难之时,61年8月22日,我的小哥送我到津市轮船码头准备上船前,他在昏暗的灯光下,翻着自己内裤的小口袋,将侵透了汗迹的5角钱找出来,兄弟俩来到轮船码头不远处的津市大饭店,让我美美的吃了一碗牛肉粉。我知道,那是小哥对我的爱,让我记住家。我带着牛肉粉的香味离开家,离开家乡,走向诗与远方。

时序转到20世纪90年代,刘聋子牛肉粉馆职工亦纷纷自开店铺,并相继在长沙武汉宜昌南昌常德等地开店,津市刘聋子牛肉粉名声远播。 

前几年,我在长沙东二环上一家自称津市牛肉粉馆内牛肉粉吃过后感到非常扫兴,没有一点儿我认为的味道听口音,是几个非常德人开的店,是个冒牌货,市场上的冒名者不乏其人。这足以说明津市牛肉粉的赫赫威名,已红遍神州。要吃货真价实的牛肉粉,还得寻找真资格的津市刘聋子粉馆。

二零零零年,刘聋子牛肉粉第四代传人,将粉馆迁到津市万寿路石桥旁闹市区,新馆装修豪华,美观气派,创新了刘聋子巴掌牛肉、刘聋子一品鱼饺,刘聋子汽水肉等新的品牌,相继推出清炖牛肉,红烧牛肉、牛排、牛杂等米粉、每天排队争吃其粉者络绎不绝,节假日更是顾客盈门。

刘聋子牛肉粉已被湖南省商务厅授予湖南老字号称号;刘聋子牛肉粉馆是湖南省农产品博览会金奖得主,系湖南省餐饮行业协会第五届理事会副会长单位。 

有一种乡愁是家乡的味道。离开家乡尽管半个多世纪,走遍祖国各地,吃过云南的过桥米线;尝过苏杭一带的米粉味道;吃过巴蜀之地的风味小面;也爱武汉的热干面;还尝过西北的兰州拉面和秦川之地的哒哒面,仔细的想一想,我还是最爱我的家乡津市刘聋子牛肉粉。它的味道正宗,吃到它,就吃到了家乡的味道。它能激活我的味蕾,激活我那想家、爱家乡的游子之心。

人年纪大了,对家乡和美食的回忆成为了常态。现在每次回到老家,总要先到津市牛聋子米粉馆或澧县县城的牛肉米粉馆解馋。

期望津市刘聋子牛肉粉做大做强,对加盟店加强培训,保护好自己的品牌。像福建“沙县小吃”那样做出品牌,把真正的津市刘聋子牛肉粉连锁店开到全国各地及世界各地。

乡土文学社编委会

顾 问 聂鑫森 

          湖南省作协原名誉主席
主 编 陈小平 
副主编  李秀珍  
            刘金龙(兼诗歌组长)
执行主编 丁村
编辑主任 王建成(兼小说组长)
副主任 施静云(兼散文组长)
编 委 马发军 史寿林  孙成纪
           朱玉华 刘金龙  陈 乐   
           陈贤东  陈 缘  余 萍
           杨天营  杨胜彪  杨军凯
           郭良美  皇 甫   彭太光   
           潘政祥  袁晓燕   朱吉述
乡土文学创作研究中心
乡  土  文  学 社
《 乡土文学 》 编辑部

长期法律顾问 陈戈垠 律师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