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疾驰的草原征服者:辽·西夏·金·元》【历史】:读千卷书之第278本—每天1分钟读1本书

 于兆鹏 2022-02-08

《疾驰的草原征服者:辽·西夏·金·元》【历史】:读千卷书之第278本—每天1分钟读1本书

今天分享中国史书籍的第三十七本书:《疾驰的草原征服者:辽·西夏·金·元》。

本书将视角放在游牧民族上,夏、辽、金、元,在本书中担当起积极和正面的主要角色,由它们来贯穿从唐到元这一时段的中国史进程。

一、内亚边疆帝国模式。这是两种不同的国家建构模式之间的区别:一种是外儒内法的专制君主官僚制模式,另一种则是从汉地社会边缘的内陆亚洲边疆发展起来的内亚边疆帝国模式。后者萌芽于辽,发育于金,定型于元,而成熟、发达于清。

陈寅恪早已论证过,隋唐制度有三个渊源。其中梁陈之制当然是汉式的;西魏北周之制是胡汉杂糅的混合制度,但它对隋唐制度影响最微;北魏北齐之制才是它最重要的来源,而其主要成分,则是通过士族之家学传承接续而来的残存中原之汉魏文化、东晋南齐之礼制以及保存于河西的汉魏西晋文化。唐代制度体系,是融合了不少胡文化元素于其中的外儒内法的专制君主官僚制

事实上现今中华人民共和国版图的形成,与乾隆皇帝的统治有着直接的联系,在清朝的后半期,消灭了你死我活的夙敌准噶尔汗国,名其地为“新疆”即新领土,从而形成了包括西藏和内外蒙古在内的广大国土。那是1757年以后的事情。其后到20世纪,外蒙古在苏联的影响下成为独立的国家,台湾成为现在的状态,其余的部分基本上进入人民共和国的控制。就是说,今日国土的形成本身与大约二百五十年前的历史颇有关系

二、新国家运动。安禄山的一生从独特的成长经历开始,在随坎坷命运漂泊的少年时代,曾作为盗羊贼险些被杀,却幸运地成了军人,靠自己的才能和手段平步青云,在前线无数次立功后又吃了败仗,被问责而定为死罪,又因玄宗之令而九死一生,其后摇身一变被破例提拔,在权术之地的宫廷和官场拼搏,直到将庞大的军事力量握在手中,以建立新国家为目的最终崛起,将旧主玄宗及唐王朝逼到了危险的境地。可是他失明了,又为病痛所苦,眼看野心就要实现,却因儿子的谋害突然死去。

安禄山实在是痛快且波澜起伏、极富戏剧性的一生。作为一代风云人物或是充满英雄志向的破天荒人物,可以说即使在世界史上也不失为少有的奇类

西边出现了阿拔斯朝,东边出现了安禄山、史思明的新国家运动。西边成功了,而东边却以失败告终。然而,不论在亚洲的东方还是在中东、北非,新时代的门户同时在渐渐打开。

三、蒙古时代的“世界化”。正当西征军席卷东欧、准备从匈牙利草原向西挺进之时,拔都于1242年三月接到了皇帝窝阔台去世(1241年十二月)的消息以及西征军撤兵的命令。西欧的基督教世界,在即将毁灭的前夕得到了拯救

忽必烈却打算把拥有广阔耕地和众多从业人口的中华世界全部纳入进来,建立一个兼具蒙古高原游牧军事力量和中华本土经济力量的超地域政权。为此,他将政权的中心迁往连接两个地域的内蒙古草原和中都一带,创造出一种朝廷和军队按夏冬季节在其间移动履行职责、既能保持军事力量又能掌握经济力量的新模式。

中华所积累的各种各样的智慧、技术、手段,很多都在蒙古时代得到了进一步的提高,然后被散布、传播到世界上。常说的火药、枪炮、指南针、印刷术等自不待言,纸币的使用、以银本位核算的经济、产业型社会、海洋和航海的组织化、跨国境自由通商等,总之资本主义特征的事物,也从这一时期开始了“世界化”。另一方面,中东以西的知识、学术、思辨和技能也整体进入中华。显然,人类史和中国史在这六百多年间都大大地向前迈进了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