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医治疗颈椎病,伤寒论从外到内六经辩治古方新用

 秦楚古方 2022-02-08

秦山楚水古方中医 点击“秦楚古方”关注公众号

中医伤寒六经辨证治疗颈椎病丨文 / 中南山    

这是秦楚古方161篇原创文章

颈椎病是因椎间盘、骨、关节及韧带退行性改变或因劳损、感受风寒湿邪诱发加重退变,导致颈部肌肉、韧带、神 经、脊髓、血管遭受刺激或损害而产生的一系列临床症状。

六经辨证颈椎病的理论基础

中医药防治颈椎病的研究认为,从“以气为主,以血为先”学术思想基础上,提出了 “从痹论治颈椎病”的学术观点,形成了“益气活血,化瘀通 络,表里兼顾,脏腑同治,整体调摄”的颈椎病治疗大法。在 具体辨证过程中,灵活运用六经辨证,并结合气血理论 运用经方加减诊治各型颈椎病,师古创新,古方新用。

仲景开辨证论治之先河,而六经辨证是《伤寒论》的辨证纲领。六经的物质基础是经络和脏腑,是受邪之所,也是病变所在。

同时,六经病证的划分又依阴阳、表里、虚实、寒热厘定, 因而六经也包含了八纲辨证的内容。人体以脏腑功能活动为核心,经络根源于脏腑,网络全身,运行气血。

伤寒六经虽不能与脏腑经络等同,但是以脏腑经络为基础。太阳病,病在肌表,为人体之“藩篱"受邪;少阳病在半表半里,多涉及胆与三焦;阳明病是病在里,多涉及胸中、胃肠;太阴病的病位较深,多涉及脾胃;少阴病的病位更深,多涉及心肾:厥阴病则多涉及肝经。脏腑经络的功能活动失调,也就是人体气化过程紊乱。

伤寒六经辨证概括了疾病各个发展阶段中正气强弱、病因属性、邪正盛衰、寒热进退、病理层次、病势趋向以及阴阳消长的情况,是辨证论治、遣方用药的基础。

颈椎病为痹证中的一个病证。在颈椎病的五型分类中,颈型、神经根型、椎 动脉型多表现为五体痹的症状,而脊髓型及交感型多表现出脏腑痹的症状。

五体痹属太阳病及其变证或兼证,是外邪 侵犯人体的初期阶段,是外感病中的太阳表证。脏腑痹分属 于太阳病变证、阳明病、少阳病、少阴病、太阴病、厥阴病,均 归属于里证。

当人体脏腑亏虚,抵抗力下降时,风寒湿外邪 乘虚而入。由于风寒湿为阴邪,易袭阳位,往往首先侵犯太 阳经,导致太阳经气不利,卫外不固,营卫失和,出现恶风怕 冷、出汗、颈项强痛、腰背酸楚、四肢关节疼痛等症状,并可 影响督脉,使项背挛急,疼痛加剧,头颈转动受限,出现颈椎 病的临床表现。由于手足阳明经、手足少阴经、手足少阳经、 手太阳小肠经、足厥阴肝经、任脉、阴维脉、阴跷脉等行经颈 部,足太阴经、足太阳膀胱经、督脉、阳维脉、阳跷脉等行经项部,手阳明大肠经上出于柱骨之上,会督脉所过之处— 颈椎,使颈部成为诸经的循行要道。

风寒湿侵犯人体后,其 证候由病邪侵及的部位不同而有所差异,按所累及体表部 位从外向内可分为皮痹、肉痹、脉痹、筋痹及骨痹等五体痹。

五体痹日久不愈,正气虚损,病情继续加重,发展到少阴经及厥阴经,表现为脏腑痹。施师认为,风寒湿侵犯人体后,通 过这些经络具有由外及内的演进特征,在一定程度上体现 了伤寒六经传变的特点。

三阳经病证涉及腑,多实;三阴经病证涉及脏,多虚。在 具体治疗颈椎病时,施师从气血理论出发,立益气化瘀为主 法,随六经辨证予以经方治疗,药至病所,效果颇佳。

六经辩证颈椎病的基本证型

1、结合太阳病论治颈型颈椎病。颈型颈椎病属于“皮痹” 和"肌痹范畴,主要表现为太阳表证。

太阳表实证 在颈型颈椎病中,如病程较短,或急性 发作,仅表现颈项部酸痛、板滞、无汗者,为太阳表实证。《伤 寒论》曰:“太阳病,项背强几几,无汗恶风,葛根汤主之。”治 宜解表散寒、疏通经络,方用葛根汤加减。

太阳表虚证 颈型颈椎病,出现头项强痛、恶风而有 汗出者,属太阳表虚证。《伤寒论》曰:“太阳病,项背强几几, 反汗出恶风者,桂枝加葛根汤主之。"治宜祛风解肌、调和营 卫,方用桂枝加葛根汤加减。

太阳病证出现在神经根型颈椎病发病早期或发作期,有灼痛、刺痛感。《素问・ 痹论》曰:“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也。其风气胜者为行 痹;寒气胜者为痛痹;湿气胜者为著痹也。”风为百病之长, 寒邪、湿邪多伴有风邪。

《伤寒论》曰:“伤寒,医下之……后 身疼痛,清便自调者,急当救表……救表宜桂枝汤。”风寒 者,形寒怕风,遇寒痛甚,治宜祛风散寒、温经通络,方用桂枝汤合乌头汤加减。风湿者,疼痛沉着,迁延日久,治宜祛风 胜湿止痛,方用羌活胜湿汤加减。寒湿者,治宜祛瘀通络、蠲痹止痛,方用葛根汤合身痛逐瘀汤 加减。

2、结合阳明病论治脊髓型颈椎病。痉证痉证为脊髓型颈椎病早期较为严重的见症。《金匮要略选读》曰:“表证失于 开泄,邪气内传,郁于阳明,热盛灼筋,亦致痉病。”发作时, 筋脉强直,小便短涩或排出困难,大便秘结,肢体水肿,腹胀 腹满,其颈项疼痛表现为强直、肢体僵硬、肌张力明显增高, 舌质紫,脉弦滑,多由浊水闭阻、腑实内聚形成。俭匮要略・ 痉湿喝病脉证并治》曰:“痉为病,胸满,口噤,卧不着席,脚 挛急,必齢齿,可与大承气汤。”治宜宣肺利水、通腑解痉,方用大承气汤合葶苈大枣泻肺汤加减。

3、结合少阳病论治椎动脉型颈椎病。椎动脉型颈椎病属于“脉痹'范畴。脉位于"皮肉之内,骨骼之外” 之半表半里,同六经中的少阳之所相同,少阳主半表半里, 为表里之枢机,气机升降运行的通道。肝胆之火循经上扰清 窍,而出现头晕头痛、口苦、咽干、目眩。《伤寒论》曰:“少阳 之为病,口苦,咽干,目眩也……本太阳病不解,转入少阳者 ……与小柴胡汤。”椎动脉型颈椎病多由太阳表证之颈型颈 椎病发展而来,表现出少阳经证,治宜和解少阳,方用小柴胡汤合血府逐瘀汤加减。

4、结合少阴病与太阴病论治脊髓型颈椎病痿证。脊髓型颈椎病后期表现出颈项僵硬,腰膝酸软,手足不温,筋脉弛缓,肌肉萎缩,四肢不举,下肢痿废,肌力下降明显,部分患者出现阳痿遗精,小便 滴沥不尽,语言含糊不利,头重欲睡,或泛恶胸闷,舌苔薄腻 或腻,质淡体胖,脉细滑,为颈椎病少阴经痿证,为肾精亏乏、痰滞于内而致。

《伤寒论》曰:“少阴之为病,脉微细,但欲 寐也。”《伤寒挈要·少阴病证治》曰:“若遇少阴虚寒,阳虚失 温,水饮不化,水寒之气逆于膈上,见欲吐不吐,干呕者,就 不能用吐法治疗,当用四逆汤以抑阴。”治宜补益肾精、化痰清 上,方用四逆汤合地黄饮子(《黄帝素问宣明论方》)加减如】。

太阴病痿证。 施师认为,脊髓型颈椎病后期表现为肌 肉萎缩,抬头困难,严重者每日抬髙仅为数小时,神疲纳呆, 大便薄,关节失利而呈僵硬,肌力、肌张力下降,为脾胃虚 弱之太阴病痿证、虚证,主要由脾胃虚弱、肌肉失养所致。此 为太阴虚寒证,寒湿下注,必自下利甚剧,腹部时痛。治宜温 中散寒、补养脾胃、益气和营,方用理中汤合人参养荣汤 加减。

5、结合少阳病及三阴病论治交感型颈椎病。交感型颈椎病是由于骨赘等退行性组织刺激交感神经而出现的症状和体征。由于颈部交感神经除支配头部、五官等脏器外,还通过分支进入胸腔支配胸腔脏器,并可以影响周围血管舒缩和 发汗。因此,本病可以出现头晕头痛,心烦失眠,悲伤易怒, 不能自止,手足发凉,甚至言语失常等表现。在临床中常结合少阳病及三阴病论治。

少阳病证。人体感受风寒湿邪之后,造成颈部动静力平衡失调,刺激交感神经可以出现口苦、咽干、目眩、胸胁苦 满、嘿嘿不欲饮食、心烦、喜呕等少阳病证。《伤寒论》曰:“太 阳病,十日已去,脉浮细而嗜卧者,外已解也。设胸满胁痛 者,与小柴胡汤。”治宜和解少阳,方用小柴胡汤加减。

太阴病证。颈椎病三阳病治疗失当,损伤脾阳,可以 表现出头晕、耳鸣、肢体麻木、手足皮温下降、畏寒、自汗、大 便泄泻等太阴病证。部分患者更有耳底疼痛、失听、视物模 糊,重者近似于失明。也有患者表现为血压偏低,神疲乏力, 少言懒动,颈项疼痛,舌质红苔薄,脉沉缓而弱。此为太阴虚寒证,治宜温阳散寒、补气健脾,方用理中丸合补中益气汤加减。

6、结合少阴病证论治颈椎病。 交感型颈椎病太阴病证进一步传变,可以 发展为少阴病证,病位在心肾,临床有从阴寒化、从阳热化 两类证候。

(1) 少阴寒化证:少阴阳气虚衰,病邪入内化寒,寒聚心 脏发为胸痹;聚于肾脏,出现四肢厥冷。临床可见颈项板滞 疼痛、牵掣胸背疼痛,并有胸闷气短,肢体沉重,四肢发冷, 下利清谷,心率变慢或心律不齐,舌质紫、苔白或白腻,脉沉 弦或紧。《伤寒论》曰:“少阴病,得之一二日,口中和,其背恶 寒者,当灸之,附子汤主之……少阴病,身体重,手足寒,脉 沉者,附子汤主之。”治宜温阳散结,方用附子汤合瓜萎蕤白白酒汤加减治疗。

(2) 少阴热化证:少阴阴虚阳亢,邪从热化,表现为少阴 热化证。临床可见颈项头痛,头痛眩晕,耳鸣目涩,心烦不得 眠,口燥咽干,下利,胸满,舌尖红、少苔,脉细数等少阴病热 化证。《丹溪手镜·不得眠卧》曰:“不眠,少阴病,……下利而 不眠,宜猪苓汤利其水。”治宜滋阴清热利水、理气化痰、清胆和胃,方用猪苓汤方合温胆汤加减。

7、结合厥阴病证论治交感型颈椎病。少阴寒化证进一步传变,寒 凝血虚,则可形成厥阴病证,主要表现为上热下寒。临床可 见口干欲饮,气上撞心,心中疼热,下肢厥寒。部分患者可出 现半侧脸发烧感,面部出汗异常等。《伤寒论》曰:“厥阴之为 病,消渴,气上撞心,心中疼热……手足厥寒,脉细欲绝者, 当归四逆汤主之.”治宜温经散寒、养血通脉,方用当归四逆汤加减。

综上所述,颈椎病岁“病变无常,但总不出六经之外,所以说,用《伤寒论》之六经辩证颈椎病,自然可以活用经方,起到非常好的临床疗效。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