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内审职场——出了问题,有担当的人,就应该承担更多责任吗?

 易说学问 2022-10-07 发布于河南

独立性和客观性,是内部审计师最核心的职业道德要求,独立性基本上不受审计师个人控制,但是,客观性,却是可以坚持的。

反过来说,能不能保持客观性,才是一个人,有没有资格做内审师的最核心标准。

那么,合格的内审师,就真的能保持客观性吗?

说实话:真的很难!

有时,哪怕你内心是客观的,但做出的结论却很难客观。

一件小事儿

三个月前,我正在上班,儿子的班主任(小学三年级)打来电话说:“你家孩子把别人孩子给撞倒了,那孩子的后脑勺正磕在桌角上,一直嚷嚷着头疼,赶紧去医院看看吧!”

我一听,“不得了”,赶紧请假。

火急火燎地带着人家孩子和妈妈,一块去医院,真怕万一磕出个好歹来,事情就大条了。

一番检查下来,连带补品,花了上千元!幸运的是,那孩子只是头皮有点红肿,脑袋没事儿。

松了口气后,才开始询问怎么把那孩子碰倒的。

因为我家孩子很文静,有点儿瘦弱,性格也不冒失,怎么会出这档子事儿呢?

一问才知道,课间,班级里发牛奶时,一群孩子蜂拥着向前走,把那孩子给撞倒了。

所有孩子都躲开,只有我家孩子在说“对不起!”

因为老师也没有看见到底是谁撞的(就算看见的估计也会说看不见,此处不说道德问题),只有我家孩子表态“对不起”,于是只能是我家孩子担责任。

也问了被撞倒的孩子,他说没看清楚,是一群人撞的,最用力的是他班上又胖又壮的男孩子,那男孩平日里还经常欺负他。

我儿子也说,他只碰了点那孩子的胳膊,也没注意到是不是自己撞倒的,他是见人摔倒才说对不起的。

几个孩子的描述,事实很清楚。

我明白,老师明白,连被撞孩子的妈妈也明白:“撞翻那孩子的人根本不是我儿子。”

但是,却只有我儿子说了几句“对不起!”然后,就不得不承担“撞翻人”的责任。

事已至此,我也没提儿子冤枉之类的话,只要孩子们平安就好

倒不是觉得我有多冤枉,而是觉得这件事儿,正好折射出一个现象:出了问题,会躲会推的人经常会没事儿,有担当的人反而要承担责任!

作为内审师,平日里经常要做出像儿子班主任一样的判断:出了问题必须找到责任人。

但是,哪怕是成熟的内审师,有时也很难保持客观性,就像那位班主任一样,明知道不是我儿子撞的,但是一个愿打一个愿挨,只能将责任落到愿挨的人身上。

工作中,同样如此!

提出几个问题,供我们思考,看我们是否真的能够做到客观性?

想一想几个场景:

场景一

你查出了一项营销问题,在你要出具审计结论时,营销人员百般狡辩,一会是员工来问你依据什么制度?一会儿经理来狡辩?一会总监又来说情,甚至请来营销副总裁,向审计师要说法。

言外之意就是:如果你不给他们减轻责任,他们就一直找你“理论”,如果你只要稍稍减轻点儿他们的责任,他们就认可你的审计报告,此时,你会减轻他们的责任吗?

场景二

你发现了一个问题,很多人都有责任,但制度划分责任不明确。这时,只有一位员工主动他把责任担下来了,其他员工全在推责,你会怎么处理?会让所有人承担同样的责任吗?

场景三

同样一个问题被审计出来,有一位被审人员笑脸相迎,像是感激你“帮他们找出了问题,改了他们工作”,而且态度诚恳“自己以后会改进,希望审计报告能写的委婉一点儿”;

而另一位员工,对审计人员态度冷淡,一点儿也不解释。

对于态度迥异的两人,你在做审计判断,或者写入审计报告的措辞会一样吗?

最终,会不会真得出现“劣币驱逐良币”的现象,有担当的人就得背更多的锅!

这真的值得我们思考!

请多多关注转发哟!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