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辅行诀》“大小二旦六神方”

 新用户62879720 2022-02-08

大小二旦六神方:

《辅行决》记载:“陶弘景曰:外感天行,经方之治,有二旦、六神、大小等汤。昔南阳张机,依此诸方,撰为《伤寒论》一部”。具体方证为:

1.正阳旦汤:桂枝、芍药、生姜、大枣、甘草、饴糖。在《伤塞》:称小建中汤。

2小阳旦汤:桂枝、甘草、生姜、大枣、芍药。在《伤塞》:称桂枝汤。

3小阴旦汤:黄芩、芍药、甘草、大枣、生姜。在《伤塞》:去生姜,变称黄芩汤。

4大阳旦汤:黄芪、桂枝、芍药、生姜、甘草、大枣、怡糖、人参。在《伤寒》:去人参,变称黄芪建中汤。

5大阴旦汤:柴胡、人参、半夏、生姜、甘草、大枣、黄芩、芍药。在《伤寒》:去芍药,变称小柴胡汤。

6小青龙汤:麻黄、桂枝、杏仁、甘草。在《伤塞》:称麻黄汤。

7大青龙汤:麻黄、桂枝、杏仁、甘草、生姜、大枣、石膏。在《伤塞》:称小青龙汤。

8小白虎汤:石膏、知母、甘草、梗米。在《伤寒》:称为白虎汤。

9大白虎汤:竹叶、石膏、半夏、麦门冬、甘草、粳米、生姜。在《伤寒》:去生姜,加人参,称竹叶石膏汤。

10.小朱乌汤:黄连、阿胶、芍药、黄芩、鸡子黄。在《伤塞》:称黄连阿胶鸡子黄汤。

11.大朱鸟汤:黄连、阿胶、鸡子黄、芍药、黄芩、人参、干姜、苦酒。

12.小玄武汤:茯苓、芍药、生姜、白术、附子。在《伤寒》:称真武汤。

13.大玄武汤:茯苓、芍药、生姜、白术、附子、人参、甘草。在《伤寒》:去甘草、生姜,称附子汤。

14.小勾陈汤:甘草、干姜、人参、大枣。在《伤寒》:去人参、大枣,称甘草干姜汤。

15大勾陈汤:生姜、甘草、人参、黄连、黄芩、半夏、大枣。在《伤寒》:加干姜,称生姜泻心汤。

16.小腾蛇汤:枳实、厚朴、芒硝、甘草。在《伤塞》:去甘草,加大黄,称大承气汤。

17.大腾蛇汤:枳实、厚朴、芒硝、甘草、大黄、葶苈子、生姜(一作大枣)。

图片

以上大小二旦六神方证共计是17个,对照《伤塞》,方证无变化的有:小建中汤、桂枝汤、麻黄汤、小青龙汤、白虎汤、黄连阿胶鸡子黄汤、真武汤等。方证有加减变化的有:黄芩汤、黄芪建中汤、小柴胡汤、竹叶石膏汤、甘草干姜汤、生姜泻心汤、附子汤、大承气汤。惟有大朱鸟汤、大腾蛇汤在《伤塞》没有对应的方证名,但已含小朱乌汤、小腾蛇汤方证于其中,因此,可以说,张仲景把大小二旦六神中的17方证全都撰入了《伤寒》。

从二旦六神方的功效及所对应的证候特征分析:

对于二旦六神方各方的功效,有如下高度精炼的论述

阳旦汤--"升阳”、阴旦汤--“扶阴”

青龙汤--"宣发”、白虎汤--“收重”

朱鸟汤--“清滋”、玄武汤--“温渗”

勾陈汤--“补寒”、腾蛇汤--“泻通

小阳旦汤“升阳”即升卫阳以祛风解表,从症状上看是风寒外感,风重于寒,风的疏泄之性较寒的收引之性表现充分,因而汗出恶风。小阳旦汤即仲景桂枝汤,正是祛风散塞、调和营卫之代表方,仲景以之作为《伤塞论》第一方,以治“太阳中风”,可见该方是为百邪之长的风邪而设。

小阴旦汤“扶阴”即扶营阴以祛风泄热,从症状上看是风热外感,热重于风,所以既有“头目眩晕”的风象,同时又有各种热象。正是当时应对风热之邪的正方(朱肱于桂枝汤加黄芩一即《千金》阳旦汤一即称辛凉解表之先河,陆九芝径以黄芩汤以治温病初期,颇收应手之效,叶天士亦以黄芩汤为治春温之正方,日“春温一证…发于少阳,以春木内应肝胆也…昔贤以黄芩汤为主方…乃正治也”)其实大阴旦汤亦喻有辛凉清解之义,北宋韩祇和自创辛凉清解诸方,即多以柴胡、黄芩入方。

青龙汤“宣发”即解表发汗,祛风散寒,从症状上看是风寒外感,寒甚于风,寒的收引之性突出,故而无汗身痛。

以上三方皆对应风淫,盖风为百邪之长,外感病最多风邪兼夹他邪为崇,故制三方御之以早绝外患。以夹寒夹热之不同而设二旦,以风甚寒甚之相异而立青龙。观此二方,当知汉代以前,寒温之方并无偏执。

白虎汤“收重”即清暑生津之意,喻其秋令刑杀之气,肃降暑邪余炎。同时有生津润燥之功。此一方而御暑燥二邪,盖暑本与热同气,《内经》多暑热互文,清热即所以祛暑。燥从乎火,夏末秋初,犹有暑热余炎与燥合而伤人,燥热兼夹为患,治之自当彻热以治暑,生津以润燥,故小白虎汤为清热生津之重剂。既治其燥,复清其暑,故后世温病学家叶天士以“夏暑发自阳明,古人以白虎汤为主方”为论,以小白虎汤为暑热伤津之正方。至若壮火食气、津气两伤之清暑益气汤,实又自大白虎汤所变之竹叶石膏汤化出,故此白虎治暑与治燥两相宜之。

朱乌汤“清滋”即清火滋阴之意,热邪伤津颇多,而火邪伤阴最速。心君受之即“内生烦热”,热邪入血,则“耗血动血”而“下利纯血”。朱鸟汤清火滋阴,实乃火邪为病之正方

玄武汤“温渗”即温寒渗湿之意,乃对应寒邪之正方,以寒易伤阳,阳不运则津停为湿,其病机之本仍在寒邪为患。

勾陈螣蛇属土,应长夏,本均应主湿邪,但勾陈应脾为阴土,易与湿合,故小勾陈汤治“脾气不足,饮食不化,腹痛下利”,脾虚湿侵之象明显,大勾陈汤证“脾气虚,邪热入里,腹中雷鸣切痛,呕吐下利不止者”,具湿热痞结之象(大勾陈之芩、连、姜、夏辛开苦降法实为后世湿热病治法之滥觞)。螣蛇应胃为阳土,易于化燥,小腾蛇汤治“胃气素实,邪气不除,腹满而喘,汗出不止者”,实乃燥热互结,腑气不通,伤津耗气,故螣蛇亦针对燥热合化之邪以“泻通之”

又白虎与承气,《伤塞论》阳明经症与腑症之正方。由《辅行诀》以白虎及螣蛇二方针对燥热二邪观之,实乃手太阴、手阳明、足阳明互为表里贯通之故。

图片

#八卦手针面授课注重实操#

(欢迎大家在积极转发,别忘了点赞呦!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