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大唐才子元稹的风流史

 安意若兮 2022-02-08

文:安意若兮

图:网络

张爱玲在《红玫瑰与白玫瑰》中说:“也许每一个男子全都有过这样的两个女人,至少两个。娶了红玫瑰,久而久之,红的变成了墙上的一抹蚊子血,白的还是"床前明月光"。娶了白玫瑰,白的便是衣服上的一粒饭粘子,红的却是心口上的一颗朱砂痣。”

纵观元稹一生,除了屡遭贬谪之外,他的感情经历也特别丰富,可以说是官场失意,情场得意,用现在的话来形容便是:他一直都没闲着——既有倾城白月光,又有不离不弃的结发妻子,还有才情集一身的红颜知己与解语花。虽然文学成就斐然,可因为“滥情”,元稹也曾被后世人嗤之以鼻。

拂去历史尘埃,我们不评价元稹的“人品”,只观其情事。

·倾城月光——崔双文

半欲天明半未明,醉闻花气睡闻莺。

猧儿撼起钟声动,二十年前晓寺情。

据考证,这首《春晓》写于公元819年,当时元稹远在虢(guó)州。彼时天将明未明,人半睡半醒,钟声隐隐约约,元稹忆起二十年前的旧事,而这个故事的主角便是崔双文,也就是崔莺莺。

据《会真记》记载:唐贞元十五年(799年),元稹远游蒲州,寓居普济寺,巧的是崔氏遗孀郑氏也携家人经过此地。彼时宦官专权,放纵军队抢劫,崔双文的父亲又刚刚过世,需要找关系寻求庇护。元稹刚好钻了这个空子,借着和当地军队将领相识的机会,走进了崔家,结识了崔双文。

崔双文生得“垂鬟接黛,双脸销红”,不光字写得好,文章也是妙极,元稹一见倾心,便经由婢女红娘传书,几经反复,私定终身。

后来元稹便远赴京师参加考试,未中之后滞留京师。一开始,他还与崔莺莺鸿雁传书,互诉相思之意。

但日久天长,元稹便心旌摇动,加之更大的现实摆在自己面前——偌大的京城,寂寂无名的元稹,想要在“京圈”混个出人头地的话,需要找一个靠山。

虽然“崔氏之家,财产甚厚,多奴仆”,但毕竟崔氏已经不在世,对元稹而说,远远不如欣赏自己的京兆尹韦夏卿更重要。古时治理京畿地区有三位官员,即京兆尹、左冯翊、右扶风,京兆尹则相当于今天首都的市长。

权衡利弊,元稹最终娶了韦丛。

对于自己的变心,元稹并无羞愧之意,而是借张生之口,诉说自己的万不得已:

"大凡天之所命尤物也,不妖其身,必妖于人。使崔氏子遇合富贵,乘宠娇,不为云,不为雨,为蛟为螭,吾不知其所变化矣。昔殷之辛,周之幽,据百万之国,其势甚厚。然而一女子败之,溃其众,屠其身,至今为天下僇笑。予之德不足以胜妖孽,是用忍情。"

他说但凡像崔莺莺这样的绝代佳人,不危害她自身,就一定为害他人。如果崔莺莺婚配富贵人家,凭借着娇宠,不成云不成雨,就成为蛟成为螭。言外之意便是:我不是显贵之家,没有办法助她成蛟成螭。

他还说从前殷商的辛帝,西周的幽王,拥有百万人口的国家,力量很雄厚,一个女子就可以破坏它,溃散他的民众,宰割他的躯体,至今仍被天下人耻笑。我的德行不足以战胜妖孽,因此只好克制感情。

你看,情浓之时,崔莺莺便是倾城月光,元稹挥毫泼墨,为崔莺莺写下许多诗——

他觉得莺莺极美丽,称她“低迷隐笑原非笑,散漫清香不似香”“艳极翻含怨,怜多转自娇”;他极其想念莺莺,“肠断回文锦,春深独自看”“重叠鱼中素,幽缄手自开。斜红馀泪迹,知著脸边来”

情凉之后,她便是红颜祸水,便是无法驾驭的妖孽。

纵是二十年后长相忆,这嘴脸,也简直是无可名状。

·结发妻子——韦丛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取次花丛懒回顾,半缘修道半缘君。

据考证,这首诗是《离思五首》其四。《离思五首》是元稹在妻子韦丛去世之后写的一组悼亡诗,他运用“索物以托情”的比兴手法,赞美了夫妻之间的恩爱,抒写了诗人对亡妻韦丛忠贞不渝的爱情和刻骨的思念。

关于这首诗,古往今来,广为流传的仅仅是前两句“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后两句,尤其是“半缘修道半缘君”,为后世人所诟病。清人王闿运在“半缘修道半缘君”句下批:“所谓盗亦有道!” 清代秦朝钎也说“悼亡而曰'半缘君’,亦可见其性情之薄也”。

韦丛与元稹的婚姻有很大的政治成分。当时元稹科举落榜,前程渺茫,但是韦夏卿非常看好元稹,认为元稹会有大好前程,于是便将自己小女儿韦丛嫁给了他。

韦丛出身名门,贤惠端庄、通晓诗文,且不好富贵,不慕虚荣。下嫁给元稹,正是元稹最不得志的时候,生活的清贫可想而知。但是韦丛却无怨无悔,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关心和体贴丈夫,对于生活的贫瘠淡然处之。

韦丛去世之后,元稹曾为她写下《遣悲怀三首》,其中有一首便是:

谢公最小偏怜女,自嫁黔娄百事乖。

顾我无衣搜荩箧,泥他沽酒拔金钗。

野蔬充膳甘长藿,落叶添薪仰古槐。

今日俸钱过十万,与君营奠复营斋。

在这首诗中,他回忆了自己与韦丛婚后清贫的生活,至今读起来,依旧令人一边心生“贫贱夫妻百事哀”的感慨,一边佩服韦丛的贤惠、坚忍。

“谢公最小偏怜女,自嫁黔娄百事乖”,这句诗引用典故,以东晋宰相谢安最宠爱的侄女谢道韫借指韦氏,以战国时齐国的贫士黔娄自喻,其中含有对方屈身下嫁的意思。虽是名门出身,韦丛却像天下所有的结发妻子一样,与丈夫同甘共苦,忍辱负重,默默奉献。

元稹家贫,日常以豆叶之类的野菜充饥,她却吃得很香甜;没有柴烧,她便遥望老槐树飘摇的树叶,等待那些落叶来当柴烧。

她见元稹没有替换衣服,便翻箱倒柜去搜寻。元稹与朋友相聚,没有钱买酒,死乞白赖缠着让她帮忙想法子,她便拔下头上的金钗去换酒钱。

韦丛下嫁给元稹时年仅二十岁,去世时仅二十七岁。他们熬过贫困,熬过七年之痒,却没有熬过造化弄人。

韦丛营葬之时,元稹因监察御史分务东台的事务,无法亲自前往,便事先写了一篇情词痛切的祭文,托人在韦丛灵前代读:

况夫人之生也,选甘而味,借光而衣,顺耳而声,便心而使。亲戚骄其意,父兄可其求,将二十年矣,非女子之幸耶?逮归于我,始知贱贫,食亦不饱,衣亦不温。然而不悔于色,不戚於言。他人以我为拙,夫人以我为尊;置生涯于濩落,夫人以我为适道;捐昼夜于朋宴,夫人以我为狎贤……恨亦有之。始予为吏,得禄甚微,愧目前之戚戚,每相缓以前期。纵斯言之可践,奈夫人之已而。况携手于千里,忽分形而独飞。昔惨惨於少别,今永逝与终离。将何以解予怀之万恨?”

若不念元稹身后那些乱七八糟的风流史,这篇悼念韦丛的文,可谓是情真意切,令人心生唏嘘。

“唯将终夜长开眼,报答平生未展眉”,旧时称“无妻曰鳏”,而鳏又是鱼名,鱼是不合眼的,所以元稹是以不合眼的鳏鱼自喻,自誓再不结婚。

然而,男人的嘴,就像是天上变幻莫测的云一般,貌似深情的元稹,也不例外。

·红颜知己——薛涛

锦江滑腻蛾眉秀,幻出文君与薛涛。

言语巧偷鹦鹉舌,文章分得凤凰毛。

纷纷辞客多停笔,个个公卿欲梦刀。

别后相思隔烟水,菖蒲花发五云高。

这首《寄赠薛涛》,是元稹写给薛涛的诗,可谓是极尽溢美之词和相思之意。

薛涛,唐代女诗人,成都乐妓,与鱼玄机、李冶、刘采春并称唐代四大女诗人。元稹与薛涛相识相恋之时,韦丛尚且在世,用现代的话来形容,便是“婚内出轨”。

早在与薛涛相见之前,元稹便久闻她的大名。所以,元稹到蜀地之后,特地约她在梓州相见。虽相差十一岁,但薛涛与元稹一见面,就被他俊朗的外貌和出色的才情所吸引。与元稹相见第二日,薛涛便满怀真情地写下了《池上双鸟》,完全一副柔情万种的小女子神态:

双栖绿池上,朝暮共飞还。更忙将趋日,同心莲叶间。

两人议诗论政,情谊渐深。他们流连在锦江边上,相伴于蜀山青川,俨然一对神仙眷侣。

幸福的生活总是最为短暂的。

在薛涛的支持下,元稹参劾为富不仁的东川节度使严砺,由此得罪权贵,调离四川任职洛阳。从此两人劳燕分飞,关山永隔。算算时间,元稹和薛涛相守的时间,不过短短三个月。

这场情事,不过是元稹众多情事的一个旁支,虽昙花一现,但却足以惊艳薛涛的后半生。

元稹离开后不久,便寄信给薛涛,诉说别后相似之苦,薛涛亦将满腔深情和想念,寄托在一首又一首诗歌当中。在众多往复诗歌之中,最有名的便是《春望词》:

花开不同赏,花落不同悲。欲问相思处,花开花落时。

揽草结同心,将以遗知音。春愁正断绝,春鸟复哀吟。

风花日将老,佳期犹渺渺。不结同心人,空结同心草。

那堪花满枝,翻作两相思。玉箸垂朝镜,春风知不知

朝思暮想,满怀的幽怨与渴盼,溢于言表。然而,才子最多情,也最无情。许诺来蜀地接她相聚的元稹,最终还是负了她。元稹与薛涛的恋情,真是应了这句“花开不同赏,花落不同悲”。

·解语花——刘采春

新妆巧样画双蛾,谩里常州透额罗。

正面偷匀光滑笏,缓行轻踏破纹波。

言辞雅措风流足,举止低回秀媚多。

更有恼人肠断处,选词能唱望夫歌。

你没猜错,这首诗名叫《赠刘采春》,是元稹写给刘采春的。

刘采春是淮甸即今江苏省淮安、淮阴一带人,中唐时期江南女艺人。她擅长参军戏,又会唱歌,她的丈夫周季崇和夫兄周季南都是有名的伶人。据说她有夜莺般的嗓子,“歌声彻云”,绕梁三日而不绝。

并且唐朝时商业比较发达,当时商人妇们与商人聚少离多,一面承担繁重的家务琐事,一边担忧远在外乡的丈夫。夫妻长期两地分居,怨妇成群,婚姻生活极度不和谐,已成为普遍的社会现象。

刘采春长期在外漂泊演出,发现了这个严重的问题,于是创作了许多商人妻子思念丈夫、盼望夫君归来的曲目。她的曲目统称“啰唝曲”,又名《望夫歌》,多达120首,后来清代的《全唐诗》里收录了6首。

不喜秦淮水,生憎江上船。

载儿夫婿去,经岁又经年。

歌词写得像诗一样,但比一般的诗更加通俗易懂,而且不失优雅。这样的歌词,经由刘采春的嗓子,唱得缠绵悱恻,令商人妇们感同身受。

据说当时的江南地区,只要刘采春的《望夫歌》一响起,闺阁中的少女和妇人,甚至路边行走的人都闻声而泪水涟涟,“采春一唱是曲,闺妇、行人莫不涟泣”。

公元823年,45岁的元稹出任越州(绍兴)刺史、浙东观察使,正赶上刘采春随丈夫周季崇等从江苏淮安来到绍兴演出。几场演出下来,绍兴城已是万人空巷。元稹慕名前来观看,对刘采春的精彩演出十分欣赏。

刘采春当时大约二十五岁,芳华正艳,“篇咏虽不及(薛)涛,而华容莫之比也”。元稹干脆公开纳之为妾。也有说法是,二人没有正式名分,元稹当时给了刘采春的丈夫一笔钱,买断了刘采春。丈夫周季崇虽是不情愿,但迫于元稹的权势,也只好委曲求全。

然而,元稹再一次始乱终弃。829年元稹调回长安,便果断将刘采春抛弃。

·往后余生——四个女人的不同结局

被元稹抛弃之后的崔莺莺,终于觅得良人。

据《莺莺传》所言,后来元稹竟然恬不知耻地以表兄的名义,求见崔莺莺。彼时的崔莺莺,已经不是当年那个情窦初开的少女了,她以“自从消瘦减容光,万转千回懒下床。不为旁人羞不起,为郎憔悴却羞郎”为由,避而不见。然而元稹不死心,依旧纠缠不休,崔莺莺依旧不见,而是以“弃置今何道,当时且自亲。还将旧时意,怜取眼前人”,委婉谢绝。

花开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既不回头,何必不忘,往后余生,各自安好,即便偶尔相忆,但绝不相见。

时至今日,依旧佩服如崔莺莺这般姿态的女子。爱的时候,好好爱;不爱的时候,决绝果敢。拎得清,不拖泥带水。不爱自己,是别人的权利;爱自己,是自己的底线和尊严。

可以说,在与元稹有过一段情缘的众多女子之中,崔莺莺算是结局最好的一位了。

韦丛虽是元稹明媒正娶的夫人,却是跟着元稹过得最清苦的女人。她倾尽自己所能,操持元稹的生活与家事,与元稹生下了五个子女。然而元稹虽是感念韦丛,相较之韦丛,感情稀薄了很多。韦丛尚未离世,他便与薛涛厮混一处;即便后来一边痛哭流涕悼念韦丛,也依旧不影响元稹纳刘采春为妾。

据说,当年韦丛曾对元稹念叨过自己身体不适,但元稹忙着和友人喝酒,压根就没把这事放在心上。不久之后,元稹便外出赴任,在此期间,韦丛病逝。元稹公务繁忙,竟然未亲自奔丧。

由此可见,韦丛是最不容易,亦是最苦情的原配。

也许,初相见的薛涛,便能预见自己与元稹是没有未来的。她比元稹大十多岁,亦是风尘女子,自然不奢望能与元稹终老。通透如此的薛涛,并没有因为元稹的绝情而自怨自艾,只是脱下了极为喜爱的红裙,换上了一袭灰色的道袍,她的人生从炽烈走向了淡然。从此之后,山高水长,生死悲欢,都湮没在汩汩而流的浣花溪水之中。

人生垂暮,薛涛逐渐厌倦了世间的繁华与喧嚣,便移居到碧鸡坊(今成都金丝街附近),筑起了一座吟诗楼,独自度过了最后的时光。大和六年(832年)夏,薛涛与世长辞。

相比崔莺莺,薛涛有些晚景凄凉,但,也总好过英年早逝、油尽灯枯的韦丛吧。

下场最不堪的,要数刘采春了。被元稹抛弃的刘采春已经年近三十,往日风光不再,她也没有脸面去寻找前夫周季崇和女儿周德华。关于刘采春的结局,有两种说法,一种说是悲愤交加的她,在三十二岁那年投河自尽;另外一种说法,便是刘采春并未投河,她去远方云游了。

如此,即便还活着,刘采春已然不是当年那个歌声响彻云霄的刘采春了。

人啊,终究要为自己的所作所为付出代价,正如人间荒诞,喜剧多悲。而“一生只够爱一人”,才是终极浪漫。惟愿天下女子,能够遇见一个这样的人:

往后余生

风雪是你

平淡是你

清贫也是你

荣华是你

心底温柔是你

目光所致

也是你

今日互动:以下几位诗人,哪一个不是唐朝四大女诗人之一?

A.刘采春

B.薛涛

C.韦丛

D.李冶


End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