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文史踪迹|颍州古西湖“三墓”的来历(之二)

 颍州西湖会老堂 2023-02-20 发布于安徽

清代阜阳文人

 “宁孝廉墓”

古西湖胜迹图

  清嘉庆“宁孝廉墓”,位于风光旖旎的古颍州西湖“清涟阁”南侧,“埋玉观”(西湖女郎墓)西侧。

  清道光《阜阳县志》(卷十二·人物志二·文苑,第460页)的一段小传揭开了谜底。宁问礼,字景阳,号止斋,颍州(今阜阳市)人,廩生。“少孤,经书皆母口授。长师两兄,博闻强记,善诗古文词,著声庠序间。母病癎,每先意承志,得其欢心。家徒四壁,怡然不介于怀。清嘉庆初(1796),当事举孝廉方正(清代特诏制科之一。乾隆后,定荐举后送吏部考察,授以知县等官及教职),辞不获。素能古文,其《上王太守辞举书》,一时传诵。赴都考选后即归养母。未几卒(嘉庆三年,即1798年),无子。知县宁贵重其行,为葬于西湖之侧,立石表之。《宁氏宗谱》记载亦有类似记载。著有《古事图考》、《四书萃要》等。

 (图片来自网络)

  清道光《阜阳县志》中提到的“知县宁贵”,号鞠溪,满州镶白旗汉军举人。清嘉庆二年(1797)十二月初一日任阜阳知县,六年(1801)十月十六日因破获盗匪案件,受到晋京引见。七年(1802)十二月二十九日回任阜阳知县,八年(1803)四月十三日卸事。阜阳知县宁贵认为,邑人宁问礼“孝顺亲长、廉能正直”,不慕功名,虽举孝廉恩赐六品职,但以一心侍母不就,且博览群书,品学兼优,其事迹足以为世人楷模。因此,在宁问礼逝世后,阜阳官方在西湖之滨建“宁孝廉墓”,立碑刻石,大加旌表。树碑立传,这在当时应该说是一个莫大的荣誉,不是谁都可以安葬在颍州西湖圣地的。 

(图片来自网络)

  宁问礼才华横溢,诗词古文在当时皆有名气,但存留下来的作品不多。如清道光《阜阳县志》(卷二十一·艺文志五,第806页)收录的《九日西湖晚归》一诗:

  九日西湖游,裁诗水云窟;挥洒不知疲,醉后更清发。疑有湖山灵,潜供笔墨役;否则欧与苏,暗中为换骨。直升古人堂,不徒工刻画;是时诸君子,临流各散发。余亦耽长吟,陶然忘日没;俄焉一翘首,遥空皑皑白。胜地难久留,摄衣履故辙;逶迤路数转,荷柳戛霜叶。藤萝罥寒烟,啼螀如送客;行行六七里,隐隐指城堞。清晨所见景,喧寂意迥别;归倾菊花怀,自劝青天月。

这首诗,前大部分写与友人游西湖怀念欧苏,饮酒赋诗的狂欢;接着写了晚归的凄清荒凉景象;结句“归倾菊花怀,自劝青天月,”勾画出作者寥落孤寂的形象。

  生前,宁问礼登曾临阜阳城墙,瞻仰了位于西北隅的刘武穆公祠(刘公祠),作《刘武穆公祠》(《颍州诗词选》354355页)一诗,其诗曰:“剧战在三捷,孤城控北关。军非歼颍水,马已就吴山。呕血终贻恨,和仇孰保奸。即今瞻庙像,英概岳韩间。追念了南宋抗金名将刘錡,指挥军民依托城池壁垒,英勇抗敌,取得“顺昌大捷”(今阜阳市)的历史功勋,赞颂刘錡的英雄气概与岳飞、韩世忠齐名,抨击了南宋朝廷苟且偷安、卖荣求和,消极抗金为国民所带来的遗恨。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