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清咸丰年间,涉县知县李毓珍,修复和扩建娲皇宫

 东海若水斋 2022-02-08

【太行人物】涉县娲皇宫的重建者,一代父母官——“李官”李毓珍事略

冯光华 文旅太行 2022-02

涉县自西汉立县以来,任涉县知县者数百人,而在临危遇难时,弃城逃命者有之,携款潜逃者有之,而坚守岗位、率众抗敌、阵亡于战场上的,我所知唯有清咸丰年间任涉县知县的李毓珍。他勤政爱民,业绩卓著,在涉县历史上荣光闪耀,现存的娲皇宫胜景,就是李知县率众修复和扩建的,民间传颂他的故事很多,人们惯称其“李官”,就其脍炙人口的故事,略叙数则,以飨读者。

图片

(娲皇宫拜殿前李毓珍功德碑)

勤学苦练    发愤图强

李官名毓珍,字山右(1819—1853),山西省代州人,清道光、咸丰年间任涉县知县。他幼年丧父,家贫如洗,靠母亲洗衣赚钱供其上学读书。李母家教甚严,教儿子立志求学,要先学好做人的品德,要勤学苦练,尊敬师长。毓珍亦亲体好学,才智过人,从教于文武良师,发愤图强,上午学文,下午习武,三更灯火五更鸡的勤学苦练,长于诗文礼乐,精通兵书战策,博学多才,技艺惊人,18岁考中文、武秀才,24岁中武举,30岁秋试,皇榜题名,赐进士及第。尔后由吏部分遣河南省(当时涉县隶属河南省)彰德府领知州衔任涉县知县,当年冬到涉县上任。

禁毒戒毒    拓地垦荒

李官上任后,书办按照惯例把县内乡绅录呈上,供新官了解当地名流情况,以便互相通融利用。谁知李官却推还书办说:“管他什么乡绅宦属,王子犯法,与民同罪。”

李官为了熟悉县内陆理情况,了解当地民生疾苦和风土人情,便带着两位衙役沿邯长公路和漳河流域及王金庄边远山区等处察访了解后,总结出涉县需办的四件事:①禁赌,②戒毒,③根除菅草,④垦荒种粮,以转变风气和生产自救。于当年腊月上旬,在县衙召开区长和乡约公执会议(当时涉县划分为3个区,21个约所,约所由乡约和公执掌管)。李官在会上切中要害地阐述:“赌钱是害人的勾当,越输越赌,越赌越输,都想下大本捞回亏损,可结果是输得更惨,因其暗藏控制机关。吸食毒品是祸国殃民的大祸患,吸毒不禁绝,民日贫,国日弱,公家无可筹资饷,国乱无力派兵丁。举目细看,当今世上有多少人家,因赌钱、吸毒弄得家破人亡,落得卖妻、卖儿的悲惨下场。为了不遭此大难,必须从今年腊月廿日起,在全县范围内禁绝赌博和吸毒这两大祸患。大家订出切实可行的各项处罚条例,定时检查,严格执行。”会后,各区署、约所积极响应,重罚贩卖毒品和开赌场者,对赌徒和吸毒者,严加处罚和管制。各约所根据本地情况,制订出严格的规章制度,大张旗鼓地宣传动员,在正月的各种社火等活动中,大力宣传教育,使得家喻户晓,人人尽知其利弊,县内风气,骤然好转。

李官还讲道:“我在乡间了解到:富户拥有大量土地,因管理不到,菅草遍地,荒废了很多土地;富人占有很多荒山坡岭,穷人无地少坡,以致冻饿街头。因此决定:①公家收购菅草根,每斤3文钱,各约所负责收购存放;②所有荒坡山岭,穷人可以开荒种粮,山主不得干涉。”会后全县民众积极上地刨菅草根,两月后又涨为5文钱1斤,各地挖了一遍又一遍,把菅草根挖绝之后,李官又贴出公告:①凡挖掘过菅草的地块,谁挖归谁耕种,三年不纳粮草;②所有荒山坡岭,谁开垦归谁种植,收入归己,永远不纳粮,不交租。全县民众积极响应,除在刨去菅草的地上种粮外,又踊跃上山开荒修田,种五谷,植蔬菜,在全县搞得热火朝天。秋后收成很好,家家户户粮米满仓,蔬菜满屋,贫苦农民都过上了温饱时光,百姓对李官感恩戴德,从心眼里敬佩。

建筑堤坝    修复城墙

李官上任后,遍观涉县城所处的位置,虽有龙岗、虎头二山护卫,却有城东旱河水患。于是动员民众,从道光三十年(1850年)春,兴起建筑城东旱河石堤的工程。李官亲自测量监工,城关民众盼望已久的防患工程启动了,都踊跃参加劳动,抬石条、运泥沙、垒堤坝、填土渣,干劲十足。经四个月的艰苦奋战,建起一道长96丈,宽1.8丈,高7尺的石堤大坝,挡住了旱河水灾,为城关百姓除掉了心腹水患。

当时太平天国起义,八国联军进犯,局势动乱,李官看到涉县城墙年久失修,倒塌的缺口很多,根本不能抵御外患。经反复察看,决定修建城墙。于咸丰元年(1851年)冬开启三处烧砖大窑,烧制专供垒城墙用的特制大砖,砖的大小与土坯相当,唯独厚度是坯的1.5倍,砖面上印有“城工”二字。于咸丰二年春开始修建城墙。当时垒城墙的技工是林县匠人,垒墙时因砖大且重,林县匠人都是先用瓦刀摊好泥浆,再双手搬砖垒墙,而身为知县的李官,却身先士卒,亲自在城墙东南角登墙垒砌,从根基到墙顶6丈长,3.6丈高,全是李官垒砌,他虽是文进士武举人出身,对于泥瓦垒砌更是拿手好技,手持瓦刀,把泥浆摊好后,左手提砖,右手用瓦刀帮助提起垒好,垒得既快又好,在场的无不竖指赞绝。时经半年,将涉县城墙修建一新,周围长3里零50丈,高3丈6尺,池深1.5丈,阔3丈,雉堞修建得整齐坚固。建成后,李官垒的一段城墙,却有奇迹出现:即往城上扔一石块,城墙里便发出叽叽叽鸟叫似的清脆声音,石子大的声大,石子小的声小。好奇的人路过该处,都要往上扔块石头,倾听其叽叽叽的悦耳声,直到拆除城墙之前,一直有人投石听响。由此可见,李官对声学也是很有研究的。

娲皇宫的修建与扩充

娲皇宫位于涉县西北15公里的唐王山间,始建于北齐,距今已1400多年,是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共有房屋建筑135间,占地面积76万平方米,其依山就势的合理布局,巧夺天工的建造艺术,是一组极其珍贵的历史文物。历史上几经毁坏、修复、扩展,尤其是清咸丰二年(1852年)3月15日,因祭祀不慎,冲天大火突起,山上山下所有宫殿庙宇,倾刻间化为灰烬。当时的知县李毓珍,视此惨景,极为痛惜,欲即修建,怎奈库内空虚,无力动工。便率10多人分头下乡,为修建娲皇宫捐资筹款,经月余筹资5000余缗,于咸丰二年七月调集能工巧匠10余人为领导,李官亲自任总设计、总监工,负责调钱粮、派民夫、择木石,余首分任工头,各领任务,就原基、仿旧阁,再工重建。令县衙等机关节衣缩食,全力支援娲皇工程,李官省吃俭用,以身作则,夜理县衙公务,日临娲皇工地监察指导,据传李官每次上山,都要背负百余斤重的木料或砖瓦,从不空行,而且平易近人,常动手实干,毫无官架。工匠民夫们在李官的影响下,又是为神灵建庙,都尽心竭力地实干,巧干,所以工程进度很快,质量极好。

图片

娲皇阁高23米,共为四层的重檐歇山顶,阁檐均设有象牙鼻子如意斗拱等装饰,特别是阁背紧依悬崖,用8条铁索将阁体系在岩壁的8个“拴马鼻”上,将如此高的楼阁与山崖相系,对防震防裂和防止外倾变形,确有重大作用和现实意义。传说游客满阁,铁索伸直,绷如弓弦,由此可见设计者对重力科学是有研究的。除娲皇阁妆楼、亭、殿等原建筑重建一新外,同时又增建拱券、圆门和牌坊各1座,入山门又建抱厦3间,以便进香者于此解衣休息,又在主阁南侧增建迎爽楼,即为官绅至此祭祀养神更衣之所。此外在盘道旁增建碑房5间,内立石碑24通,以彰施善之功。总计娲皇宫的修建与扩建共花费7000缗,收支分明。于咸丰三年(1853年)六月娲皇阁工程告竣,再现其鬼斧神工之艺、惊羡寰宇之姿。其工艺构建,确系天下一流,距今已有160多年,经历了多少暴风恶雨,仍是缝道依然,状貌如初,无有任何拔缝和倾斜。今娲皇阁丹屏四壁,彩砌区明,蜃楼脚下,活楼凌空,重楼起雾,吊庙生辉,游客漫山,赞声载道的古迹胜景,就是咸丰年间,勤政爱民、政绩卓著而又为国捐躯的涉县知县李毓珍执政之时建成的。

图片

(现在看到的光耀华夏的娲皇宫就是咸丰三年李毓珍主持重建的)

娲皇宫修建和扩建竣工后,李的清官美名更加深入人心,城关的阁僚和绅士们,商议给李官挂匾、立碑,各约所的公执和民众们议定给李官送万人伞,为其歌功颂德。李官闻讯后,立即发布公告曰:“涉县良民,当彻底戒毒禁赌,致力于农耕正业。若有挑头挂匾树碑者杖四十,借机敲索民财者杖八十,并视情节轻重处以罚款,特此告知,令行必果。”见此公告,谁还敢再提碑匾之事,只是对李官更加敬佩,从心底祝其健康长寿,能永远做涉县的父母官。

为国捐躯    英烈永存

清咸丰三年(1853年)八月,太平北征军,从山西经涉县向南进军。所属专员们劝李官到乡下避其锋芒,李却正色曰:“为官者当以身报国,岂能私离阵地!”亲率驻军和民壮千余人拼死抗敌,激战竟日,太平军破城而入,李官挥刀当先,率众在城街与敌奋力巷战,终因力量悬殊,在十字街上,李官壮烈牺牲。太平军攻入县衙,李母和儿媳、孙男、孙女四人围在一起,手托挂在梁上的绳套哭曰:“军爷们,让我们祖孙三代四人吊死在这里,落个全尸吧,可是你们家中也有父母、妻子,怎能忍心杀害善良之人?我儿毓珍,幼年丧父,家贫如洗,由我给人洗衣抚养成人。珍儿忍饥挨饿,勤奋攻读,30岁进士及第,来涉任知县后,竭诚尽力戒毒禁赌,奖励农耕,修城郭建河堤,节衣缩食,修建娲皇神庙,民众称为青天知县,你们不问青红皂白,将其杀死,天理何在?情理何存?”哭诉完毕,柳眉倒竖,竟要拉绳上吊。太平军也深受感动,多有同情流泪者,有头领二人,上前拦阻道:“老夫人保重,我军不知李官情况,多有冒犯,请自保重。”遂传令太平军:严守军纪,不得伤害民众,次日离涉,秋毫无犯。

太平军走后,衙吏和民众们在衙前建起灵堂,将勤政爱民、政绩卓著、年方34岁的英烈知县李毓珍的尸体,盛殓于棺材之内,供于正中。全县民众,如丧考妣,纷纷自备供品,奔赴灵前,痛哭致哀,各地的乐队、剧团,自动赶赴灵前,为青天知县演奏哀悼,岂知演员们竟痛哭流涕,悲痛颤抖得唱不出声来,奏不成音调,整个场地,哀声低沉,河水呜咽,灵堂前后,常是人山人海,争相祭典。第10日起灵回家,夫人和儿女身穿孝衣与老夫人扶灵同行,衙役们自动戴孝送灵,8班乐队自动随行送灵。沿路供品满道,香案遍地,男女老少,恸泣涕零。送到涉、黎交界的皇后岭上,县衙预定的16人随灵送至山西代州老家,其余人等,目送灵车远去,各自含泪回归。

李官牺牲后,涉县人民沉痛怀念这位德高望重的好知县,便在娲皇宫进圆门不远处的娲皇阁北侧,建起一座太爷庙,供着为国捐躯的青天知县李毓珍的塑像。人们登山朝圣,都要进太爷庙上香礼拜,瞻仰光哲,香烟非常旺盛。可惜在打神像时,这一先烈塑像也被捣毁,一处珍贵的历史文物,竟荡然无存。

敬题歪诗一首,以表笔者对李官之怀念和敬佩:

为国捐躯保边疆,丹心可并日月光。

涉邑知县李毓珍,挥刀抗敌阵前亡。

筑堤修城固国防,修复扩建宫娲皇。

除暴安良树正气,功垂史册美名扬。
(完)

作者:冯光华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