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岳阳楼记》和岳阳楼以及滕子京的“公款消费背锅”往事(下)

 尼克fwdql6dzvd 2022-02-08

《岳阳楼记》和岳阳楼以及滕子京的“公款消费背锅”往事(下)

上集咱们聊了有关滕子京的一个关键词“火”,咱们再说另一个关键词:“公款消费”。

范仲淹在《岳阳楼记》开头先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乃重修岳阳楼”。啥意思呢?是和大家讲,滕子京是把这里治理得很好,百废俱兴,有钱啦,才修的,这不是乱花钱!他怕有人借这事再搞滕子京。

  

北宋对西夏的“三川之战”,是指“三川口之战”、“好水川之战”和“定川寨之战”。这三战北宋全打败了,损失几万将士。滕子京此时正在泾州(现今甘肃泾川)任上,他大设酒肉迎犒士卒,在佛寺设醮祭祀阵亡将士,抚恤遗族,使人心得以安定,结果被斥为滥用公使钱,于是被贬,谪守巴陵郡,这才有了岳阳楼和《岳阳楼记》。

宋朝地方政府赖以维持正常运行、行使管理职能的行政成本,一般来自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地方财政截留,另一方面为公款经营盈利,比如放贷或者做生意,统称公使钱。《文献通考》说:“正赐钱不多,而著令许收造利”,就是这个意思。

滕子京花的就是这部分钱,监察御史梁坚指控他在泾州花了公使钱十六万贯,十六万贯什么概念呢?一贯钱大概就是一两银子,十六万贯就是十六万两银子,您知道后来北宋和西夏议和,每年给西夏多少银子吗?五万两。也就是说,滕子京花的钱,相当于是给西夏三年的岁币!

花了这么多钱,朝廷肯定是要派人查的,这哥们也是胆大,一把火将账目烧个精光,据滕子京自己说,是“恐株连诸多无辜者”。据《宋史》说,这钱主要花在“馈遗游士、犒劳民兵、兴建楼阁”。

之所以说他是“背锅侠”,就是在这,史书没说他自己贪墨吧?他把钱用在三个方面:

一是兴建楼阁。他似乎有这爱好,后来被贬,依然臭毛病不改,这不才有了岳阳楼吗?

二是馈遗游士。迎犒士卒,祭祀亡灵,抚恤遗族,这样才能使人心得以安定,我咋觉得做得很好啊?

三是犒劳民兵。这就更冤枉了,宋代地方民兵武装都是由地方乡绅大户组建,大部分军费开支是由乡绅大户支付,一小部分由民间百姓集资,政府是不出一分钱的。和西夏打仗,民兵也伤亡惨重,更何况和西夏边境接壤,有很多少数民族同胞,您想想,这些人拉一把就向着大宋,推一把就可能向着西夏了,滕子京拿“公使钱”犒劳民兵,对于稳定局面大有好处,这有错吗?

虽然他烧了账目,中央巡视组依然克服重重阻力,把他的问题带回朝廷,朝里有人就是好啊,他有个做高官的同学叫范仲淹,对了还有个大V叫欧阳修的,一起力保他,最后朝廷没怎么重罚他,被贬到岳阳。

滕子京到了巴陵郡,依然不思悔改,甚至变本加厉。《续资治通鉴长编》说他贩卖私盐。说他派遣士兵一百八十七人,用驴车四十辆贩卖私盐三百余笼,并出具公文,要求各关卡不得收税。

司马光在《涑水记闻》中说:"滕宗谅知岳州,修岳阳楼不用省库银,不敛于民。但榜民间,有宿债不肯偿者,官为督之。民负债者争献之。所得近万缗,置库于厅侧自掌之,不设主典案籍。楼成极雄丽,所费甚广,自入者亦不鲜焉。州人不以为非,皆称其能。"

  

滕子京这哥们搞钱还是有一套的,重修岳阳楼,不靠财政拨款,不搞集资摊派,而是靠催收州民捐献出来的烂债聚财,确实令人称奇。可见,"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俱兴"也是可信的。

他在岳阳不仅修了岳阳楼,在此之前还兴建了岳州学宫,尹洙在《岳州学官记》中说:“滕公凡为郡必兴学。见诸生,以为为政先。”啥意思呢?是说滕子京无论到哪里做官,一定在当地兴建学校,并且将此作为其为政的首要任务。

滕子京在岳阳三年,实际上办了五件实事。其中重修岳阳楼、建岳州学宫、建四望亭均在其任内完成。修偃虹堤、建通和桥,在其任内发起,尚未竣工,便调离岳州。

活干了,滕子京还请人作记。之后,范仲淹写了《岳阳楼记》,欧阳修写了《偃虹堤记》,尹洙则写了《岳州学宫记》。

滕子京自己说:“若夫用舍一致,勇其所树立,不以险夷自疑于时,如公心之所存,非爱君之深,信道之笃,乌及是哉?”岳阳楼修完了,他在泾州的案子也查完了,中央巡视组的调查结果是:"所用钱数分明,并无侵欺入己"

据说,岳阳楼重修落成之日,滕子京"痛饮一场,凭栏痛哭不已"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