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1997年,我去西南下乡,一个挑水老头告诉我:身上爱长包,这是气虚了!我从不屑到膜拜,最后青出于蓝,...

 懒懒一笑 2022-02-08
1997年,我去西南下乡,一个挑水老头告诉我:身上爱长包,这是气虚了!我从不屑到膜拜,最后青出于蓝,用了整整25年。

下乡遇见的一个挑水老头,他曾和我说:“想要用走好中医这条路,就不要进医院。”

对于他的话,不能说不认同,那时候的我简直是藐视。我一度认为,学医的天花板就是在医院发挥出自己的价值,更上一层楼。

那时下乡在西南一个于家村的地方,交通闭塞,穷困潦倒,医疗条件很差。就连喝水都要走上三里地去挑水,因为条件的限制,我们看病除了巡诊之外,其余时间都是在村中间一棵老树木下面。

那天,刚来一个患者,人一坐下就把自己的衣服撩起来,这一看,好家伙,胳膊上面,肚皮上,一个个大小不一的包块,我一看就知道这是医院里所说的脂肪瘤。

啥意思呢,就是人体常有的一种良心肿瘤,特别容易长在人的四肢以及肩膀,背部,以及颈部等等。他身上这些包块,大小不一,小的和花生米一样大小,大的都快赶上一个小鸡蛋了。

说实话,我当时的想法是开一些破结、祛痰的药,但又似乎不妥,正在我思考的时候,村里那个挑水的老头走上来一看,轻轻一句“身上爱长包,这是气虚了,得补气。”

说着他用树枝在地上写下一张方子,当时我也只是听他一说,并没有作理睬。

患者当时脉象细弱,舌质淡,苔薄,形体较为瘦弱,精神看起来也不是很好。细问得知,平时四肢常有倦怠无力感,食欲也不佳,从前爱喝酒,都喝了好几年了。

思前想后,我瞅了一眼,地上写的东西,又想了想老头所说的好像不无道理,于是研究了一番,当时借口药不全,让患者先回去,下午我把药送过来。

这才发现自己才是有眼无珠,甭管咋说老头肯定不简单。

研究了一会后,于是我就给他拟方:党参,白术,茯苓,陈皮,姜半夏,木香,贝母,炙甘草。

结果,患者用药三剂,就感觉自己身上有力气了,食欲见增。一共18剂喝完,明显感觉身上的疙瘩开始缩小,大的变小,小的更小,连续用药,最后疮面几乎看不到了。

这个时候我也才为自己无知而羞愧,去找挑水老头道歉之后,人家不但没有和我一般见识,反而把这里面的道理都给我讲得清清楚楚。

首先,这个患者有明显的气虚特征,脉细弱,舌淡苔薄白,四肢乏力,精神困倦,食欲也不好,形体较瘦,这一看就是脾胃虚弱,脾不能生化气血,肌肉不得充养。

患者还爱喝酒。说到底,伤脾啊。脾虚,衍生出气虚,这是不可否认的。

有人问,那这怎么就让他浑身长脂肪瘤呢?

因为脂肪瘤的形成,从中医来看,就是痰湿聚结所致。痰湿之所以聚结不化,源于脾虚气弱。具体说,脾主运化,可以代谢水湿,使之不至于成痰,同时气能输布津液,可以维系津液的正常输布,使之不结成痰湿。

脾虚气弱,运化和输布失常,人当然有痰浊聚集在体内了。所以说,这几是脂肪瘤形成的深层原因。要解决,当然不是去现在所谓的手术了。真正的做法是,健脾,益气,同时在这个基础上化痰散结。

现在回看方子就很简单了:这里面健脾益气的有党参,白术,茯苓,炙甘草;行气除湿的有陈皮,木香;化痰散结的有半夏,贝母。这不就妥了!

看似很简单,但这里面其实都是老一辈人为我们后辈打下的基础,对于患者能用最少的药,绝对不多用一味药,能用相对下实惠的药,绝对不用昂贵的药。

后来回去用这张方子治疗了无数的脂肪瘤患者后,被医院打压,谩骂直到离开,我才明老前辈的指点,如今的年纪我没想过自己去做什么大动静,我唯一的心愿也只有利用好自己知道的一切,好好去帮助每一个患者。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