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鼻咽癌中医效案!中医治癌贵在坚持,千万不要自行停药!!

 文文ap25 2022-02-09

“张胜兵中医”

导语:我曾治过一例鼻咽癌患者,服药后各种症状很快消失,足见中医如辨证精准,常能收到意想不到的疗效。俗话说:药如对证一碗汤,药不对证用船装。患者症状消失以后,自行停药,后发生病情反复,后再经调治才好,在此奉劝各位病友,治疗过程中万不可自行停药,要及时与医生沟通配合。

图片

01

鼻咽癌

患者男,53岁,20210619日初诊。

主诉:鼻塞,流脓涕4年,加重2个月。

病史:患者于2017年因鼻塞,流脓涕,涕中带血,色紫黑,而于当地医院就诊,经查诊断为鼻咽癌,一直放化疗治疗。20195月复查发现转移到肺部,左肺有2.1×1.9cm占位,使用靶向药治疗。近2月来,鼻塞,流脓涕加重,出现头疼,以左侧后头部为主,喉咙疼,左耳根部也偶有刺痛感,舌根部偶尔痉挛,肩部也偶有痉挛,以前在他处吃中药进行治疗,后经人介绍到我诊所。诊见神疲乏力,少气懒言,间有脓血涕,唇色暗,以前便秘,用了保健品以后则出现便溏,自觉怕冷,舌苔白腻,舌中有裂纹,舌下脉络严重瘀阻,左脉沉滑涩,右脉沉而关弱。

西医诊断:鼻咽癌肺转移

中医诊断:鼻渊

证型:痰瘀交阻,气阴两虚

治法:化瘀祛痰,气阴两补。

处方:

射干10g、桔梗10g、白芷10g、天麻15g、川芎20g、西洋参10g、铁皮石斛10g、黄芪30g、柴胡6g、升麻6g、浙贝母30g、鳖甲30g、牡蛎30g、蛇莓30g、鸡内金15g、甘草10g、炒麦芽10g、炒鸡内金10g、炒山楂10g、炒神曲10g、炒谷芽10g、红花10g、丹参30g、白术15g、郁金10g、玄参15g、北沙参15g、法半夏15g、陈皮10g、远志12g、生白芍20g、蔓荆子6g、党参10g、延胡索10g7付。

二诊:喉咙疼痛好了很多,左后脑部有些木痛,躺下后则疼痛消失,晚上口干舌燥,流黄涕。上方加葛根、天花粉、白花蛇舌草、败酱草、全蝎、蜈蚣。

处方如下:

射干10g、桔梗10g、白芷10g、天麻15g、川芎20g、西洋参10g、铁皮石斛10g、黄芪30g、柴胡6g、升麻6g、浙贝母30g、鳖甲30g、牡蛎30g、蛇莓30g、鸡内金15g、甘草10g、炒麦芽10g、炒鸡内金10g、炒山楂10g、炒神曲10g、炒谷芽10g、红花10g、丹参30g、白术15g、郁金10g、玄参15g、北沙参15g、法半夏15g、陈皮10g、远志12g、生白芍20g、蔓荆子6g、党参10g、延胡索10g、葛根30g、天花粉30g、白花蛇舌草30g、败酱草30g、全蝎10g、蜈蚣2条(共2g),7付。

三诊:喉咙疼痛消失,后脑部疼痛明显减轻,口干舌燥好转。舌根部、肩部痉挛好转,但还有一些,嘴不能大幅张开。原方再进7剂。

这之后,有一个多月患者没有和我联系,后经助理跟踪,原来患者吃了药以后所有症状基本都消失了,自以为好了,遂自行停药。

四诊:最近又出现了胃脘痞闷胀气,尿频尿急,夜尿增加,偶有耳根感觉,舌肩痉挛近一周又出现反复,重新开方如下:

人参10g、黄芩10g、黄连3g、干姜10g、法半夏15g、甘草10g、乌药10g、山药10g、益智仁10g、黄芪30g、生白芍20g、蛇莓30g、土贝母30g、浙贝母30g、生鸡内金15g、全蝎10g、蜈蚣2条(共2g)、炒白芥子15g7付。

患者后遵医嘱服药,期间稍作加减,经3个月治疗,各种症状消失,一如常人。


02

按:

鼻咽癌是原发于鼻咽黏膜被覆上皮的恶性肿瘤,鼻咽位于颅底和软腭之间连接鼻腔和口咽,癌瘤常侵犯临近的腔窦、颅底或颅内。鼻咽癌病人虽然见于五大洲的许多国家和地区,但世界上80%左右的鼻咽癌发生在中国。

中医古籍中没有“鼻咽癌”这一病名,在其所载的一些疾病中,与鼻咽癌的体征与症状有许多是一致的。如“血衄:即鼻中出血,金·刘完素《素问玄机原病式》:'衄者,阳热怫郁则血妄行为鼻衄也。’”从中医学的观点来看,鼻咽癌是热毒之邪上犯,损伤血络或灼津成痰,热毒与痰搏结,日久而变生之恶肉。

鼻咽癌的中医治疗原则为攻补兼施。因为肿瘤病因虚致'',又因''致虚,二者互为因果,故治疗必须做到祛''补虚,即扶正与祛邪。二者如果配合适宜,则效果良好。

此例患者病程较长,又经多年放化疗,气阴两虚。故治疗上既要攻邪又要扶正。

故以射干、桔梗、白芷这一组药来对治鼻流脓涕,喉咙痛,射干疗咽闭,桔梗、白芷化脓;法半夏、陈皮、远志以化痰凝;浙贝母、鳖甲、牡蛎、蛇莓、郁金、鸡内金软坚散结,又可对肺内转移病灶进行治疗;红花、丹参、川芎活血化瘀;

炒麦芽、炒鸡内金、炒山楂、炒神曲、炒谷芽为本人自创五仙散,对于癌症晚期及重症患者脾胃虚弱有良好的作用,脾胃乃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脾胃健运则气血可足,正气可复,此为治疗虚证之本也。

生白芍配甘草是著名的芍药甘草汤,二药酸甘化阴,能柔肝止痉,因患者舌肩痉挛故加此方。

西洋参、铁皮石斛、玄参、北沙参以滋阴;黄芪、党参、白术、柴胡、升麻是补中益气汤加减,以健脾补气。蔓荆子引经药,诸子皆将而蔓荆子独升,此药可引诸药上行头部;天麻、延胡索以止头痛。诸药合用,标本兼顾。

二诊患者正气有所恢复,故加全蝎、蜈蚣虫类药以加强化瘀通络的作用,因久病者必入络,非虫类药不足以通络。因其涕黄稠,故加白花蛇舌草与败酱草以清热解毒,后头木痛,故加葛根、天花粉以止痉。

患者服药后各种症状很快消失,足见中医如辨证精准,常能收到意想不到的疗效。俗话说:药如对证一碗汤,药不对证用船装。

然而在这里要强调,患者吃药疗效明显时,症状常会很快消失,当症状消失以后,万不可自行停药。如自行停药,而病未愈,不仅会发生病情反复,也容易发生病情变化,使再次治疗更加困难,实是得不偿失。

图片

张胜兵作品《攻癌救命录》淘宝京东各大新华书店有售!挂号可获得签名书以及与张医生合影留念!

03

常用中草药

(1)射干

出自《神农本草经》,为鸢尾科植物射干的干燥根茎。主产于湖北、河南、江苏、安徽等地。

苦,寒。归肺经。善于清热解毒,消痰,利咽。本品苦寒泄降,清热解毒,主入肺经,有清肺泻火,利咽消肿之功,为治咽喉肿痛常用之品。且可降气消痰,以平喘止咳。

《神农本草经》:“主咳逆上气,喉痹咽痛,不得消息,散结气,腹中邪逆,食饮大热。”

《滇南本草》:“治咽喉肿痛,咽闭喉风,乳蛾,痄腮红肿,牙根肿烂,攻散疮痈一切热毒等症。”

此处因本药即可消痰,又可利咽,故与桔梗、白芷同用以治其鼻咽处痰凝之证。

(2)桔梗

药出《神农本草经》,为桔梗科植物桔梗的根。全国大部分地区均有。以东北、华北地区产量较大,华东地区质量较优。

性味苦、辛,平,归肺经。宣肺,祛痰,利咽,排脓。本品辛散苦泄,宣开肺气,祛痰,无论寒热皆可应用。且桔梗因能宣肺泄邪以利咽开音,凡外邪犯肺,咽痛失音者,常配甘草、牛蒡子等用。

桔梗性散上行,能利肺气以排壅肺之脓痰,可治肺痈咳嗽胸痛,如桔梗汤(《金匮要略》);也可配鱼腥草、冬瓜仁等以加强清肺排脓之效,以治肺痈。

桔梗又可宣开肺气而通二便,用治癃闭、便秘,此提壶揭盖之法也。因本品性升散,凡气机上逆,呕吐、呛咳、眩晕、阴虚火旺咳血等不宜用,胃、十二指肠溃疡者慎服。用量过大易致恶心呕吐。

《神农本草经》:“主胸胁痛如刀刺,腹满肠鸣幽幽,惊恐悸气。”

《珍珠囊药性赋》:“其用有四:止咽痛,兼除鼻塞;利膈气,仍治肺痈;一为诸药之舟楫;一为肺部之引经”。

《本草蒙筌》:“开胸膈,除上气壅,清头目,散表寒邪,驱胁下刺痛,通鼻中窒塞,咽喉肿痛急觅,逐肺热,住咳,下痰,治肺痈排脓,养血,仍消恚怒,尤却怔忡。”

在治疗本病时,以桔梗配伍射干,相须为用,加强其祛痰利咽的作用,且可引药上行,使诸药力达鼻咽部。

3)白芷

首见《神农本草经》,为伞形科植物白芷或杭白芷的干燥根。白芷产于河南长葛、禹县者习称“禹白芷”,产于河北安国者习称“祁白芷”。产于浙江、福建、四川等省,习称“杭白芷”和“川白芷”。

性味辛,温。归肺、胃、大肠经。解表散寒,祛风止痛,通鼻窍,燥湿止带,消肿排脓。

本品辛散温通,祛风解表散寒之力较温和,而以止痛、通鼻窍见长,故为治鼻部疾病之要药。本品善入足阳明胃经,故阳明经头额痛以及牙龈肿痛尤为多用。

因其辛温香燥,善除阳明经湿邪而燥湿止带。对于疮疡初起,红肿热痛者,可收散结消肿止痛之功。

《神农本草经》:“主女人漏下赤白,血闭阴肿,寒热,风头侵目泪出,长肌肤,润泽。”

《本草纲目》:“治鼻渊、鼻衄、齿痛、眉棱骨痛,大肠风秘,小便出血,妇人血风眩运,翻胃吐食;解砒毒,蛇伤,刀箭金疮。”

白芷祛风、散寒、燥湿,可宣利肺气,升阳明清气,通鼻窍而止疼痛,故可用治鼻渊,鼻塞不通,浊涕不止,前额疼痛,且能消肿排脓,故于本病中与射干、桔梗联用,以治鼻咽部脓肿浊涕。

图片

张胜兵中医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