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千里江山图》赏析

 丘山三也君 2022-02-09
图片

《千里江山图》绢本,青绿设色,无款。纵51.5厘米,横1191.5厘米。据卷后蔡京题跋知系北宋王希孟所作。

图片

王希孟(约1096 — 111?年)北宋少年画家,他十几岁就进入宫中画院当学生,开头画的并不好,但宋徽宗独具慧眼,发现这位天才少年,“知其性可教”,就亲自传授他绘画,王希孟技艺精进,擅画山水。十八岁那年,王希孟用了半年时间,创作《千里江山图》献给宋徽宗,过没多久就病逝了。除了此图,王希孟没有留下其他作品和资料,仅凭一幅青绿山水画长卷就名垂千古,此画为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

图片

  《千里江山图》青绿山水画,以长卷形式绘制。运用远距离广角取景,采用多点透视和俯视角度,以概括的手法,精细的笔致和绚丽的色彩,全景式展现了大宋王朝的锦绣山川。远看此画,好像是从天外俯瞰那片遥远而又金碧辉煌的山川。宝蓝色的群山,如波浪般连绵翻涌;碧绿的大江在群山间蜿蜒飘动;无边的云霞,蒸腾在千山万壑之中。在王希孟的笔下, 大宋江山竟是这般璀璨瑰丽、气势恢弘。

图片
图片

画面大致可分为六段景色,每段景色以江流隔开,又用桥梁、游船衔接或呼应。

图片

第一段:描写农舍院落和秀丽的湖山岗峦。画卷起首,云山从远处逶迤而来,形成近岸一带秀丽的湖山岗峦。山间有农舍、渔村、流水、小桥、院落。

图片

围着篱笆和柴门的那座院落,应是农家庄园,有余粮满仓,生活富裕,家人安居乐业。门前的廊桥上,有个白衣人正往前面的一片古树林走去,树下有座临江水阁,水阁中有人在观赏江景。北宋社会富足,生活安逸,闲暇之时,站在这里观看山水,风景秀丽,心平气畅。水阁背面,江面水阔波平,游船横渡,渔舟点点,水天之际远山迢迢,一望无垠。

图片

第二段:描写高山别墅和宋式木制亭桥。过了前段宽阔的江面,展现出以山为主的景色,山下修竹茂林,岸边渔村田舍。

图片

一条曲折山路从山下通向群山怀抱着的一处建筑群,四周环形房舍,拱卫着大院中间的一座十字形殿堂。前面有两座小亭,正门前花树夹道,建筑格局富丽堂皇,应是当朝权贵的郊外府邸,公务之余,在此静修安享,养精蓄锐,以图报国。

图片

往前山势峥嵘,山谷间瀑布逐级溅泻,回落大江。一条曲折小路,从瀑布边沿着溪岸往前延伸,穿过一片树林,通向岗岸后面的那群楼阁。再顺着那条小路往前走,只见山前坡岸是成片的花树茂林,房舍院落隐藏其间,桥头绿柳依依,岸边游船画舫,一派江南旖旎风光。

图片

一座宏伟的大桥,如长虹卧波那样横跨江面,这是一座木结构梁柱式亭桥,桥身高高隆起,上面建有十字形的楼阁,中间有座亭子,游人三三两两,在桥上观赏江景。这座大桥是宋代桥梁的形象再现,结构精巧,可依图建造,为后人保留了极珍贵的形象资料。

图片

第三段:走过这座大桥,桥头有几座酒楼店铺,游客可以在这里尝尝江鲜,稍作休息。往前群峰渐渐高耸,半山腰有一处村庄,村前数级瀑布直泻而下。

图片

再往前看,群峰如巨浪般涌动,悬崖下有一处带院子的草堂,围着高高的竹篱笆,像是文人学士的书屋,清静简雅,寒窗饱学,满腹经纶,以期教化天下。

图片

再过来是一带内湖,近岸坡平林茂,树下水边,停靠着许多条货船。江面上,有三条渔船正在张网捕鱼,对岸是一处由两山夹峙形成的港湾。

图片

峡口处有临江水阁,往里岸上有稠密村舍,这些场景,显出热闹的渔乡生活气氛。左边山岗上,绿树中有几幢房屋楼阁,四面环江,如住蓬莱仙岛。登阁远眺,碧波万顷,把酒临风,心旷神怡。向西望去,水天迷蒙的空中,群鸟飞翔遨游,似有“手挥五弦,目送归鸿”之感。

图片

第四段:游客从岸边渡船上岸,往前可到山上一处院落,从这里往山下看,是一片平坦农田,阡陌交错,几幢农舍散落其间,岸边江上有渔船数条,这是江南鱼米之乡的景色。

图片

往前进入一带广大山区,众多山峰拱起一座直刺云天的高大主峰,成为一览群山的“擎天一柱”,巍峨挺拔,气势雄伟;山势嶙峋险峻,劲峭壮丽。犹喻北宋王朝国势雄强,威镇北狄,顶天立地,领引群雄。

图片

主峰一侧有云雾遮蔽中的半山山村。主峰正面,两条瀑布穿过栈桥泻下江面。过了主峰,有一座横跨山溪的拦水坝,上面建造了水磨房,下面水轮在转动,农村生活气息浓厚。

图片

往前是一条蜿蜒进去的曲折河道, 视野十分深远,两岸有茂林村舍,河上有游船横渡。

图片

第五段是一带云遮雾罩的山区。近岸山岗顶部,有一处华丽的建筑群,庭院宽广,厅堂敞亮,楼宇轩昂,周围遍植苍松翠柏,应是名流贤达的山顶别墅。花好月圆之时,高朋满座,轻歌曼舞,一曲《春江花月夜》:澄澈空明、婉转悠扬,享尽人间美好,此乐何极。

图片

从别墅往山下看,一处由篱笆围起来的花园房舍,有人在打扫院子,有人在擦拭门窗,像是名人高士隐退江湖的住所。在此谈经论道,抚古惜今。或而采菊东篱,闲情逸致,别有一番雅趣。

图片

往前山势渐渐缓和下来,岗峦秀丽,远山逶迤,丘陵地貌,大江到此迂回成一带宽阔湖面,然后向远方浩浩而去。湖中那座山,像一只猛虎昂首雄踞,气势威猛,傲视前方。正如大宋天朝威仪天下,福泽万邦。

图片

湖岸四周绿树扶疏,茂林蓊郁,庭院、渔村、农舍分布其中,渔人岸边撒网,江上碧波粼粼,舟船往来,渔歌互答,一派繁忙的江南水乡风光。

图片

第六段以近景的岗岸和左边的山峰收尾。近景岗岸布置有游船、松林、农舍,隔溪水边停着一条渡船,多人下船沿着山路往上走,上面有座围着篱笆的院落,占地宽广,房屋整齐,像是大户人家的庄园:应是人丁兴旺,家族和睦,承圣贤家风,代代相传。最后的山势高耸起来,连绵至画外,给人有不尽之感……

图片

构图宏伟,描写精细,全景式尽显大宋王朝的千里江山。画面右上角有乾隆皇帝题写的七言诗。

图片

画卷后部隔水黄陵,有北宋宰相蔡京题跋。画卷后部是元代书法家溥光题写的跋文。

图片

画卷上铃有“缉熙殿宝”,“乾隆御览之宝”,“五福五代堂古稀天子宝”,“太上皇帝之宝”等二十八方。《石渠宝笈初编》著录。曾经蔡京、南宋内府、元代溥光、清代梁清标及乾隆内府收藏,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

图片

《千里江山图》的巨大艺术成就,首先体现在透视和构图。对于这幅长达12m的宏编巨制,王希孟采用了远距离广角取景和多点透视法、俯视透视法,以“咫尺千里之趣”,使画面境界显得遥远而又波澜壮阔。画面上那条大江,像飘动的绸缎,把千山万壑和无数景物串了起来,使各处景点既相对独立,而又紧密相联。整幅作品千山万壑争雄竞秀,峰峦起伏绵延,江河交错,烟波浩淼,气象万千,壮丽恢弘。

图片

传统的青绿山水画先用线条勾描,然后填色上彩。王希孟突破这一形式,采用小写意的笔法,用披麻皴、斧劈皴和点苔法,表现山石的轮廓和明暗。画坡岸和远山,则运作大写意笔法,用淡墨和色彩直接涂抹。着色上变化多端,山石上部着石青或石绿烘染,显示出青山的叠翠,然后向下渐渐淡化,坡脚接上赭石色,看起来既浑厚、轻盈,又层次分明,整个画面如蓝宝石之光,显得灿烂夺目。

图片

微观景物方面:用没骨法画树干,屋顶用浓墨;人物多粉画,虽小如豆,却形象动态鲜明逼真;飞鸟翔空,细若小点,楼阁、树林、舟桥、飞泉,甚至到水波纹,无不出以精心,运以细毫,一笔一笔画出,准确精当,均无败笔,体现了北宋院体画的风格。

图片

青绿山水是用石青、石绿为主色画出来的,色彩苍翠艳丽,富丽堂皇。中国青绿山水画的开山之作,是隋代展子虔的《游春图》,经过唐代画家李思训,李昭道父子的践行开拓,发展到了宋代,青绿山水画进入了一个高峰。代表画家有王诜、王希孟、赵伯驹、赵伯潇、李嵩、刘松年等。

图片

      《千里江山图》是这座高峰的典范之作,这位十八岁的少年郎,用他那无与伦比的艺术功力,把《千里江山图》变成了一面标杆。

如元代高僧溥光和尚题写的跋文:

图片
        《千里江山图》通过独特的绘画技法描绘了雄奇巍峨的山势、浩荡无边的江河, 将南方秀丽柔美的田园风光与北方雄伟壮阔的山川融为一体, 展现了祖国河山之秀美,令人叹为观止。
图片
图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