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医生和厨子都喜欢的姜宝

 dingliling 2022-02-09

导引子唠叨录

人这一辈子,学多少“术”并不打紧,重要的是明白多少“理”,学术的最终目的,也是要走向那个大道至简的理儿。

好些农村老太太大字不识几个,说出的话却字字在理,比如倪萍的姥姥,专门有本《姥姥语录》。明事理的老人往往也长寿,因为她们在生活的江湖里修炼成真。

杨露禅终其所学,删繁就简,将复杂的陈式太极改编为杨氏,才使得太极拳可以老幼皆练,得以在将相王侯、寻常百姓里流传。所以术不在于多,而在于精。

姜宝那些事

好了,别听甘草瞎说,书归正传,今儿和朋友们聊聊姜宝。

姜宝就是平时常用的姜,之所以称它为宝儿,因为从大医生到大厨师,直至家庭主妇都喜欢它,离不开它。姜可以说是最大道至简的药食同源之品。

苏东坡酷爱食姜,还为姜作诗一首:“一斤生姜半斤枣,二两白盐二两草,丁香沉香各半两,四两茴香一处捣,煎也好,点也好,红白容颜直到老。”这里的草指的是甘草,把上面这些东西一混合,外用和内服都可以,虽然味道不怎么样,但是好用、实用。

话说唐朝长安香积寺有个叫行端的和尚,傍晚上山砍柴,回寺后成了哑巴。大家便传说山上有妖魔,能把人的声音摄去,方丈带领众僧做道场,可行端仍不能说话。无奈之下,便求助于长安城里的名医刘韬。

刘韬到后山转了转,便胸有成竹的开了方子,每日三块生姜,煎服,大家半信半疑。行端连服三剂姜汤后,竟能开口说话了,众僧惊讶不止。刘韬说:“这并非什么妖魔,而是误食山中生半夏所致,用生姜一解,药到病除。”

生姜汁能解生半夏、毒蘑、蜂刺、蝮蛇等诸毒。

《本草拾遗》中记载:汁解毒药,破血调中,去冷除痰,开胃。

《日用本草》中说:治伤寒、伤风、头痛、九窍不利。入肺开胃,去腹中寒气,解臭秽。解菌蕈诸物毒。

.......

古书中的好评,就不一一列举了,赶紧上干货。

千古名方生姜泻心汤,特别适合当下流感季

姜在中药里分为生姜和干姜,生用发散,熟用和中。

这段时间流感蔓延,发病周期长,病症重。有一剂生姜方特别实用,在流感后期,也就是伤寒汗解后,好多人仍胃中不和,不思饮食,肚子里咕噜噜乱响,还泄泻。

注意啦!划重点啦!这个病症早在中医经典著作《伤寒论》中,就有灰常著名的解决方案——生姜泻心汤

生姜泻心汤方剂:生姜(切)四两,甘草(炙)三两,人参三两,干姜一两,黄岑三两,半夏(洗)半升,黄连一两,大枣(掰)十二枚。(方剂来自《伤寒论》,请在医生指导下用药)

上八味,以水一斗,煮取六升,去滓,再煎取三升。温服一升,日三服。

主治:伤寒汗(出)解(之)后,胃中不和,心下痞硬,干噫食臭,肋下有水气,腹中雷鸣下利者。

翻译过来就是,流感后期,病邪未尽,肚子里面寒热交争,所以上面饮食无味,下面雷鸣濯濯。

注意啦!你要是按现代的斤两,上面的药量可以当菜炖着吃了!!!而且是两人量!!!

当今量度单位和药量的使用,与汉代有着极大的差别!

中医不传之密在于“量”啊!正确的药量不仅可以有“二剂已”的效果,而且还可以在危难时刻力主生死。

所以,亲们,中医管不管用的关键在于:第一,辨证的准确;第二,用药的剂量;第三药材的质量。

李可老先生在《伤寒论类方汇参》一书中对《伤寒论》药方中的原有剂量做了古今对照。

1=16=250

1=15.625克(临床取15克)

1=2000毫升

1=200毫升

记下了吗,这一讲连中医带数学都炖了,天天和你们在一起,我都觉得自己越来越聪明了。中学时数学总不及格,老师有没有搞错啊!

离不开姜宝的日子

趁热乎再介绍几款小方,过日子总用得着。

呃逆:就是打嗝。鲜姜一块,捣烂取汁与蜜共调,冲服,可除呃逆。

妊娠呕吐:鲜姜一块,细细切碎,红糖适量,水500亳升,煎服,当茶喝。这个小方痛经也管用。

慢性胃炎:鲜姜一块切片,炒大枣(掰开)、桂圆肉各30克,加水500毫升略煮两分钟,上午当茶喝。

阳痿:生姜150克,熟附片10克,羊肉250克,文火炖,吃肉喝汤。

麦粒肿:热姜水一杯,用其热气熏眼,熏时睁眼,每次1015分钟。
醉酒:鲜姜一块,切片,略煮两分钟,放温热时加适量蜂蜜,喝下顿解。

又划重点啦——

生姜一定带皮吃。有个名方叫“五皮饮”,通过健脾利水来治疗各种水肿。五皮分别是陈皮、茯苓皮、桑白皮、大腹皮,还有很重要的就是生姜皮。

生姜一定要用足量:上面小方中所说的一块生姜,大约都在半两左右,量足才有作用。《伤寒论》研究大家刘渡舟先生曾说过,补气养血的药物必须由生姜来推动,如果生姜的用量不够,药物不能抵达病所,病痛自然难消。

铁粉们把今儿这讲发给盆友们,谁家都有姜宝,谁家都用得上。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