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青岛16中:“三步法”读书笔记,让读写比翼双飞

 中学生读写 2022-02-09

前不久,我们推出了青岛十六中刘文秀老师撰写的《读书笔记,让读写比翼双飞》(点击链接查看),有读者留言,想看看学生写的读书笔记。今天,我们就推送几篇,供大家借鉴。

《陈情表》读书笔记

一、品读赏析

 “但以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虑夕。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母孙二人,更相为命,是以区区不能废远。”

我喜欢这段话,因为作者用了很多四字句,对偶句,用简洁的语言描绘了一幅令人感伤的画面。“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 我仿佛看到了一幅祖孙二人相依为命的场景:一位年迈的老人,一个年幼的孩子,孤苦无依,令人同情。我从中看到了作者年少时的孤独无靠,看到了祖母把作者养大的艰辛不易。 “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 现在祖母老了,到了作者报答的时候了,他不能离开,他又怎能离开!(臧梦泽)

二、领悟联想

牛汉的《灯笼红》中这样写到:“曾祖母跪在麦秸上,双手往里掏,掏得很深,半个身子几乎埋进麦秸里,麦秸里沉聚的芬芳的太阳味儿被扬了起来,刺得鼻孔直痒痒,她终于掏出三五个灯笼红,逐个闻一闻,挑出其中最熟的一个递给我,把剩下那几个又深深地寄在麦秸里面。”

这段文字生动的刻画了曾祖母为我辛苦地挖“灯笼红”的场景。一个半截入土的老人弯着那佝偻的身子,在田间的夕阳下描绘出一个弯曲的弧度,我仿佛听到了老人呵哧呵哧筋疲力竭的喘息声。我想当老人看到小孙子一口一口地把 “灯笼红”吃进肚子里时,她是欣慰的,她觉得一切辛苦都是值得的。她的辛苦讨了孙子的欢心。这就是曾祖母对孙子的一片深情所在吧!(石晓慧)

三、仿写表达

小时候住在姥姥家,不大的村子里总会有许多野狗到处乱窜。一不小心,一只野狗盯上了我,并开始疯狂的追赶我。我也只能哭着喊着马不停蹄的跑到家门口:“姥姥,救命!姥姥,救命!”在这千钧一发之时,一个身影快步向前挡在了我的前面——是姥姥!我本能的跑到姥姥身后,抓住她的腿就像抓住救命稻草一样。她手中挥舞着扫帚,双眼紧紧盯着野狗,一只手小心翼翼的护住我,一只手抓着扫帚,挥向野狗,口中大喊:“滚开!滚开!敢欺负我们家的孩子!”

姥姥很瘦,瘦的能看见骨头的形状;姥姥很矮,矮的早已无法追赶上我,但那时的她,像一个高大的英雄,默默地保护着我,不让我受到一丝伤害。这一幕,我终生难忘!(邱志浩)

《我不是个好儿子》

《我与地坛》笔记

 一 、品读赏析

“每年院里的梅李熟了,总摘一些留给我,托人往城里带,没人进城,她一直给我留着,平爱吃酸果子,她这话要唠叨好长时间。梅李就留到彻底腐烂了才肯倒去。” 在家乡的母亲,梅李熟了便立刻想到我——那个远在城里的儿子;儿子吃不到最爱吃的梅果,母亲便用尽各种方法给儿子送去或留一份。儿子的最爱,母亲总是很清楚,这种做法含着母亲对儿子浓浓的爱与深情。母亲总是处处关心儿子,想着儿子,这如何不令我们感动?(麻鑫婧)

二、领悟联想

汶川大地震时,一位年轻的妈妈在房屋倒塌下来的那一刻,将出生几个月的孩子护在了怀里。这位年轻的母亲,在人们将她解救出来时早已失去了气息,怀中幼小的孩子在母亲用生命撑起的空间存活了下来。人们在孩子的襁褓里发现了这位母亲临死前用手机记录下的话语,这几句话里包含的全部都是对孩子的鼓励与希望。

湖北武汉的“暴走妈妈“为了捐肝救子每天暴走坚持了七个月,是救儿的信念鼓舞着她。她用双脚为儿子踏出了生的希望。这烈日炎炎下流淌着的汗水,正汇聚成一条母爱的大河,滋润着儿子的心间。这是伟大的生命的传递和赠与。

2009年大学生杨帆因交通事故成了植物人,但在父母的不懈努力下他终于被亲情唤醒,在父母的帮助下成功行走。

这几件事虽然发生的时间、地点有所不同,但相同的是那亘古不变的亲情。(姜珊)

三、仿写表达

时光荏苒,不知不觉他们都已风烛残年。那一道道浮现的皱纹,一缕缕黑发变银丝,都书写了岁月的沧桑。父母对我们的爱,任凭光阴流逝仍经久不衰,任凭世事打磨却老而弥坚。

央视一则公益广告,正是讲述了这样一个关于父爱的动人故事——老父亲患了老年痴呆症,他记不得刚刚做过的事情,走到楼下找不到家门在哪儿,甚至忘记了儿子的模样。这一切让儿子感到烦恼和不堪。一家人到餐厅吃饭,老父亲用颤巍巍的手把盘子里剩下的饺子揣到了兜里,家人对这一举动很不理解,老父亲却慢慢地说:“这是留给我儿子的,我儿子最喜欢吃这个”。

这句话瞬间击中了我心中最柔软的地方,正如广告语所说:“他忘记了很多事情,但却从未忘记爱你”。 随着岁月流逝,许多事情在老人的记忆中随风飘散,但是,对子女的关爱早已成为父母最原始的记忆,融入老人的血液,无法消除。爱在生活的不经意间悄然表露,令天下儿女为之动容。(石晓慧)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