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1949年开国大典,为何在下午举行?

 蓝色天空309 2022-02-09

距离毛主席远的人,都知道他是国家的领袖,人民心中的红太阳。

距离毛主席最近的人,才懂得,他其实是一个充满温情的老人。

毛主席的贴身侍卫,和他朝夕相处,距离比家人都近,他们感受到的毛主席形象、气质、性格,也更真实、可信、感人。

1949年开国大典,为何在下午举行?

毛主席和身边工作人员

接下来的两三篇文章中,飞春读传将根据毛主席贴身卫士或其后人的回忆,来为大家展现一个细节丰富,真实可感、“平民”化、生活化的毛主席。

这些细节,有的终其一生,可能他们都守口如瓶,鲜为人知。因为,在主席身边工作的人,有严格的纪律,莫说透露毛主席生活习惯,即便自己的工作,都瞒着家人。

比如今天说的这位赵鹤桐卫士,他与毛主席的故事,只对他的妻子说过。

因为他的妻子,也是李讷、李敏所在的学校的老师,都与毛主席十分熟识,一起吃过饭,毛主席还为他们的婚姻、孩子操过心。

他们与毛主席的故事很丰富。但据他们的孩子回忆,父亲从来不给他们讲这些事,甚至从小到大,父亲从未告诉他们他的真实身份。

直到赵鹤桐1982年1月去世,追悼会上来了许多大人物,包括中办警卫局的人,他们才知道,父亲原来是毛主席的贴身卫士!


细节1:

“面试”警卫,毛主席先起身握手


在解放前后,对一个农家孩子来说,能当一名解放军已经够光荣的了。谁会奢望见到毛主席?

正在部队打仗的自己,会被抽到毛主席身边工作?这大概是天方夜谭的梦想吧。

但这个梦想,在1949年初时,毫无征兆地砸到了赵鹤桐身上。

当时,他20岁,正在解放军第四野战军的警卫团当通讯员,打过辽沈战役、平津战役。在随部队准备南下时,他被调到北京了。

得知自己将要在毛主席身边工作,小赵十分激动,甚至有些害怕,怕做不好工作。

有关部门负责人领着他到毛主席那里报到,一见面,主席就先站起来给他握手,亲切地叫他“小鬼”。

小赵心头一片温暖。

主席问他愿不愿意来工作,他说愿意,但说话有点拘束、害怕。

毛主席看出来了,说:“你参加辽沈、平津两大战役都不怕,现在就更不要怕了……

“你给我当勤务员,我给人民当勤务员,我们共产党人都是人民的勤务员,你说对不对啊?”

一番和蔼可亲的开导,让赵鹤桐思想情绪放松了下来。

毛主席又说:“我们为人民服务,讲'完全’'彻底’,讲'认真’,只有有这点精神,就一定能很好地完成工作任务。小鬼,你说对不对?”

从此,赵鹤桐记住了完全、彻底、认真的精神。

做一件从未做过的事情,恐怕也只有这种精神,才能无所不能吧。

在日后的工作中,小赵用这几个字,一点一滴地取得了毛主席的信任,成为毛主席须臾不离身边的贴身卫士。

从一名素不相识的陌生人,到最高领导人身边最信任的警卫员,原来一点都不神秘,只需要“完全、彻底、认真”,既不可思议,又完全合乎情理。

毛主席挑选身边卫士,就这么简单。

1949年开国大典,为何在下午举行?

赵鹤桐与妻子


细节2:

开国大典上,毛主席待了6个半小时


1949年9月30日,新中国诞生前夜,一个伟大的历史时刻将要来临。

或许许多人不知道,次日的开国大典庆祝活动,是下午3点举行的。

30日这天,毛主席参加了3个大会: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人民英雄纪念碑奠基仪式、晚上怀仁堂的祝宴会。

晚上的宴会结束时,已是午夜时分。

之后,他又和大家研究庆典大会上宣读的公告等事项。

据卫士长李银河回忆,那天晚上,主席回到办公室后,习惯于夜间批阅文件的他,又跟往常一样又开始工作,直到10月1日清晨还没休息。

工作了一个通宵的毛主席,直到早晨6点半才休息。

当时,广播电台已向全国播送消息:“今天下午3点钟举行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庆祝大会实况。”

睡前,主席告诉李银桥,下午1点准时叫醒他。

就这样,开国大典这一天,毛主席实际上只休息了6个多小时。

下午2点多钟,毛主席乘车来到天安门城楼台阶前,下车后,同朱德、宋庆龄等党和国家领导人信步登上天安门城楼。

赵鹤桐身穿军装,紧随其后。

3点整,庆典开始。小赵就在毛主席身后不远处。此时的他,手里端着一个白色的搪瓷缸,里面是为主席沏的热茶。

左肩,他背着一个军用挎包,里面是为毛主席准备的食品和生活用品。据赵的后人回忆,当时,为保证主席安全,毛主席外出活动时的饮食,都是由贴身卫士携带。

1949年开国大典,为何在下午举行?

端茶缸者为赵鹤桐

宣布新中国诞生、宣告政府公告、阅兵、庆祝……庆典时间很长,而毛主席从下午3点到晚上9点半左右,在天安门城楼待了6个半小时,多数时间,都是站在城楼上。

有服务员看到毛主席站得时间长,就搬来一把椅子请他坐,被他微笑着轻轻摆了摆手,拒绝了。

6个半小时,毛主席整个过程都神采奕奕,不时向欢呼的群众挥手致意。

偶尔,他进入天安门城楼大厅休息片刻,或接见宾客,或喝水用餐,稍作停留,便又回到了城楼上,与民同庆。

1949年开国大典,为何在下午举行?

细节3:

与贴身卫士换鞋穿


赵鹤桐与毛主席的亲近,远不止端茶倒水,随身带东西。

一次,他去给主席送水时,主席看到了他穿的新布鞋,就停下笔打量了一番,说:

“来,让我试试你这双鞋。”

小赵不解,但马上脱下给了主席试穿。顺便,自己也穿上了主席的旧鞋子。

主席一试,大小刚好,便说:“咱们俩的脚尺寸一样大,我穿你这双鞋挺舒服,这双鞋就给我穿吧。”

然后,主席又拿出一双自己的新鞋给小赵:“我这双就送给你吧。”小赵高兴地收下了。

回到自己的办公室,他不由地想,为啥毛主席要给自己换鞋穿呢?

拿着主席给的新鞋,他仔细端详,这双鞋是礼服呢鞋面的高级面料,很贵,而且做工考究。

看到这里,他突然明白,原来是主席嫌这鞋子太好,他老人家俭朴惯了,这鞋子不是不合脚,而是太贵,太奢侈。

主席的这个小事,深深感染了小赵。既然主席不穿高级鞋,他也不穿,他也要养成艰苦朴素的习惯。

主意已定,说干就干,他找有关负责同志说明情况,把这双高级鞋硬是给退公了。

不享奢华,不贪富贵,这是毛主席身边工作人员共同的特点,也是那个时代共同的精神底色吧。

1949年开国大典,为何在下午举行?

着布鞋的毛主席


细节4:

宁愿睡地上也不麻烦别人


关于毛主席的朴素,还有一件小事。

解放初期,毛主席到天津出差,工作一天后,下榻当地为他准备好的客房。

房间里的床,是软钢丝的那种,上面铺着高级被褥。这可能是当时我国最好的条件了。

但临睡时,毛主席看着这高级的床铺,犹豫了,若有所思地对小赵说:“现在人民生活非常困难,这套东西我们不用好不好?”

小赵说好,“我去找人家换一套普通的被褥来。”

“不必了。”毛主席叫住他,“刚解放不久,天津的同志忙得很,我们来这里工作,尽量少给他们添麻烦。”

不换被褥,又不用被褥,那怎么办呢?小赵不解,不知如何是好。毛主席说:

“我出个主意,这套被褥,我们不用,这钢丝床晃晃悠悠的,我也用不习惯,干脆撤出床上的垫子铺在地板上,盖上我们自己的衣物就行。这油漆地板,比我在延安用的床还高级呢。”

这怎么行?

1949年开国大典,为何在下午举行?

毛主席睡过的床配图

出席出差,床不合适,自己不要求更换,反而委屈自己睡地板,这让贴身卫士无法接受。

这是毛主席啊,不是普通人,更不是他赵鹤桐,怎么可以随便躺地上迁就一下就行?

他当即就说不同意:“我们年轻人没问题,可主席您年岁大了,我一定给主席找张床来。”

小赵的心情主席理解,他拦住小赵又劝说了一番。最终,小赵不得不听从了主席的意见。就这样,那天晚上,毛主席躺在硬地板上睡了一夜。

次日,主席醒来后还特别嘱咐小赵:

“这事可不能说出去,说出去会惹麻烦的。”(《北京日报》2009年8月5日,赵勇刚《回忆开国大典:毛主席身边端茶缸的是我父亲》)

从这件小事中,我们可以感受到毛主席身上那种拙朴自然,乐观率性,不拘小节的性格。


开国大典的报道

这些事情都是赵鹤桐后人,在父亲离世后,从其母亲的口中听说的。不是出自亲身感受,恐怕谁也想不到主席这么平易近人,甚至朴素“普通”得难以置信,但这些感人的细节,谁也编不出来。

飞春读传认为,正是在这些小事中,方能感受真实可信的主席形象,正是在质朴的细节中,才能领略主席的伟人气质。

不打扰地方,不麻烦他人,体恤下人,还与身边卫士一起签守君子协定,居高位仍持至朴之风,虽为领袖却依然保持这种品格修养,仅此一项,主席风节,旷古难寻,千古可仰!(完)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