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卫士赵鹤桐离开后,毛主席嘱咐汪东兴给他写信:让他放假回来一趟

 舒溪河畔 2022-11-20 发布于安徽

毛主席的卫士赵鹤桐之子赵勇刚一直对父亲的一件事印象很深刻。

他记得,自己小时候常跟着父母去天安门玩耍,每当这个时候,父亲就会指着天安门城楼告诉他,1949年10月1日开国大典上,他曾跟随毛主席一起登上了天安门城楼。

图片图|开国大典中,手中端着白茶缸的就是赵鹤桐

也因为距离毛主席很近,于是就被摄影记者给拍了下来,照片上站在毛主席背后,手里端着一个白色茶缸的,就是赵鹤桐。

2009年,赵勇刚撰文怀念自己的父亲时,还曾提到了这个故事,并坦言:

“60年过去了,父亲陪同毛主席登上天安门城楼的脚步声,仿佛依然在我耳边回响。”

毛主席身边有很多卫士,其中包括李银桥、李家骥、奉孝同等等,他们在毛主席逝世后,都曾撰文描述在毛主席身边时的往事,言语间依稀能够看出,这些卫士们对毛主席的深厚感情。

赵鹤桐是1945年3月参加革命,当时年龄还未满16岁,1947年参加解放军,是四野的一名老兵,跟着四野一路南征北战。

要说起来,能够被选为毛主席的卫士,对赵鹤桐而言却是改变命运的一次机会。

1949年初,在第四野战军警卫团工作的赵鹤桐接到通知,调他到毛主席身边卫士。

当时赵鹤桐接到消息的一霎那,先是感到由衷的高兴,随后又有些许迷茫,毛主席在全国人民心目中拥有很高的地位,自己是不是真的能干好这份工作呢?

怀揣着这份紧张的情绪,赵鹤桐来到了毛主席身边。

图片图|毛主席

要说起来,身边增添新的卫士,不可能不通过毛主席本人,在赵鹤桐来之前,毛主席就知道要有一个新的卫士来他这里工作,看到赵鹤桐局促不安的神情后,毛主席笑了笑问道:

“小鬼,你愿意来我身边工作吗?”

“愿意,愿意,当然愿意。”赵鹤桐声音小了不少:“只是……”

“只是什么,是不是担心做不好工作?”

赵鹤桐惴惴不安地点点头。

毛主席哈哈一笑:

“你过去参加辽沈、平津两大战役都不害怕,现在来我身边工作,就更不要感到害怕了。”

“为毛主席工作和在前线打仗是不一样的。”赵鹤桐一本正经地说道。

毛主席笑着摇了摇头:

“你在前方打仗是为人民服务,给我当卫士同样是为人民服务。你给我当勤务员,我给人民当勤务员。总之,我们共产党人都是人民的勤务员,你说对不对呀?”

赵鹤桐一听毛主席如此说,一时之间有些语滞。

图片图|赵鹤桐与妻子王瑞珍

毛主席语重心长地告诉他:

“我们为人民服务,讲'完全’、'彻底’,讲'认真’。只要有了这点精神,就一定能很好地完成工作任务。小鬼,你说对不对?”

“对,主席您讲的话,我记住了。”

说来也怪,随着毛主席说了两句鼓励的话,赵鹤桐紧张的情绪登时缓解了不少。

从此以后,赵鹤桐就留在了毛主席身边,成为他的贴身卫士,负责照顾毛主席的起居生活。

要说起来,在大多数卫士的回忆中,总会提到毛主席日常生活简朴,赵鹤桐也不例外。

记得那时刚解放不久,赵鹤桐随毛主席出差到天津,到了晚上要休息,毛主席走进自己的房间一瞧,却发现屋子里摆了一张钢丝床,上面铺着高级被褥。

毛主席看了直摇头,他对赵鹤桐说:

“现在人民生活非常困难,我们不用这套东西好不好。”

赵鹤桐当即表示:“好,我去找人家换一套普通被褥来。”

刚要走的时候,毛主席却一把将他拉住:

“不必了,刚解放不久,天津的同志们忙得很,我们来这里工作尽量少给他们添麻烦。”

图片图|毛主席

两人说这话,毛主席自己给自己出了个主意,他把钢丝床上的垫子撤下来,铺到地上,睡觉时就把衣服盖在身上,只是这个提议当即就被赵鹤桐否决:

“我不同意,我们年轻人没问题,可是主席年岁大了,我一定给主席找张床来。”

可无论赵鹤桐怎么劝说,毛主席就是不答应,无奈只能顺从他的心意。

等到第二天醒来,毛主席又笑呵呵地拉住赵鹤桐:

“昨天晚上这事儿可不能说出去,说出去会惹大麻烦。”

赵鹤桐点点头,后来把这个秘密一直藏在心里,一直到许多年以后才告诉了身边的人。

还有一次,毛主席注意到赵鹤桐脚上穿了一双新的帆布鞋,于是主动提议,想要试一试他的写。

赵鹤桐赶紧脱了下来,毛主席穿在脚上,用力踩了踩,发现正合适,于是从柜子里又拿出一双鞋:

“咱俩的脚一样大,我穿你这双鞋很舒服,你这双鞋给我穿,我这双鞋给你穿,咱俩换换。”

赵鹤桐心里也很奇怪,毛主席干嘛要执着于这两双鞋呢?他拿回家后仔细观察了一番,发现了其中端倪,原来这双给毛主席定做的写,是用了礼服呢鞋面,面料很贵,毛主席一贯生活简朴,他是觉得自己穿这双鞋太奢侈,所以才想和他换一换。

“既然毛主席都艰苦朴素,不穿这双鞋,那我就更不能穿了。”

于是,赵鹤桐把这双鞋退还了回去。

赵鹤桐为人勤恳务实,令毛主席十分满意。

图片图|李家骥

记得有一次,毛主席会客,命卫士李家骥将他那件补了好几次的衬衫拿过来。

李家骥一听,脸都绿了,因为这件衬衣实在太破,他几次劝说毛主席换件新的,但毛主席始终没答应,后来毛主席赴苏联访问回来,李家骥整理过一次毛主席的一幅,见那件衬衣还在,就被他送给警卫班的李风华的孩子当尿布去了。

当然李风华后来知道是毛主席的衬衣后,也没真舍得给孩子当尿布,就给收藏了,那时李家骥并不知道,见毛主席执意要这件衬衣,没办法他只好对李银桥说了实情,李银桥后来也实在没办法,只好让李家骥暂时先躲躲。

李银桥嘱咐赵鹤桐:

“给毛主席拿一件一模一样地衬衣过去。”

赵鹤桐不明就里,拿着这件新衬衣就去了毛主席哪儿,结果承受了毛主席好大一通怒火:

“你去给我把李家骥找来。”

图片图|毛主席与李银桥合影

好在后来李家骥跟毛主席结识,把衣服送给李风华了(当然没敢说是拿去做尿布了),毛主席这才饶了他们这班人。

这些事情似乎也只是生活中的小事,但却给赵鹤桐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他一生勤俭,很大程度上也是受了毛主席的影响。

在赵鹤桐眼中,毛主席很关心他们这些卫士们的终身大事。

不仅仅是学习中,同样还有日常生活中。

李银桥与妻子韩桂馨就是经毛主席撮合才在一起的,同样的还有赵鹤桐和他的妻子王瑞珍。

王瑞珍是1948年6月参加革命,后来被安排到了育英小学工作,经人介绍与赵鹤桐相识,两人开始谈起了恋爱。

1953年9月13日,经毛主席同意,赵鹤桐约王瑞珍到中南海见面,两人在食堂用过午餐后,沿着中南海散布,恰巧碰到了毛主席拉着李讷走过来。

见毛主席一直在招手,赵鹤桐对王瑞珍说:“主席叫我们过去呢?”

毛主席对赵鹤桐自然不陌生,见两人走过来,毛主席当即站起来同王瑞珍打招呼:

“小同志,今天我请你划船好不好。”

说着,他们一行人就上了船,毛主席拉着王瑞珍说:

“赵鹤桐今年二十四岁,这孩子老实、正直、机智灵活,学习进步很快,他的工作我很满意,我希望你们好。”

图片图|毛主席

当天晚上,毛主席就留王瑞珍在中南海吃了一顿饭。

说起来,毛主席并不主张卫士们一直围绕在他身边转,而是嘱咐他们要多学习文化知识,1953年10月,毛主席安排赵鹤桐到人大工农速成中学(现人大附中)学习,后来王瑞珍也被单位安排到该校学习。

两个相爱的年轻人时常在一起,感情升温也非常迅速,本来按照正常情况,两人应该谈婚论嫁了。

可就在这时,中央警卫局的负责人找到赵鹤桐,并告诉他:

“自从你离开后,毛主席正常的工作和生活都受到了影响,经过组织商讨后,还是决定把你调回毛主席身边工作。”

赵鹤桐一方面确实很想回到毛主席身边去,可又担心与王瑞珍的感情受到影响,于是在临别前,他找到王瑞珍,想要一个确立的关系。

一听赵鹤桐又要回到毛主席身边工作,王瑞珍十分理解:

“这是党对我们两个人的考验,我们都是共产党员,当个人利益与党的利益发生矛盾时,应当无条件服从党和人民的利益,我同意你回到主席身边工作。说实在的,主席身边的事在小也是大事,我们个人的事再大也是小事。”

王瑞珍看着赵鹤桐,深情款款地说:

“过去主席对我讲过,你的工作他很满意,如果这次回去,你的工作还能让'老人家’满意,那咱们俩的关系就这么定了。”

图片图|毛主席

就这样,赵鹤桐又回到了中南海,毛主席看见他的第一天,心里还很奇怪:

“我不是送你去学习了?”

赵鹤桐脸上的笑容藏也藏不住:

“听说我走以后,主席生活多有不便,所以我回来了。”

“回来了也好啊。”毛主席心里忽有感触:“去年送你去上学,我可是忍痛割爱,你走后确有诸多不便,使我心烦,可是我没有让他们调你回来呀,既然已经回来了,我欢迎啊!”

毛主席很清楚,赵鹤桐是一个爱学习的年轻人。

1954年11月,毛主席去广州,手头上缺一本《宪法》,于是就去找赵鹤桐借,赵鹤桐那时手上正好有一本,用于日常学习,于是就借给了毛主席。

这本《宪法》上,被赵鹤桐密密麻麻地用红铅笔标注着,本来以赵鹤桐的意思,是等擦干净以后再给毛主席用,可毛主席并不在意,还答应他“用后即还”。

赵鹤桐也是后来才知道,毛主席拿了他这本书后,用黑铅笔在里面圈阅批示了一些文字,又传阅给了周总理、朱老总,为了拿回这本书,毛主席还在封面上用铅笔写了硕大的两个字“退毛”,隔了两天以后,毛主席又把书还给了赵鹤桐,还鼓励他继续努力学习,争取为人民服务。

这次回来,赵鹤桐在毛主席身边呆了一年半,毛主席还想让他学习一些知识,于是就又把他送到了学校。

图片

1955年9月,赵鹤桐离开中南海,毛主席拉着他的手嘱咐:

“你要多回家来看看,不要把我忘了。”

然而让毛主席奇怪的是,隔了多半年,也不见赵鹤桐来看他。

1956年4月,毛主席与汪东兴闲聊,聊到赵鹤桐后,专门嘱咐了一句:

“赵鹤桐很久没回来了,你去写封信,让他五一放假回来一趟。”

接到毛主席的信,赵鹤桐马不停蹄地赶到中南海,还没说上两句话,毛主席就有些埋怨地说:“这么长时间,我不请你,你也不回来,是不是把我忘了。”赵鹤桐愣了一下,脸上的表情顿时有些不自然起来,他连忙回答:“没有,没有。”

“那你怎么不回来啊?”

毛主席显得十分生气:

“你上学的时候我就告诉你,你要把这里当成家,常回来看看……可是,我想让你回来看看我,怎么就这么难了?”

图片图|汪东兴写给赵鹤桐的信

赵鹤桐显然有些难言之隐,只是嗫嚅着说了一句:

“我永远不会忘记您,您待我好,我心里都明白,只是......只是.....我功课压力大......才没能回来看望您。”

毛主席注意到他说话支支吾吾的,顿时感觉有些奇怪:

“你是怎么了?这可不像你,你一定要说清楚。”

赵鹤桐无奈,只好一五一十地告诉毛主席。毛主席一听,顿时大怒起来。

原来,赵鹤桐外出学习后,不是没回来过中南海,但在西门门口时,就被警卫挡住了,警卫告诉他,毛主席今天不见客,赵鹤桐也没办法,只好又回到学校,从那时起,赵鹤桐就没再回来中南海。

“原来是这样。”

毛主席了解清楚事情原委后,才知道错怪了赵鹤桐,他生气地说:

“我叫你回来,是回家,不是来做客,而且我叫你回来,警卫局是知道的,他们不经我同意把你挡回去,这样很不好,我要批评他们。”

赵鹤桐一见毛主席大发雷霆,赶紧上前安慰:

“我们都是给首长做保卫工作的,首长安全自然是第一位的,警卫局同志这么做也没有错,主席就不要去批评他们了,只是当时没能见到您,我感到特别遗憾。”

图片

在赵鹤桐一再劝说下,毛主席这才暂熄雷霆,他看着身边的赵鹤桐,又恢复了笑容,还专门嘱咐了炊事员,多做几个赵鹤桐喜欢吃的菜,临别时又拉着赵鹤桐的手嘱咐:

“你还是要常回来看我。”

“我一定会回来的。”

赵鹤桐郑重其事地点点头。

在后来几年的时间里,赵鹤桐又回了中南海几次,每次毛主席都很高兴,两人仿佛有说不完的话题,偶尔有些时候,赵鹤桐也接受毛主席的嘱咐,到乡村、农田里去搞调研,并把每次的所见所闻都告诉毛主席。

赵鹤桐一开始文化水平不高,但后来在毛主席一再要求下,到了大学学习,不仅文化水平渐长,汇报工作也不再是简单的叙述,而是能够写一份系统完备的调查报告,毛主席很是高兴,还嘱咐他:

“以后学校放假,你还要回来领任务。”

只是有些时候,毛主席脾气也很倔,为了节省开支,毛主席开始拒绝吃肉,卫士们都担心他的身体,知道赵鹤桐与毛主席关系好,索性大家就让赵鹤桐出面,可他一来刚说话没两句,毛主席就知道了他们的用意,反过来还劝赵鹤桐,不要光顾着工作学习,一定要注意身体。

当毛主席得知赵鹤桐的妻子王瑞珍生了孩子后,知道两人生活困难的他,还从自己稿费中抽出一部分补助给他,这让赵鹤桐的心里一直很感动。

图片图|毛主席

赵鹤桐从人民大学毕业后,被分配到北京市公安局工作,因为工作日渐繁忙,加上毛主席身体情况也不是很好,赵鹤桐去的次数渐渐的少了。后来毛主席逝世后,赵鹤桐万分悲痛,在后来相当长的一段日子里,赵鹤桐定期都要去毛主席纪念堂去瞻仰,缅怀在他老人家身边工作的日子。

虽然同毛主席有着很密切的关系,但赵鹤桐大概是出于卫士特有的保密习惯,很少对身边的人谈论起这些事,在中南海工作的那段日子里,赵鹤桐遵守规定,甚至没能和毛主席一起照过相,等到离开中南海的时候,赵鹤桐才得到了一张毛主席与他人的合影,虽然不是他与毛主席的合影,但他始终视若珍宝。

1982年1月19日,赵鹤桐因工作劳累过度逝世,享年52岁。

后来在追悼会上,人们看到了毛主席的女儿李敏、李讷以及毛主席卫士李银桥,才知道赵鹤桐当年也曾是毛主席的一名卫士,不由得心生敬意。

对赵鹤桐而言,他一生最大的遗憾是,没能同毛主席合过一次影,一直到去世后,他的儿子赵勇刚才从父亲的战友那里那打听到:

“开国大典纪录片中有赵鹤桐陪同毛主席登上天安门城楼的镜头。”

图片

赵勇刚将开国大典的录像来回自己翻找查看,这才从一帧一帧的画面中,找到了父亲的身影。

想起已经逝世的父亲,赵勇刚不由得潸然泪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