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扶阳派说要温阳,滋阴派说要滋阴,到底该温阳还是该滋阴?

 厚朴百合中医 2022-02-09
中医最大的特点之一就是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在发展的长河中,形成了很多非常著名的流派。

有些说法,甚至看着是相反的,这就成为中医黑们攻击的对象:比如有某火神曾经说:所有病症都是阳虚所形成的,都非得扶阳不可。

这就让很多人非常困惑了,哪很显然有很多热证,尤其是外感热证,难道明看着高烧不退,难道还是阳虚,还要用附子干姜桂枝来扶阳吗?

很显然,这是不对的。

其实呢,中医最大的特点就是辨证论治,所谓辩证论治的实质,就是实事求是,就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不能牵强附会,不能死搬硬套。就是要灵活运用,而不是机械学院呆板系满分毕业,哪不是中医的精神。

扶阳派之所以流传广泛,是因为对于很多病症疗效神奇,因而广受很多同道的遵从。

扶阳派认为天地之间只此一丸红日,人身之内,只此一点丹阳,认为人因劳作、抵御风寒、房事,阳气容易耗损,所以顾护阳气,是非常重要的。尤其非常重视心脾肾阳气的顾护,非常擅长制附子干姜桂枝肉桂等温阳药的应用。在虚寒、阴寒病症的治疗方面,效果显著,尤其是在心衰休克等危重症方面,有着非常良好的疗效,正所谓,谁可横刀立马,唯我扶阳将军!真的是一点不夸张。往往在危急关头,给人生的希望,起死回生靠真阳。

而滋阴派祖师朱丹溪《格致余论》,开篇就说:阳常有余,阴常不足。咋一看,这和扶阳派不是完全相反吗?

扶阳派说阳气常易损伤,需要注重扶阳。有阳气则生,无阳气则死。

滋阴派说阳常有余,阴常不足。

这不是完全相反吗?

实际上,滋阴派祖师朱丹溪说的阳常有余,是指君火和相火,君相之火常有余。

这君火就是人的心念欲念,人非草木,孰能无情,这起心动念,是人之常情。而七情六欲,才是活生生的人。如果什么情感都没有,哪怎么能是正常的人呢?既然如此,就会有喜怒哀思悲恐惧,就有男女之欲。所谓五志过极,皆可化火,所以人的欲望过盛,就会上火,无论哪种情感过了头,都会转化为火,所以君火相火偏盛是正常的客观现实。

君火也就是心火,相火也就是肝肾之火,心火过旺,就会耗伤心阴,肝肾火旺,就会耗伤肝肾精血。

心火旺,就会失眠多梦,心慌气短,心跳快。而这些往往就是起心动念之后就会有,尤其是剧烈的情绪波动变化之后,心里有事更是睡不着,心跳快。

而肝主疏泄情志,情绪波动剧烈,肝失疏泄,肝郁化火,就会伤肝血。就会出现口干口苦,心烦易怒。头痛失眠,焦虑不安。

而肾主生殖,主藏精,纵欲过度,就会耗伤精血,导致肝肾精血亏虚。

所以,滋阴派强调的是人的起心动念、七情六欲所导致的君相之火过盛,是非常普遍的客观存在。无论五志过极皆可化火伤阴,还是纵欲过度皆可伤精血,都是客观现实。

而肾是水火之脏,内寓元阴元阳,阴中有阳,阳中有阴,任何一方偏盛偏衰,都可以导致对方的偏衰偏盛。

当精血损伤到一定程度,就会伤阳。

所以,但凡纵欲过度的患者,往往是先感到头昏头蒙,昏昏欲睡,记忆力差,注意力不集中,心慌气短,口干咽干眼睛干涩,随着时间推移,就会感到腰凉,腹部凉,阳痿早泄,宫寒不孕等一系列表现。

所以,这扶阳派,和滋阴派,说的是同一事情的不同方面,一点也不矛盾。反倒是互相补充,互相完善。相辅相成。统一和谐。共同构成了中医的核心理论,有效的指导着中医的临床。

至今还在深深的影响着中医辨证论治临床用药,阳虚的时候就扶阳,阴虚精血虚的时候就滋阴养精血,两者不可偏废,不可固执一念,应当因人因症施治,具体问题,具体对待分析,效果都是很好的。实在是中医的瑰宝。

家有红梅、樱花、红叶李、雪松、七叶树等苗圃百亩

欢迎全国客商惠顾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