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民间故事:乡下小伙娶了城里老婆,替岳父还钱又娶了一个老婆

 老大姐嗨 2022-02-09

一个乡下的小伙子,机缘巧合之下娶了一个城里的媳妇,替自己过世的老岳父还钱之后,又娶了一个老婆,这是怎么回事呢。

文章图片1

话说在安阳县的张家庄里有户人家,户主名叫张来福。提起张来福大家伙都是非常羡慕这个老头。至于大家伙为何羡慕张来福,这里就不得不提他的儿子张四海了。

本来张来福家里穷得叮当响的,经常是吃了上一顿就没有下一顿了。靠着家里的二亩薄田艰苦的生活,更不用说是给张四海娶媳妇了。

本来这日子就不好过,又赶上了今年大旱,地里的收成就更少了,这家里粮食只能维持一个人生活了,张四海就给自己的老爹说了:爹,再这么过下去,咱们爷两个估计都得饿死,我趁着现在年轻想出去闯荡一番,你在家里要好好的照顾自己。

张来福听了儿子的话,眼泪都掉下来了,不过这也是没有办法的办法了,嘱咐张四海到了城里,一定要好好地照顾自己。到了第二天张四海就收拾了一下东西去县城了。

张家庄离县城有三十里的路程,这以前人们出行基本全靠步行,是没有什么小汽车和电动车的,大部分都是步行,好一点的人家可以坐马车,也就相当于咱们现在才出租车了。张四海这么穷的只能步行了。

文章图片2

等来到县城都到了下午了,走了一上午的路程张四海早就饿坏了,也顾不得自己身上没有钱,找了一个小饭馆就是大吃一顿。等吃完结账的时候才给店家说自己没钱。

这掌柜的一看,立马就怒了说道:我是第一次见吃白食,承认得这么干净利索的,既然你爽快,我也干脆,给你两条路,一是让我的伙计揍一顿出出气,二是在我的饭馆干活,什么时候把饭钱抵清了再让你走。你选哪个。

张四海毫不犹豫地说道:自己选第二个,就这样张四海暂时就在这饭馆里做了一个伙计,先解决了自己的吃住问题。在之后的日子里呢,就在这个饭馆里干活抵账了,这饭馆的掌柜名叫李怀仁,虽然名字取得不错,但是这个家伙实际就是一个抠门精,还爱占比人的便宜。

整个街上的百姓都是知道他的,在他家吃碗面,那碗里的面条他都是给你数好根数的,一碗面不多不少整整八十八根,还美名曰:发财面。这一个正常的汉子吃一碗根本是吃不饱的。

不过让人奇怪的是,这小饭馆的生意不但没有萧条,反而是特别的红火,每日来这吃面的小伙子不在少数,这最大的功劳就是李掌柜的闺女春月了。

要说起这春月姑娘可是一个十足的大美人啊,长的是肤白貌美,身段高挑。都到了成婚的年龄了,按说不应该没有媒婆来提亲的,不过呢,这不管来提亲的是富家的公子,还是长得英俊有前途的后生,都让李掌柜给拒绝了,并不是李掌柜不想给自己的闺女成婚。

而是要是春月嫁出去之后,自己的小饭馆估计就完了,这是因为他饭馆的主厨就是春月。虽然自己的饭馆的面条量非常的少,但是你想啊,这面可是一个娇滴滴的大美人亲自做的,要你你会怎么想。尤其是对春月有爱慕之心的男子,基本上是每天都在李掌柜的饭馆里吃面,而且一吃就是两碗。

所以李掌柜才想着,让春月多给

文章图片3

自己挣些养老的钱,等挣够了钱自己再给他找个好一些的人家嫁出去。春月也是一个孝顺的姑娘,知道自己的老爹一个人把自己养大不容易,干起活来是特别的卖力。

再说张四海到了饭馆之后,干活也是非常的勤快,从早上起来打扫卫生,再到忙完之后刷盘子刷碗,是一样也不拉下。早在三天前张四海就把自己的饭钱给还清了,李掌柜一看张四海干活这么勤快,还卖力气,就把他给留下了,管吃管住每个月还有工钱。

这正中了张四海的下怀,本来自己就是来城里找工作的,没想到这么顺利就找到了。俗话说这人的苦日子到头了就该是好日子了,张四海就是这样的,以前吃不饱的日子是一去不复返了,虽然在李掌柜的小饭馆里挣的不多,好歹自己也饿不着,每个月还有工钱,等自己攒上几年再娶个媳妇,这小日子就越来越有盼头了。

自从张四海到了李掌柜的饭馆之后呢,这饭馆早上买菜的活李掌柜就交给了张四海了。慢慢的张四海在县城也熟络起来了,而且跟做卖菜生意的马三是熟悉起来。

这天一大早,张四海像往常一样又去买菜,等他快走到菜市场的时候才发现今天情况不太对劲,往日里这周围都摆满了卖菜的小贩的摊位了,今天人来的很少,张四海就问马三出了什么事了。

经过一段时间的接触,张四海也了解到马三的为人,这个家伙年轻的时候就是一个好吃懒做的主,整日里的在街上乱晃悠,现在年纪大了,也收住了一些心性,不过平日里这摊位的上的生意都是他媳妇翠娘照看的。

文章图片4

马三就小声地给张四海说道:这个事一般人还不知道,不过我可是知道的,昨天皇宫的来人了,听说是给皇帝选妃子呢。今天在县衙里查户口呢,看谁家的闺女没有出嫁,明天一早就把这些女子给集中起来带到皇宫中去了。

张四海听这个消息之后,菜也没有卖,直接跑回饭馆把这个消息告诉了李掌柜。李掌柜一听也是吓坏了,就凭自己闺女的容貌铁定会被带到皇宫里去的,搞不好自己这辈子都见不到自己的闺女了。李掌柜就马上拿了银子,去托一个衙门关系比较好地捕快去打听这事情的真伪。

这捕快的话让李掌柜更加绝望了,给皇上选妃子的事是真的,而且县老爷为了搞业绩,防止百姓临时把自己的闺女给嫁了的,决定今天晚上就采取行动。李掌柜一听就赶快跑回了饭馆里,急得像是热锅上的蚂蚁团团转。春月也知道这个消息了,急得都哭了,她是不想去皇宫的。

李掌柜马上去找媒婆联系说和以前的自己比较中意的人家,可是这个节骨眼上,之前在李掌柜面前吃闭门羹的媒婆没人搭理李掌柜。碰了一鼻子灰的李掌柜回到饭馆里,就做了一个决定,让自己的闺女嫁给张四海。

虽然张四海没钱,但是人老实能干,而且平日里和春月的关系也不错,自己的闺女也不讨厌他。就这样张四海没花一分彩礼就白得了这么一个漂亮媳妇,真是走了狗屎运了。

等皇上选妃子的风波过去之后,李掌柜就发现情况不对了,虽然自己的闺女嫁给了张四海,不用再去皇宫了。但是这饭馆里的生意就不行了。想想也是,自己喜欢的姑娘都嫁人了,自己还来干什么呢,看着日渐萧条的生意, 李掌柜是越来越抑郁。

像李掌柜这么抠门又爱占人便宜的人,把自己的闺女嫁给张四海是非常郁闷的,之前有多少家庭条件好的,自己光想着让春月帮自己挣钱了,这一下子就耽误了,现在生意也不好做了。李掌柜郁闷之下就病倒了。

文章图片5

没过多久,李掌柜就抑郁而终地挂掉了。这下张四海和春月两人的生活就更加艰难了。这天两人正在饭馆里坐着呢,一个年纪约有二十岁的姑娘来到了饭馆里。

张四海以为是来了客人,赶忙上前热情地招呼,谁知道这姑娘说道:自己不是来吃饭的,而是来找李怀仁的。春月一听就悲伤地说道:自己的老爹已经过世了三个多月了。

那姑娘听了,顿时就楞住了,说道:对不起啊,我也不知道你父亲过世了,不过这个事,既然他不在了,就得你们负责了。张四海就问这姑娘是什么事?这姑娘就拿出了一张纸递给了张四海他们两个。春月和张四海好奇地打开一看,这竟然是一张借条,而且还是一张三年前的借条。

这借条上写着,李怀仁今借王翠花文银二十两,待以后宽裕了本息全部奉还。这姑娘就说了,自己名叫香秀,王翠花是自己母亲的名字,原来是自己的老岳父借了人家二十两银子,现在都三年了,人家来要钱了,张四海就把春月给拉到了一边问道:春月你认不认是这个香秀啊?你老爹怎么会借了人家一大笔银子呢?

春月想了一会说道:我记得老爹之前开饭馆的时候没有本钱,说是找了一个朋友借了二十两银子,当时我年龄还小,也没在意这回事,估计是人家来要钱来了。可是咱家里满打满算,去掉之前给爹治病的钱,就只剩下十两银子了。要是都给了她的话,咱们这饭馆怎么维持下去啊。

张四海说道:可是当初老岳父最难的时候,是人家出手相助的,而且这银子一借就是三年,人家现在来要钱估计是遇到了什么难事了。张四海就对香秀说了他们现在的难处了,想请香秀宽限一些时日,香秀一听是面露难色地说道:你们尽快好吗,这个钱是救我们母女的钱呢。

文章图片6

春月一听就问道:你们是遇到什么困难了吗?香秀也没有多说什么,就走了。等香秀走后,春月就说道:四海,要不你去打听打听这个王翠花是什么人,现在老爹也走了,咱们不能光凭一个借条就给人二十两银子啊。张四海一听也有道理就出去了。

论打听消息还得找马三啊,张四海就去了菜市场了。马三看到张四海之后就笑着说道:我说你小子,现在当了掌柜还娶了漂亮的媳妇是不是得感谢一下我啊。张四海就笑着说道:哈哈三哥,我今天就是特地来感谢你的,说完递给了马三两壶老酒。

马三接过酒后就笑着说道:你小子是不是有什么事啊?张四海就说道:还是什么事都瞒不住三哥您呢,我跟您打听一个人,王翠花您认识吗?马三一听就笑着说道:哈哈,你小子怎么对你老岳父的风流往事还有了兴趣了。张四海听马三这么一说心里是一愣,看来自己的老岳父跟这个王翠花关系不一般呢。

马三就说了:李怀仁早年就丧妻了,自己一个人带着春月长大,日子过得很是辛苦,后来在孙大发的家里做工,孙大发家里之前是非常的富裕,不过自己从孙大发的老爹孙安福过世之后,他家的生意是急转而下,孙大发还有喝酒赌博打老婆的恶习,他老婆呢就是王翠花。

每当孙大发输了钱就喝酒,到家之后就打老婆,当时李怀仁在孙大发的府里做工,看到王翠花被打得很惨,于心不忍就给她带些外伤药膏。慢慢的两个人的关系就熟悉起来。后来万贯的家产都让孙大发给败光了,就只剩下一个老宅子,家里的下人都被辞退完了,当然了李怀仁也被辞退了。

不过没过久李怀仁就开了一个小饭馆,这外人都传是你老岳父和王翠花有情,王翠花出钱给他开的,听说当时孙大发为了这个事还狠狠打了王翠花一顿呢。我听说最近的孙大发欠了人家赌场二十两银子,想把他闺女香秀给卖到青楼呢。哎,他们娘两个跟着孙大发是吃了大苦了。

文章图片7

张四海听了马三的话,心情也是十分的沉重,到家后就把这事告诉春月了,春月一听就说道:肯定是王翠花不想把自己的闺女卖到青楼里去,才想把借给父亲的钱给要回来的。如果咱们不给她的话,那香秀姑娘岂不是一辈子都毁了嘛。

张四海就说道:春月要不咱们就把饭馆给转出去吧,不能眼睁睁地看着一个好姑娘就这么毁了啊。春月就同意了。张四海就联系了一个买主,以三十两的银子给转了出去。

这天两个人在饭馆里收拾东西准备搬走,在收拾李怀仁东西的时候的春月找了了一个小盒子,打开一看原来又是一张借条,只见上面写道:今借给李富贵文银三十两,待到日后本息如数奉还。春月看完才知道原来是他老爹借给别人的钱,还以为又是欠人家的呢。

张四海看后很高兴地说道:娘子,咱们找李富贵要回这三十两银子,还给香秀二十两,还剩十两呢。这饭馆也不用再盘出去了。然后四海拿着借条就去找李富贵了。费了半天的功夫才打听到了李富贵的家里。一看李富贵住的大院子,条件肯定不错,拿出三十两估计是没有什么难度的。张四海就拿着欠条说明了来意,李富贵一听就不乐意的说道:我当是谁呢,原来是老李的便宜女婿啊。

没错,当年老李是借给了三十两银子,可是后来我们也说好了,他的钱就当做我们两个一块干买卖的本金了,现在买卖黄了,这钱当然就不用还了。再说了老李都不来找我要钱,你一个外人来要什么帐啊。说完就让下人把张四海给请出去了。

文章图片8

被赶出来的张四海心里是不乐意了,看着李富贵穿的人魔狗样的,竟然耍无赖不给钱,回到家后和春月一商量两人就把李富贵给告到衙门去了。本来这案情简单,就是李富贵耍赖不给钱,而且这李富贵看起来也不像是还不起三十两银子的样子。

可是这县老爷就跟李富贵一样耍无赖,说李富贵说的有道理,两个共同干的买卖黄了,这钱就不能再给人家要了。张四海就说道:这借条明明写的就是借给李富贵的,并没有写和他一块做买卖。应当判决李富贵还钱。可是县老爷就是和稀泥,没有判决李富贵还钱。

这有的看官就说了,肯定是李富贵给县老爷送了好处了,其实还这真不是。李富贵一分钱都没有花,那为什么这县老爷要偏袒李富贵呢,咱们前面不是说了嘛,皇上派人来下面选妃子,皇宫里来人之后,县老爷就有想法了,这李怀仁的闺女李春月长的非常的漂亮。

把春月给献上去之后,说不定皇上一喜欢自己就发达了,所以才下令晚上就挨家挨户的去抓没有出嫁的姑娘,自己非常看好的春月,没想到被张四海这小子给捷足先得了。害的自己失去了一个升职的机会,所以一直对春月心有恨意。所以张四海来告状,县老爷肯定不会让他如愿的。

从衙门里出来,李富贵就笑着说道:看到了吧,县老爷都说了,这银子不用还了哼,说完就大摇大摆的走了。张四海不知道这里面的情况,就跟着春月到家之后把饭馆给卖了。拿了银子还给了香秀。

文章图片9

香秀也免于被孙大发给卖到青楼的命运,可是眼下张四海和春月手里就只剩下卖饭馆剩的十两银子,加上之前家里剩的十两,共二十两了。这些钱在城里是生活不了多长时间的。他们两个商议之后,就决定把城里的房子给卖了,跟着张四海到乡下去生活。

这以前卖房子可没有现在这么枪手,正当两个愁着这找人卖房子的时候,李富贵就找上门来了,张四海一看就没好气的说道:你来干什么? 李富贵也不恼怒笑着说道:四海小兄弟啊,之前是我不对,欠老李的钱不该不还给他,对了这是我欠老李的三十两银子,还有这个饭馆也是老李的心血,就当做这是利息把,我现在也替你们赎回来了,说着把一张房契交到了张四海的手里。

张四海和春月一看都傻眼了,这李富贵什么情况,之前告到官府他都不还钱,今天这是怎么了,不光是还了钱,还帮自己赎回了饭馆。这转变也快了吧,一时间让张四海和春月两个人搞的摸不着头脑,不过这也是喜事一件。

当天晚上张四海就和春月在饭馆里做了一些酒菜庆祝,张四海还把马三给请来了,在席间的张四海就把李富贵的是给马三说了,马三笑着说道:哼,李富贵还你钱是早晚的事。张四海一听就问道:马老哥你怎么知道。马三就笑着说道:这个事,其实很简单。

首先李富贵是个商人,这商人最重要的是什么,就是诚信二字,李富贵和你打官司的事对一般的人来说影响不是很大,但是对于他的竞争对手来说的话,那可就是一个杀手锏呢,他们就可以借此事到处宣扬李富贵为人不诚信。尤其是你为了岳父还钱还卖了饭馆,这两相对比之下就见高低了。

文章图片10

李富贵也不是傻子,知道这事对他的影响,所以就把这饭馆赎回来,还把银子还给你了。张四海听马三说完是恍然大悟啊,看来这做人做事,一定要待人真诚啊,诚信为本呢。

从这之后,他们饭馆里的饭菜都是的价格实惠,这生意是越做越红火,越做越大,还开了分店了。张四海后来还娶了一个漂亮的小妾,张来福也让他儿子接到城里来享福了。

好了,故事到这里也就是结束了,张四海娶的这个漂亮的小妾是不是香秀呢,咱们可以在评论区里激烈的讨论一下,最后不要忘了长按点赞加关注支持一下,咱们下个故事再见!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