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三湘文艺】李福来/穿越黄河隧道

 潇湘原创之家 2022-02-09

穿越黄河隧道


作者:李福来

由于新冠病毒疫情的原因,我们决定自驾去接在济南学习的女儿回家。

去的时候走黄河大桥,顺便欣赏一下黄河的壮丽美景。美丽的景色让人为之陶醉,斜拉铁索桥横跨黄河颇为壮阔,让人胸怀激荡。回家的时候想起黄河隧道已通车,忍不住有想去看看的冲动,仨人一拍即合,欢快而行。

沿济泺路而行,路的尽头迎面“济南黄河济泺路隧道”几个大字出现在眼前,这是隧道入口处了。

进入隧道,笔直的路面望不到尽头,顶部及两侧遍布彩色照明灯,犹如繁星点点,让人感到在太空之中穿梭也不过如此。宽阔的单向三车道,车几分钟就到了隧道的出口,时间虽短,置身其中仍有不少感叹。

我感慨于中华民族的智慧,黄河九曲十八弯,“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更是道出了黄河难渡。国人最早的渡河方式是一张皮筏,一杆撑槁,渡河风险很大,稍有不慎就会付出生命的代价。史料记载黄河第一座永久性浮桥建于秦昭襄王五十年(公元前257年),使渡河的安全大大提高,泺口浮桥现在结束了通车使命,仍服务于两岸的百姓。

斜拉铁索桥技术以更加稳固、安全的优越性应用在现今的济南黄河各大桥。众所周知黄河经黄土高原携带大量泥沙,河道多次改变,“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就是在说它。由于土体易挖,但不如岩石那么稳定,容易坍塌,风险比从长江底下挖要高得多。勤劳智慧的中国工人采用盾构隧道形式从黄河下面54米深处穿越黄河,建造了双管双层隧道,上层双向六车道通行汽车,下层预留公共轨道交通,以后跑地铁。工期历时三年半,全长4760米,隧道长3890米,倾注了太多心血和汗水,我不禁为建设者点赞,为中国速度而自豪。

我仿佛经历了几千年中国人渡黄河的整个过程,从最初的听天由命到平安过河,再到重视稳定,再到安全快速,一直到现在的安全高效还有美的享受,再次感叹中国速度,中国力量!

作者简介

李福来,现就职于山东临清中国纸业银河有限公司,爱好文学,喜欢古诗词,闲时以文字抒心中所想。

图片:作者


征稿说明 《潇湘原创之家》   

专辑大全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