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公民如何在网络平台上最大限度保证隐私不被侵犯

 茂林之家 2022-02-10

2021年11月3日下午,《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信息保护法》实施的第一周,海南率先在全国开展小程序过度收集使用个人信息专项治理。随即发现11款知名小程序,均存在不同程度的违法违规收集使用个人信息的情况,责令相关运营单位在15个工作日内整改。

网络时代关于信息安全泄露的新闻层出不穷,今天我们就来详细解读一下,信息泄露会对公民造成什么影响,以及公民该如何防范自己的隐私安全?

“网络隐私权,主要是指公民在网络中享有的私人生活安宁与私人信息依法受到保护,不被他人非法侵犯、知悉、搜集、复制、公开和利用的一种人格权;也指禁止在网上泄露某些与个人有关的敏感信息,包括事实、图像、以及毁损的意见等。”

上面这段话大家都能看懂。但是,实际情况中却有很多难以定性的地方。比如说当我们初次使用某款小程序时,会弹出对话框,只有你点击同意服务条款,才有使用权限,否则就无法使用。这就意味着用户很多时候是没有选择的,因为用户需要这款小程序,就只能被迫被搜集到小程序的信息库。

以前的315打假打的都是假冒品牌,而近几年打的都是信息泄露。输入法、手机相册、通讯录、短信、购买历史、行程记录等等。真正细思极恐的是,大部分隐私都是在我们“授权”的情况下被泄露的。

摄像头权限、短信仅限、相册权限...当你的小手点击服务条款上的“同意”选项时,只是当时当刻对你的手机进行信息提取吗?错,只要你点了“同意”,对方就可以随时随地读取你的就隐私。而这些数据都会为你贴上标签,把你卖给相应的供应商。

你现在是不是开始明白为什么大数据总能及时推出你感兴趣的东西了吧?

如果你经常收到贷款信息,那说明你被打上了“穷人的标签”;如果你正在热恋,你可能会经常收到婚纱摄影、情侣酒店之类的推送;在输入法中AI对纯文本的分析超乎你的认知。甚至大数据还能通过你手机的通讯录,推送一大波类似的广告骚扰你的朋友们...

大家不要以为信息泄露只要不涉及财产的丢失就没所谓,事实上个人信息泄露比你想象中的严重得多。

2020年3月5日,某个论坛内,一位用户挂出某博5亿用户的数据进行出售。当时并未引起大家的警觉,随后许多某博大佬纷纷表示自己的手机号被泄露。紧接着国家工信部约谈某博,某博给出的回复是,用户的信息并没有被泄露,只是通讯录上传接口被暴力匹配所导致的用户信息泄露。随后有人又公布了一则可以代查明星手机号的服务,有些人抱着试一试的心态,还想到真的查到了公众人物的手机号。

试想一下这些钱权加身的公众人物尚且如此,那我们这些普通公民在信息泄露面前更是束手就擒。

很遗憾的是,到目前为止还没有找到一种能够360度无死角防止信息泄露的方法。我们眼下唯一能做的就是在相关法律法规健全之前尽可能地减少自己的信息泄露。

1、不要随意丢弃含有个人信息的票据:求职简历、快递单、银行对账单、车票等等。

2、少注册无用的网站、应用。即使是注册,也应详细阅读条款,赋予最少的信息和权限。

3、不要贪小便宜,为了几块钱的小礼品,随便在街头填写个人信息,家庭地址等。

4、尽量不要使用大型商场等公共WiFi:就算商场没有窃取用户信息,公共WiFi也容易受到黑客攻击。你的所有上网行为都会被黑客监视。导致你的用户密码、姓名、性别、地址、财务信息等全部泄露。

面对日益严重的个人信息泄露和安全威胁,加强相关法治建设至关重要。相信在不久的将来,《网络安全法》在保护公民信息方面会不断完善,不断升级,形成一个平衡个人、信息使用者和社会利益的法律框架。让公民信息不被资本绑架,不被迫选择,不再担惊受怕。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