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名医经验 | 李新民应用“清宣通络法”治疗小儿湿疹体会

 河州医学生活馆 2022-02-10

李新民教授,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儿科主任,天津市名中医。李新民教授基于中医基础理论及自身临床经验,提出以“清宣通络法”治疗小儿湿疹。“清宣通络法”即清热宣肺、化瘀通络法,急性期以清热宣肺为主,慢性期以化瘀通络为主,内外合治,不拘成方,临床中收效颇佳,为小儿湿疹的治疗提供新的思路和治疗体系。

图片
理论研究
清宣通络法即清热宣肺、化瘀通络法。

清热    《素问·六微旨大论》言:“岁火太过……身热肤痛而为浸淫。”《小儿卫生总微论方》:“小儿生浸淫疮者,由腑有热,熏发皮肤,复为风湿相持,搏于血气。”说明湿疹在病因上与“热”密切相关。《灵枢·痈疽》:“营卫稽留于经脉之中,则血泣而不行,不行则卫气从之,从之则不通,壅遏而不得行,故曰大热不止。”因此,邪气外束,气机不得宣达,可发为皮疹部烘热肿痒。脏腑经络内蕴之热外达,热在内可发于外。以六经热为例,太阳热为恶寒发热,少阳热为往来寒热,阳明热为口渴、大热、头汗、脉洪大,少阴热在皮肤而寒在骨髓,厥阴热常发为厥热。司外揣内,知内外伤,方能明晰不同,精准治疗。需要注意的是,湿疹亦有虚阳浮火或阴虚妄动者,临床中当辨之。 

宣肺    肺为脏腑之华盖,皮为人身之屏障,与天气相通、风气相应,易为六淫邪气所伤,伤则为病,在内累及经络腑脏,在外发于皮肤。湿疹的主要症状如局部瘙痒、斑丘疱疹均有皮毛与肺为外邪所染有关。因此,外邪侵扰、皮部气郁、肺气不得宣通是湿疹的常见病机。1923年,变态反应学家COCA与COOKE创立Atopy一词,当时包括哮喘和过敏性鼻炎两类疾病,在随后对儿童过敏性疾病的临床研究中,研究者发现在婴儿或儿童早期出现某种Atopy症状后,常预示将来发生其他过敏性疾病,并多以变应性皮炎(湿疹)和食物过敏为首发症状,逐渐发展为过敏性鼻炎和哮喘。

化瘀    湿热内蕴,久病入络,久病必瘀,瘀血阻络、肌肤失养是慢性湿疹的主要病机。其一,由于该病病程长,经久不愈,久病入络,瘀阻血脉;其二,皮疹常反复发作,甚则剧烈瘙痒,患者心烦气急,致肝气郁结,日久气滞血瘀;其三,久病血瘀络阻,营气不和,肌肤失去濡养而发病,是慢性湿疹瘙痒之因。湿疹急性期因风、湿、热蕴结皮肤,活血化瘀法可助祛风除湿理气,即“血行风自灭”之意

通络    络脉循行部位表浅,具有浮于浅表、可视可见的特点,一部分络脉内源于脏腑,直达腠理皮肤。皮毛为人身之表,脏腑外达之处,以络脉与脏腑相连,又为孙络聚集之处。小儿具有“脏腑娇嫩,形气未充”“稚阳未充,稚阴未长”“生机蓬勃,发育迅速”的生理特点,其精、血、津液、脏腑、筋骨、血脉、经络等阴形成而未全,全而未壮;脏腑气血功能的阳用幼嫩,尚未成熟。因其小弱,易成实滞;因其生长发育迅速,易化热生火,虚实夹杂。故小儿易为外邪所伤,气血易郁,经络易阻,胃肠易滞,郁阻则易生湿热痰瘀。因此,李新民教授认为小儿湿疹在病机上具有一定的特殊性,除湿热这一核心病机外,肺郁、血瘀、络阻也较为突出,治疗时当兼顾之。

清宣通络治法
李新民教授认为,清宣通络法的根本要旨在于宣畅上焦与皮肤气机,上焦气机得通,津液得通上下,则邪祛、浊降、正安

内治法    【清热法】常用于以热证病机为主的湿疹,症见:多形性皮损,局部红肿热明显,可伴糜烂、渗出,或伴毛囊炎、疖肿、脓疱疮、淋巴管炎、淋巴腺炎等化脓性皮肤病,常发于上肢及头面部,伴皮肤外表现如发热、牙痛、口腔溃疡等,舌红,苔黄,脉数。阳明热予以白虎汤类或清胃散、泻黄散等,少阳热予以柴胡汤类方,血热予以四物汤加凉血药或用两地汤类,血热盛予以犀角地黄汤,随证而变。局部热治法同宣肺法。【宣肺法】常用于以肺郁病机为主的湿疹,症见:湿疹初起,疹出无定处,皮肤瘙痒明显,常以感冒伤风为诱因,舌红,苔薄黄或微腻,脉浮数。李新民教授应用宣肺法时,常谈及风药在宣肺法中的应用,其不仅是解表之用。风药的特性大体可用“升(浮)、(发)散、透(泄)、(走)窜、(宣)通、燥(湿)、动”概括。宣肺法的具体应用如下:偏表实寒者予以麻黄汤类,表虚营卫不和者用桂枝汤类,表热者予以麻杏石甘汤或银翘散类;亦常用东垣之风药法,如升阳益胃汤或以风药合于其他方剂中使用。【化瘀法】常用于以血瘀病机为主的湿疹,症见:亚急性或慢性湿疹,局部红肿、渗出不甚明显,皮肤增厚,浸润明显,伴少许结痂或鳞屑,或见皲裂性皮损,伴皮肤外血瘀表现,舌暗,舌下络脉瘀紫,脉弦或涩。常用四物汤、血府逐瘀汤以活血化瘀,当归芍药散、桂枝茯苓丸以化瘀利水,荆防四物汤、四物消风散、麻黄连翘赤小豆汤以活血疏风。【通络法】常用于以络阻病机为主的湿疹,症见:皮损局限,皮肤增厚、皲裂,肤温正常或降低,络阻明显化热时可见局部红肿热、渗出明显。通络治法与理气活血补虚法相合,实者泻,虚者补,以通为要。通络法常用虫类药物,但因虫类药的异种蛋白本身可能诱发过敏性疾病,在使用中仍需谨慎。

李新民教授在临床实际应用中以一法一方为主,辅以相应对药或合方使用。如小儿湿疹急性期以湿热郁肤、肺气失宣为主,李新民教授常用麻黄连翘赤小豆汤与银翘散为底方,以宣肺为先,合四物汤化瘀,加入桑枝、桂枝通络,热甚者合栀子、生石膏、石菖蒲、远志或导赤散清热。

非药物疗法     因湿疹病位在皮,非药物疗法的施术部位主要在皮部。清热法亦分局部和内应脏腑之热。局部热因郁而生,与宣通法合用,通过疏通经络达到清解局部热郁的目的,亦有局部刺血、发泡灸之直清热邪者。清内应脏腑之热以刺激井穴、合穴及六腑下合穴为主。宣通法与通络法为非药物疗法的主要治法,此类疗法均可通过宣通局部气血起到通络的目的,应用时把握好适应证与禁忌证即可。
在临床应用时,李新民教授常用毫针以局部围刺和循经远端取穴为主,采用循经排刺;郁结、瘀血、渗出明显者,则于局部刺血,并加拔火罐,以增强通络化瘀之力。艾灸可助局部气血宣通,李新民教授常于湿疹局部及附近采用悬灸法宣通局部气血,可达到补以通络的目的。推拿、刮痧具有宣通局部气血的作用。需要注意的是,急性渗出性湿疹的皮损部位多为治疗禁忌。因非药物疗法对就诊条件有一定要求,故在临床实际操作中应结合具体环境及患者诉求综合分析,选取合适的治疗方法,以取得最佳的治疗效果。

病案举隅
患儿,男,15岁。因“突发颈项部皮疹1d”于2020年6月6日就诊。现病史:患儿1d前外出游玩后颈部久晒,复受风后颈后出现皮疹,局部皮损丘疹样与粟粒样并见,皮肤色红,触之灼热,尖端可见水疱。患儿自诉皮肤燥热、瘙痒难耐,夜间尤甚,影响睡眠,挠抓后渗出明显。近半个月因事情绪低落,未诉其他不适症状,纳差,大便黏腻,小便可,寐欠安,舌红,苔黄微腻,脉弦小滑,沉取小弱。既往史:有慢性湿疹、荨麻疹病史;对日光、青草、虾蟹等敏感;否认其他慢性疾病史。考虑患儿因外感发病,近半个月情绪低落,影响纳食,外发于皮肤生病,故以清宣通络法治之,方用大柴胡汤合升降散加味治疗。处方:柴胡12g,黄芩片15g,僵蚕10g,蝉蜕10g,苍术15g,姜黄12g,枳实10g,清半夏9g,黄芪30g,丹参15g,羌活15g,大黄15g(后下),桂枝9g,甘草片15g,生姜5片,大枣3枚。2剂,水煎服,每日1剂。因皮疹初发未盛,以表郁为主,兼有肺脾气虚,尝试以艾条悬灸皮损处,发现大椎穴、颈夹脊穴燥痒明显加重,考虑与热敏有关,故予悬灸法灸大椎穴、颈部夹脊穴,每穴5~10 min,每日1次。因患儿惧针,故予艾灸双侧足三里、关元、中脘、百会穴,每日选用两穴,每穴每次艾灸10min,每日1次。可配合自我穴位点揉按摩。考虑患儿局部皮肤瘙痒难耐,予皮炎平乳膏外用以止痒。
 二诊:皮损较前进展,表郁之湿热外发,舌苔黄腻,脉滑数洪大,沉取仍稍弱。上方去羌活、桂枝以减少温散之力,加黄连清心降火除烦,加猪苓、泽泻、赤芍利湿。处方:柴胡12g,黄芩片15g,僵蚕10g,蝉蜕10g,苍术15g,姜黄12g,枳实10g,清半夏9g,猪苓15g,泽泻30g,黄芪30g,丹参15g,赤芍15g,大黄15g(后下),黄连片9g,甘草片15g,生姜5片,大枣3枚。2剂,水煎服,每日1剂。局部仍予灸法,以散表邪。
三诊:服药后症状稍减,皮损局部开始由湿转干,部分皮损开始脱皮,脉象较前和缓,正是邪正交争将歇之时,守法不动。1d前艾灸时局部已无明显瘙痒感,故停用灸法;加膀胱经走罐1次,并于大椎、肺俞、膈俞穴处留罐。二诊方继服3剂,水煎服,每日1剂。
四诊:皮疹局部脱皮,皮损处愈合,停用内服药物及走罐治疗。嘱患者饮食清淡,忌食辛辣油腻之品;外出时做好防晒、防风措施;调节情绪,适当运动。
按语:该患儿外感表邪,与内生之郁、湿相合而化火,导致湿疹,治以清宣通络法。大柴胡汤有和解少阳、调理气机之功,兼能清热导滞;升降散本为清郁热、疗温疫而设,有升清降浊、行气活血、透发郁热之功。两方合用,有清宣通络之功。因其有湿,故加苍术燥湿健脾,以黄芪扶脾助表,佐丹参增强凉血散瘀之力,以此为基础方。初诊时邪未尽透,故合桂枝、羌活辛温透散,以助透邪外出,同时借艾灸辛热宣通之力,内外合力,以求速效。二诊时皮疹尽透,郁气渐顺,而湿浊之象明显,故减去温散解表药物,加猪苓、泽泻、赤芍以利浊邪。“诸痛痒疮,皆属于心”,加黄连清心降火除烦。该患儿诊疗全程遵守清宣通络之法,变方加减皆有依据。

图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