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10本阅读书目
文学 | 诗词 | 教育 | 语文教学 01 《谈文学》 作者:朱光潜 豆瓣评分:8.7 ![]() 文学在我心目中一直都很有用,它滋养我的心灵,使之饱满有力。 如果想更深入地了解文学,了解阅读和写作,这本书里有很多答案。 “最忌讳的是情思枯涩而要装浓丽,情思平庸而要显艰深,性格偏于阴柔而要张牙露爪地卖弄阳刚。思想必须与语文同一,人格必须与风格同一。这就是《易经》里说的'修辞立其诚’。” 02 《谈美》 作者:朱光潜 豆瓣评分:8.9 ![]() 一本美学的书,理论颇多,读起来没有《谈文学》那么容易,需要费点脑子。不过,读不懂也没关系,经典哪里是我们读一遍就能明白的呢。 “慢慢走啊,欣赏啊!” 03 《我的职业是小说家》 作者:【日本】村上春树 豆瓣评分:8.3 ![]() 这本书道出了很多关于写作、人生的真谛,虽然我们不做小说家,但是我还是建议你读一读这本。 “那是非写小说不可的内驱力,以及支撑长期孤独劳作的强韧忍耐力。或许可以说,这就是职业小说家的资质和资格。” 村上春树从他自身的经历出发,讲述自己逐渐成为小说家的故事。书中还分享了他对奖项和作品的看法,对作家和评审员身份的认识,关于原创性创作、材料和组织的思考,还有关于坚持写作和跑步的关系...... 他对读书无比诚挚的热爱,对写作几十年如一日的坚持,读书和写作不就是我们很多人一直孜孜以求的两种状态吗? 如果你也有关于读书和写作的迷茫,或许能在村上春树的文字里找到答案,甚至还能找到一些人生的答案。 04 《阿勒泰的角落》 作者:李娟 豆瓣评分:9.1 ![]() 读李娟的文字,有趣且有灵魂。文字在她的笔下灵动起来,一读它就走进你的心里,某些段落会让你惊叹,她说出了我们说不出来的感受。 每个人都有责任写自己生活所经历的故事,李娟有她的阿勒泰,我们也有我们的,记录是我们活着最有意义的事情。 “而我妈却是有力量的。她强大到简直快要随心所欲。她举重若轻——所有艰难的事情,都被她做得像是伸手从树上摘下一颗苹果。她蔑视艰难——无论那颗苹果摘得再艰难,也仅仅只是一件摘苹果这样的事而已。我想,大约所有的吃过苦、受过罪的身体和心灵,从此都不用害怕什么了。” 05 《遥远的向日葵地》 作者:李娟 豆瓣评分:9.0 ![]() 这本书里,李娟记录了她和妈妈全家一起种向日葵的艰苦日子,还写了她的外婆和妈妈,以及可爱淘气的宠物们。 我总觉得,李娟喜欢用文字苦中作乐,她把日子诗意化、朦胧化了,所以我们读起来会以为她的生活特别有趣,其实不然,是她的文字特别灵动和活泼。 读她的文字,我的心很静,情感很深沉。 “大地最雄浑的力量不是地震,而是万物生长啊。” 06 《围城》 作者:钱钟书 豆瓣评分:9.3 ![]() 这本书我读了三遍。分别在高中,大二和大四的时候。 “围城”这个比喻可以被用在人生的方方面面,无论时婚姻还是事业,一个地方待久了总想换一换,谁不爱新鲜感?书里说“偷着不如偷不着,香味比滋味好;你闻的时候,觉得非吃不可,真到嘴,也不过尔尔”。 新鲜感是个好东西,但我更喜欢日久见人心,重复出新意。反复读经典,可是每一遍读,感受都在叠加。读畅销小说,一本换一本,但十年后我就再也记不起来了。 07 《和钱理群一起阅读鲁迅》 作者:钱理群 豆瓣评分:8.7 ![]() 别看这本书被拍得那么厚的样子,但实际上却很薄,只有216页。 这本书主要是钱理群和我们分享他对鲁迅的《野草》和一些精选杂文的解读。书的结尾处还会附上《野草》23篇散文诗,和相应的杂文原文。 怎么读鲁迅的作品是有方法的,怎么教鲁迅也是有方法的。稍有不慎,鲁迅就会被读者和学生打入再也不想阅读的行列,这到底是谁的损失? “鲁迅在中国是一个源泉性作家,什么意思?这个民族遇到了问题可以到他那儿寻求思想资源。在这一点上,鲁迅相当于英国的莎士比亚、俄国的托尔斯泰、德国的歌德、印度的泰戈尔。 鲁迅是这个位置,他必须成为国家的基础教育主要教材、基本教材内容,这带有强制性,读不懂也得读。......等毕业后需要读鲁迅时,你会想到中学读过。如果从一开始不接受鲁迅,不知道有这个人,等你需要鲁迅时就找不到了。” 教师怎么读,需要更专业的教授帮忙,需要更大的阅读量;学生怎么读,则需要对鲁迅有研究的语文教师带领,走近鲁讯,不再害怕和讨厌,平静地走入,若有所思地走出他的文字。 08 《唐宋十七讲》 作者:叶嘉莹 豆瓣评分:9.1 ![]() 这本书专门讲词,温庭筠、韦庄、冯延巳、李璟、晏殊、欧阳修、柳永、苏轼、秦观、辛弃疾、姜燮、吴文英和王沂孙,13个词人的词。读完会对词的起源、发展和各家词的风格有一定了解。词这个体裁的字数虽少,但是内容却往往有深意,叶嘉莹先生的解读功底深厚,融会贯通词人生平,值得认真一读。 这十三人,我偏爱苏轼。 喜欢叶嘉莹先生这样的表述: “他有一种历史上的通观,把自己放在整个大历史背景之中,不是我一个人的盛衰成败荣辱,而是古往今来有多少盛衰成败荣辱。” 09 《教师的挑战:宁静的课堂革命》 作者:【日本】佐藤学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