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十年了,停下来思考》 | 从内打破是成长

 阿倩歌 2022-02-10

喜欢张秋玲老师的这句话:教师可以是普通人,但不能甘于做一个普通的教师,我们要成为所属群体中那个唯一的自己,成为群体中那个不可或缺的人。

《十年了,停下来思考》是于漪老师和张秋玲主编的丛书之一,是关于中学语文教师成长进阶丛书。这本书是吴欣歆老师的教学思考结晶,给大家提炼几点特别有用的建议。

减少教师的“话语”霸权主义

优秀教师如果一味地展示自己的优秀,而不是引导学生的成长,那么往往就是“自觉真理在握,压抑了学生的见解。”

教师的笃定、不容置疑的权威,让学生的自主意识无处可用,这是可怕的,但是又是普遍存在的。

当课堂上允许存在疑惑,允许学生提问,或许课堂就不再是一言堂,而是可以讨论起来的。

不敢过多表现自己的吴欣歆老师如是说,“我也在着力改变自己,我每天都'趴’在电脑前查阅资料,那些熟悉的课文逐渐变得陌生起来,那些早已被我放走的文字突然又有了新的意义。”

“我在虚心学习的过程中更加心虚,课堂教学的语气都发生了变化,慢慢地,我觉得课堂上的'话语霸权'现象已经消除了。在我强力'压制自我’的过程中,学生的自我意识抬头了。”

老师的话语霸权还渗透在不经意间的阅读推荐中。书里有一节讲到“我的学生为什么不喜欢日本文学”,原因在于老师不经意的排斥,让学生对日本文学没有什么好感。

因此吴老师自己反思,“我错在哪里?错在把自己对作品的主观感受潜移默化地传递给了学生,让他们在潜意识中开始不喜欢日本文学,这太可怕了。”

之后,吴老师努力转变计划引导学生要广泛阅读,因为只有多涉猎不同时代、不同国家的作品,才能提升自己的阅读视野,感受不同文化、不同文字风格的差异。

教师的价值在于“点燃”学生

“对于学生来说,很难有什么创造性的见解,重要的是引导他们用自己的方式去感受、解读,用自己的方式去表达自己的见解。”

一堂成功的课不在于教师展示得有多完美,在于学生有没有被“点燃”。

吴欣歆老师被一所普通高中请去上公开课,上的是舒婷的《致橡树》。这节课很朴实,没有过多炫技和展现,但是却是成功的。她上完课看着学生走出教室,突然外面的学生高声朗诵了一句,“我如果爱你——”。

老师上的课被学生记在了心里,不自觉地想喊出来诗句,这是一种美丽的呼应。

最后吴老师的总结让人很动容,

“谁说普通中学的课就只能讲字词?如果你认为他们只需要字词,他们自己也会这样认为。如果你坚持字词是他们自己能做的事,那么有一天他们也会做得很好。老师的眼光要长远,充分尊重学生,给学生搭建起挥洒自我的舞台,什么样的学生都能散发光彩。”

自主、合作和探究

“我最怕课上老师反复讲我们已经理解的内容,我想听点新鲜的。”一位学生和吴老师说。新鲜的东西可以指,那些他们不知道的语文知识,以及在他们基础上能力的提升。

所以,教学应该是基于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进行展开,课前教师应该做学情的相关调查,才知道他们的知识和能力水平。

小组合作不是随便的讨论,而是建立在更规范的制度之上。例如,确定小组成员3-5人,小组合作学习时间大约在15分钟左右,5分钟形成各自观点,5分钟展示各自观点,5分钟讨论、碰撞。

因此,“教师要注意“时间精算”,阅读一个文段需要多少时间,朗读精彩段落需要多少时间,要用时间的精算来保证每一位同学得到充分的交流。”

看似小组合作是让学生讨论,但其实对教师的要求更高,同学之间的交流是同水平的,教师需要在讨论后进行总结和提点的。

教师的主导作用就在于此,要用自己的阅读经验引领学生的阅读实践。

——end——

最后,分享李嘉诚的一段话——

“鸡蛋,从外面打破是食物,从内打破是生命。人生亦是,从外打破是压力,从内打破是成长。如果你等待别人从外面打破你,那么你注定成为别人的食物;如果能自己从内打破,那么你会发现自己的成长相当于一次重生。”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