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境象廓大,意蕴中和——任赛博士的山水画

 llljjgg 2022-02-10

任 赛

号老蔷

艺术学博士

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生院美术学系教师

国家艺术基金专项资助青年艺术创作人才

中国国家画院青年画院画家

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

中国工笔画学会会员

本科就读于浙江大学人文学院美术学专业,获文学学士学位,保送研究生。

硕士就读于浙江大学人文学院美术学专业,中国书画篆刻研究方向,获美术学硕士学位。

博士就读于中国艺术研究院美术学专业,中国书画创作研究方向,获艺术学博士学位。

文章图片2

自幼五岁始研习书画,擅长山水,旁设花鸟人物。代表作有《西子如是》、《物外田园》、《烟霞圣境》等系列作品,在北京、台湾、香港、上海、杭州等地举办个展和联展。出版有《唯美新视界——任赛写意山水画精品集》等。作品被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国家画院、浙江大学、文化部恭王府博物馆、成都杜甫草堂博物馆、思源基金会、广发私人银行、荣宝斋、隐居艺术基金会等多家学术机构和社会团体收藏。

文章图片3

境象廓大,意蕴中和

——读任赛博士山水画作

文/王谦

(美术学博士,山东艺术学院书法学院教授)

任赛博士自号老蔷。论年纪,老蔷比我晚了一代人,但比我早两年考取中国艺术研究院美术学博士,很自然地具备了学姐身份;博士毕业后留在美术学系任职,老蔷于是从学姐又晋身为老师身份。在我随后完成博士学业的过程中接触渐多,也更多地感受到她做人精致而富才情、做事严谨而具热情的一面。

文章图片4

老蔷的山水创作在具备相当扎实的笔墨功夫的同时,与传统的山水门类相比,在画材选取、意境营造等方面已有许多新意。从我个人眼光看,其绘画很能反映学院派画家的创作特征。

文章图片5

书法界曾有过对“书法博士”话题的议论,“学院派书法”在多年以前已经引过争论,而没怎么见过有关“美术博士”、“学院派绘画”的议论。当面对老蔷的山水创作时,随着欣赏的深入,不期然而然地在其与学院派绘画之间建立起了联系。

文章图片6

学院派绘画,体现学术型画家的诸多特点,老蔷的作品风格之呈现其实离不开学术型画家这一创作背景。试述如下:

文章图片7

一曰作品情境的静美塑造。

学院派画家在探讨技法的同时,很自然地为绘画赋予笔墨表现的理性成分。凝聚在老蔷笔下,则呈现为一种柔静、深美。老蔷近年有多集画册以“物外”命名。此二字不啻为观画者提供了一种楔入的适宜视角。

文章图片8

“物外”主题,无疑很能反映出画家创作过程中的心理趋向,而主题与表现技法之间,又必然存在密切的关系。老蔷在这一主题下的作品,与历代描绘“物外”题材的画家作品相比,很明显地呈现为远离狂放、戾野之态,更多传递一种有节制的氛围营造,其中有隐逸之美,有温雅之致,有某种程度上体现出女性画家的自然有度而非造作。应当说,这在写意山水中属于儒雅、宜人一路画风。

文章图片9

这样的画中境界,其实与古人情怀遥相接壤。东坡居士一首《菩萨蛮》有咏:“买田阳羡吾将老,从来只为溪山好。来往一虚舟,聊随物外游。”词句反映的是溪山静美,所乘船只亦非人声喧沸的大船,而是一只“虚舟”。虚舟,意指无人驾驶、任其在水面东西漂流的船只。这是中国文人的境界,西方梭罗笔下《瓦尔登湖》虽有东西客观景物的不同,内心追求则没有区别。这东西两大文豪所营造的境界之一大特点,便是静谧、适意。这样的诗性情境正是老蔷近年作品所突显的主调,这一立意虽有画家天性的成分,应亦不乏题材捡选之故意,可谓天性与理性的结合。

文章图片10

二曰笔墨表现的张弛有度。

国画山水,不外意笔、工笔两路。前者之中尤其极端的表现,是一任混沌,不必关注细节描绘,讲究的是在粗枝大叶中表现画家的豪放与大气;后者则处处笔墨矜细,不见纵放之笔,对画幅中一切表现对象不作区分地耐心描画。这两路画风俨然冤家对头,很少会主动作出几分让步。倘从不同风格朴素融合的角度看,在两路画风之间固然会存在合宜的理路与审美切入点,关键在于画家能否具有那样兼容而周延的艺术感受和创造力。老蔷的绘画在这方面,呈现出较明显的理性实践成分。

文章图片11

老蔷作品中明显撩人眼目之处,在于将大写意与细笔山水之间作了恰到好处的结合。最典型的表现,是她以细而实的枝叶点掇,在大笔皴绘出的混沌山色的景深之上,在描绘中、近景的精细勾点,就那样清丽、确凿地进入观者的眼帘之中。历来写意国画讲究“浓破淡”“淡破浓”这类,老蔷的这种技法呈现,如欲归纳出来,应可称为“实破虚”“近破远”。

文章图片12

三曰敷彩用色的中和冲雅。

老蔷的山水作品,画得实在,而意境空灵。其间扮演主要角色的,是画家对敷彩恰到好处的运用。就用色而言,其作品属于浅绛山水。其整体用色,来得中和、冲雅,即便是大面积晕染亦显得颇有节制。而在细节处理上,亦由于用色渲淡,而在色不碍墨、墨不碍色的同时,达到墨色相融,整体营造出一派空濛而澄澈之境。

文章图片13

作为近年绘画主题的“物外”意象,正是在这样中和、冲雅的用色以及墨色交融中得到了极好表现。常言“画如其人”,作品的清雅、自然,正与工作现实中老蔷给人的感觉相契合。

文章图片14

综合以上三方面,情境营造当居首位,正如古人所谓“意在笔先”,张弛有度的笔墨、中和冲雅的敷色表现画家心中情境的手段,笔法更重法度,用色亦显匠心,三者相融相成,共同构成了老蔷的艺术世界。如果说选取“物外”,寄情于天然澄澈、心无挂碍的内心境界,属于画家主观意识层面,那么由其所实际运用的绘画方式及其达到的相应效果看,可以说她确实找到了理想的达到方式。这样一个过程,其实体现出一位学术型画家的匠心独运。

文章图片15
文章图片16
文章图片17
文章图片18
文章图片19
文章图片20
文章图片21
文章图片22
文章图片23
文章图片24
文章图片25
文章图片26
文章图片27
文章图片28
文章图片29
文章图片30
文章图片31
文章图片32
文章图片33
文章图片34
文章图片35
文章图片36
文章图片37
文章图片38
文章图片39
文章图片40
文章图片41
文章图片42
文章图片43
文章图片44
文章图片45
文章图片46
文章图片47
文章图片48
文章图片49
文章图片50
文章图片51
文章图片52
文章图片53
文章图片54
文章图片55
文章图片56
文章图片57
文章图片58
文章图片59
文章图片60
文章图片61
文章图片62
文章图片63
文章图片64
文章图片65
文章图片66
文章图片67
文章图片68
文章图片69
文章图片70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